要做好大勢已去的準備了?持有油車的人,未來或將面臨3種情況!

面對時代的飛速發展,今年4月末,一則消息震驚了世人:4月上半月,新能源汽車滲透率首次突破了50%,達到了50.39%。

這意味着,新能源車漸漸開始成為市場主流,每賣出兩輛車,就有一輛是新能源汽車了。

相比國家的2035年計劃,這一歷史性節點,整整提前了11年。

或許很多人覺得沒什麼大不了的,但在這一數據的影響下,仍舊持有油車的人,未來或將面臨3種情況。

大家可能要做好準備!

第一個情況,就是保值率或將越來越低。

雖然在此之前,大家都在嘲笑電車的保值率,但這幾年來看,油車也好不到哪裡去了。

畢竟,伴隨着新能源汽車的衝擊,燃油車降價速度幾乎像是“蹦極”,唰的一下,幾萬的優惠就下去了。

瀏覽懂車帝的降價榜就會發現,前100名的車輛中,油車就佔據了70%,新車幾乎都是20%-30%的降價。

一手車都尚且如此,二手車談保值,基本屬於開玩笑了。

畢竟,新車銷售是二手車市場的晴雨表:如果燃油新車的價格都很低,指望二手燃油車保值,肯定不現實。



關鍵問題還在於,現在不是價格高低的問題,而是油車的滲透率在持續走低。

按照這個趨勢下去,如果大家都去買電車了,龐大的燃油車庫存,怎麼去消化,肯定是個大問題。

因為隨着新能源的滲透率越來越高,你總不能指望喜歡電車的人,去買二手油車吧。

而全國的存量燃油車還有3.16億輛,屆時是車多人少,又能處理給誰呢?

別覺得不現實,1900年的時候,全美大約有1800萬輛馬車,後來汽車市場成熟後,打骨折都沒人要了——這就是最真實的寫照。

第二個情況是,維修或將會越來越難

不知道有多少人關注過“修理”這個問題,但凡了解過就會發現:新能源崛起最大的受害者,從來不是燃油車企,而是汽修店。

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中國的汽車後市場,是和油車的銷售息息相關。油車的日子不好過,它們自然也好不起來。

說白了就是,伴隨着新能源汽車的增多,傳統的修理生意也在變差:畢竟,一邊是油車在減少,一邊是電車不容易壞,它們也沒法修,自然就沒轍了。

這可不是瞎說,出門左轉去汽修店轉一圈,往往能發現,很多中小汽修店和美容店,肉眼可見的減少。



放在整個行業,其實也是如此,流行詞都變成了“負增長”、“活下去”、“存量市場”、“誰會先出局”等等。

別覺得這已經很難了,其實還只是開始,按照羅蘭貝格調查預測,從2019年開始,今後的終端汽修廠會從當前的74萬下降至2025年的44萬。

別認為這和普通人沒關係,要知道這74萬家汽修店,大部分是夫妻店,它們一直以來都被認為是行業的“毛細血管”,滿足了千萬周邊車主的日常需求,貢獻了行業超過30%的產值

這些人要是減少或者轉行了,油車車主的維修肯定會越來越難,同時,為了生存下去,專業汽修店的維修價格也會水漲船高。

第三個情況是,使用或將越來越不方便

任何事情都不是孤例,因為滲透率的持續走低,油車的使用,往往也會變得越來越不方便。

畢竟,所有的事情都是相互關聯的,在油車市場全面縮水的情況下,指望一切維持現狀,怎麼可能!

說白了就是,隨着油車銷售的減少,相關的零配件廠家,可能也會出現倒閉、轉型的情況。

因為它們的倒閉或者轉型,燃油車的維修也會變得困難:要麼就是找不到零配件了,要麼就是零配件的生產周期長——或者好不容易找到,價格也水漲船高。

當巨大的規模效應開始減少時,我們理所當然的一切,都會改寫和改變,變得面目全非:

比如,當你還享受到處都是加油站時,也許有一天,加油站也會變得稀少;當你還覺得油車維修便宜,到處都能修時,不知哪天開始,變得不便宜、很難修了…..


總的來說就是,雖然到現在為止,很多人還是不認可電車:覺得只要還有油車可用,絕不會用電車。

但“萬般皆是命,半點不由人”,一旦到達某個臨界點,就不是你想怎麼樣就怎麼樣了,而是你根本沒得選擇,只能跟隨時代的趨勢。

否則,就會面臨極大的使用障礙和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