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全國勞模風采錄|她,攻克一個個“失聯點”,護航新時代極速體驗

地下車庫、海域航道、跨海大橋……一個個曾經的“失聯點”,都被她帶領團隊攻克消滅。她就是中國移動通信集團上海有限公司網絡優化中心規劃優化技術督導劉璐,22年長期奮鬥在無線網絡優化的一線崗位和技術前沿的她,通過將5g科創軟實力轉化為網絡能力的硬實力,打造海域“廣”覆蓋、地鐵“深”覆蓋、多頻“厚”覆蓋、協同“精”覆蓋的高質量網絡,不僅提供高品質移動通信服務,更助力數字社會建設,彰顯中國5g技術風采。

圖說:劉璐在工作中。受訪者供圖

一到地下車庫就失聯,曾經常被市民吐槽。接到攻堅任務後,劉璐創新工作室立即帶領團隊開展多維度技術攻關,形成“設備騰挪-多網支持-共建共享”的降本增效方案,協同建設團隊完成3000多個地下車庫的覆蓋與優化,解決“地下失聯”問題,圓滿完成2023年上海市為民辦實事工程。

面對近海養殖、漁民生活以及海面管理、海事執法等對海上通信的需求,劉璐又開始新的“打怪”之路。一邊,海事衛星的巨大費用令人擔負不起,另一邊,海域通信基站可建設的地點難以獲取,基站運行所需的電力、傳輸資源都是很大的瓶頸。上海海拔低,沿海沒有高山,最高的僅有140米的小洋山,無法利用地勢來形成遠距離的有效覆蓋,遠沒有浙江舟山的高山建高站打遠覆蓋的優勢。而近海岸的橫沙新島、九段沙由於是沖積而成的,下樁打基站建設地基難度很大,雖然有傳輸資源但沒有電力,同時由於鳥類保護區的規劃,不能使用會對鳥類生態產生影響的光伏發電。

面對如此困境,作為海域覆蓋質量提升專項負責人的劉璐和她的優化團隊沒有放棄,而是一個個難點突破。首先,對於海島站使用的微波傳輸,針對5g高速率要求,聯合工程部門開展技術研究,將傳統的微波傳輸更換為技術最先進的高性能非視距微波,以提升微波傳輸質量和傳輸帶寬,作為提供高性能通信服務的基礎。其次,針對雞骨礁的電力資源問題,積極尋求公司層面支撐與海事局溝通,共同研討確定使用“光伏+風力+油機”的綜合供電方案,同時與設計部門詳細計算基站每個頻段設備的耗電情況,在有限的電力資源下儘可能建設更多的頻段,以提供更好的通信服務。此外,根據海域覆蓋特點,針對海島站研究制定了“高低頻協同”組網方案,使用覆蓋能力強的700m、900m等低頻段,並通過耦合2.6g和700m的上行頻段提升上行傳輸能力,解決海域覆蓋受限於手機發射功率的問題,有效提升海域覆蓋信號的同時,進一步擴大覆蓋範圍。

最後,劉璐通過疊加應用龍伯球透鏡天線、雙拼波束賦形、超遠覆蓋接入等創新技術組合拳,全面提升上海近海海域5g網絡覆蓋性能,以高品質海域覆蓋網絡支撐清晰的海域語音通話、流暢的高清視頻播放,不僅滿足各類民用需求,更是支撐5g智能航運融合應用,助力上海“5g攬海”行動加快智慧海洋建設和海洋科技創新步伐。

此外,劉璐積極探索5g-a新技術,運用5g高精度定位技術打造智慧停車應用,助推上海城市數字化轉型。她還先行先試在虹口成功打造全球首條5g千兆精品路線,並匠心鑄就洋山港5g高速精品道路,實現了全球首個跨海大橋5g網絡無縫覆蓋,“護航”無人駕駛智能重卡馳騁在東海大橋上。

通過多年工作積累,2020年劉璐被評為上海工匠,2021年獲評上海市技術能手,2022年被評為上海市五一勞動獎章,2023年獲評全國五一巾幗標兵,2024年被評為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由她領銜的通信網絡優化工匠創新工作室獲評上海市工匠創新工作室。

新民晚報記者 郭劍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