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資品牌就必走下坡路嗎?”
在轉型的當下,這樣的觀點似乎在很多人心中成為了合資品牌的發展方向,尤其是經歷了2024年全年的落寞,不管是銷量的下滑,還是經銷商的退網,似乎都在印證這一觀點的正確性。
但是在中國的汽車市場當中,沒有人會放棄抵抗任人宰割,在2025年上半年,諸多合資品牌的動作取得了成效,不管是主觀上帶給消費者的活躍程度,還是客觀上的銷量反彈,合資品牌都展現出了復蘇的態勢。
東風本田是一個很好的例子,2025年1-6月,東風本田總銷量近15萬輛,其中CR-V終端銷量近9萬輛,同比增長近8.4%。
這樣的表現可以說是穩中有進,那麼此時不禁要問,東風本田究竟做對了什麼?讓其能夠在合資式微的當下重拾活力,其做法是否能夠成為當下合資品牌征戰國內市場的標準化答案?
#油、電,一個都不能少#
傳統燃油與新能源電動化共同發展,已經有很多合資品牌將此理念作為國內轉型階段的發展路徑,為什麼要這麼做?
這主要是因為傳統合資品牌此前在燃油市場的高佔比,這讓其成為了合資品牌的銷量基盤,所以在當下以及後續的轉型階段,不光要有轉型的先鋒來衝鋒陷陣,更是要穩住基盤以守住自己的市場核心。
像目前市場頭部的合資品牌比如大眾、豐田等,均是在國內採用這一理念,在內燃機與電動化實現雙線作戰。那麼油、電共同發展只是單純的售賣兩種類型的產品嗎?這其中的精髓是什麼?或者說各自的品牌在這一路經上面又有什麼差異化的競爭優勢?
對此,東風本田提出了“油電同質”戰略,這是相較於其他合資品牌來說,更加精細化的戰略理念。這一理念是否幫助東風本田在銷量層面取得了積極性的影響?我們不妨來看今年上半年東風本田的銷量結構。
前面提到了,東風本田的CR-V在今年上半年有着良好的銷量表現,可以說是品牌今年上半年的銷量主體,這其中,強電智混車型銷量佔總銷量近18%,5月份CR-V上險數據位列全品牌全級別燃油SUV銷量第一。
這一款車型從誕生到現在30年的時間,受到了全球近1500萬用戶的認可,其中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產品的高品質,經得起時間的檢驗。所以就算進入到了新能源時代,其燃油版車型依舊獲得了相當一部分消費者的認可。
那麼此時,消費端的這一認知也必將轉移到東風本田旗下的其他類型產品之上,這個時候,東風本田所主打的“油電同質”戰略便能夠對消費者的購車決策產生影響。
東風本田S7,這是其在電動化時代打造的旗艦產品,它有本田雲馳智能高效純電W架構,也有本田全球頂尖技術加身,但是其依舊將品質作為主要的產品點之一。
比如其在碰撞測試中表現卓越,歷經四次嚴苛碰撞,包括正面100%碰撞、小偏置重疊碰撞、側面碰撞及5噸鋼卷直砸A柱,車身結構均保持穩定,11個安全氣囊精準開啟,車門自動解鎖,高壓電及時切斷,SOS緊急呼叫系統即時響應,彰顯其被動安全實力,印證了東風本田產品的高品質與可靠性。
相對於市面上一些造車新勢力在近期的事故頻發,以及安全領域的保障能力缺失,這種更有安全感的體驗顯然要比一些表面的情緒價值更讓人安心。
那麼此時可能有人會問,是不是在電動化時代,燃油車的產品更新要比之前更慢了?當然不是,今年下半年,東風本田將推出CR-V與艾力紳的煥新車型,以更加時尚的外觀、先進的科技配置以及卓越的性能表現,為市場注入新的活力。
所以說,東風本田的油電共進理念其實是:油、電,一個都不能少,而且不管是燃油車還是電動產品,還都要造好,在轉型過渡期當中,將燃油車的品質基因,延續到智電時代的全新產品之上,讓消費者獲得更好的體驗。
#當全球技術遇到本土需求#
除了油電同質之外,東風本田還認為,在當下以及後續的轉型階段,更應該加強本土化與品牌全球技術的融合。
本土化這件事情我們其實已經聽到很多合資公司在講,上到奔馳寶馬,也會在部分產品的介紹當中提到本土化的改變,比如國人更喜愛的配色、或是只針對中國市場才會在產品上應用的內外飾設計等等。
但是就以上提到的這些本土化處理,在後續用車上面究竟會起到哪些作用?很難給到消費者實際的用車價值,所以說車企的本土化不是嘴上說說,也不是用在這些表面功夫上面,而是要根據品牌的核心技術,去與本土化的消費訴求相融合。
這一點其實是近期合資品牌都在做的事情,比如豐田的電動車產品由中國工程師進行全流程的主導,產品的開發、定義較之前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再有大眾和中國智能科技企業的合作,將自身的電動平台與中國智能化的領先技術進行整合。
對於東風本田來說,這樣的優勢整合也是後續發展的關鍵。
比如本田多年的造車經驗,其在新能源車型上面能夠解決一些當下用車痛點,比如之前有消費者會抱怨電動車容易暈車,那麼此時本田通過車輛底盤、懸架的調校,配合加速踏板的設定讓其電動化產品的行駛表現能夠如同燃油車一般平穩,並且再加上其多年征戰F1賽場所積累的經驗,還賦予了產品駕控的優勢特性。
在此基礎上,其與中國領先的供應鏈進行合作,構建本土化創新生態,比如和中國本土科技領軍企業Momenta、深度求索(DeepSeek)、寧德時代展開深度戰略合作,在組合輔助駕駛、AI大模型、超充電池技術等領域實現技術共融。
#總結#
由於中國汽車市場的轉型速度超於預期,導致很多車企容易陷入到比較“極端”的思維當中,要麼是固守燃油陣營,要麼則是激進的舍油入電。
我們不去評價這兩種思想孰優孰劣,不過二者有着同樣一個缺點,也就是沒有以消費者的實際訴求為出發點,不管是新技術也好,還是新的體驗,如果在消費者群體當中沒有獲得好評,那註定將被烙上失敗的印記。
東風本田之所以能夠在當下這種惡劣的競爭環境當中穩中有進,很重要的一個因素就是找到了一條更務實、更能給消費者提供產品價值的路徑,不管是“十年光亮如新不生鏽的底盤”、還是“5噸鋼卷下巋然不動的A柱”,品質與可靠在不同的時代依舊是東風本田最閃耀的發光點。
“油電同質”和“技術嫁接+本土創新”明確了東風本田的轉型目的,不以炫技為生,只為帶給消費者安心的用車感受,雖然短期內不如某些造車新勢力抓人眼球,但是從長期主義的角度來看,這才是消費者最想看到的造車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