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輔助駕駛出了事故,誰負責?”
在過去,這個問題的答案在法律上是車主,網絡上是車企,現實中是無盡的推拉扯皮。
但現在,比亞迪乾脆利落地給了個答案:用智能泊車出了事,比亞迪負責。
比亞迪今天宣布率先實現媲美L4級的智能泊車,並承諾為用戶提供L4級功能的權益:對所有天神之眼車輛用戶在智能泊車場景下的安全及損失全面兜底。
要知道,就在兩天前,比亞迪官宣“智駕車型保有量”突破100萬台,將推送一輪史上規模最大的OTA。
也就是比亞迪這次“保險”的覆蓋範圍,是100萬個車主,他們在使用天神之眼智能泊車時,發生事故,不用走保險流程,直接聯繫比亞迪售後處理即可,不會影響車主的車險。
OTA了什麼
先說下這次OTA的內容,除了泊車之外,天神之眼還在領航、AEB主動安全等方面帶來提升。
領航功能方面,更新後的輔助駕駛功能可以覆蓋更多場景,比如環島通行、複雜場景連續繞行、高速施工路段借應急車道繞行、窄路多把掉頭等,還新增前車加塞場景下的閃燈鳴笛提醒功能(目前只應用於高速場景)。
主動安全方面,天神之眼的AEB功能對低矮障礙物的識別能力提升,據官方描述,車輛能在夜間80km/h情況下實現對兩輪車侵入車道緊急剎停,120km/h時速下面對靜止車會觸發AEB並做到兩段式舒適剎停。
當然,最重磅的還是智能泊車。
這次新增了三速泊車、車頭泊入、偏置泊車、窄車位泊車自動收後視鏡等功能,還優化了懸空障礙物識別功能,具備更好的避障能力。
目前業內常見的智能泊車功能主要針對垂直、側方、斜列等多種常見車位,我們測的市面上大部分智能車都可以在半分鐘內,僅揉庫1至2次就泊入垂直車位。
部分車型還支持非劃線區域的泊車,比如寶駿雲海推出的“空間車位”:在空地上自行設定一個位置讓車輛泊入。
車身受限時收起後視鏡這樣的操作也很常見,但具備懸空障礙物識別功能的車型就不多了,目前只有華為和卓馭等個別幾家企業針對如消防箱等懸空障礙物做了避讓功能。
整體來說,比亞迪的智能泊車功能在業界已經比較常見,比一般車型的功能豐富度要高,但也有更優秀的選手,比如我們之前測過的15萬級的紅旗天工05,甚至可以泊入機械車位。
誰為智駕兜底
細數下來,現在市面上推出“智駕險”的車企也有數十家:
其中大部分車企如廣汽、鴻蒙智行等是隨單贈送,小部分車企例如小鵬採取(低價)收費制,通常針對泊車部分都支持不啟用車險、由車企直接賠付,但上限不同。
比如廣汽針對泊車事故支持不啟用車險、車企賠付最高5萬元;小鵬則是需要先車險報案,再根據定損補償800元或定損金額的10%。另外目前市面上所有智駕險都只為非營運車服務。
而比亞迪目前則沒有提出任何條件,對車險沒有要求,也未給出額度上限,全盤接下泊車風險,確實是開創了行業先例。
有人把它視為比亞迪在輔助駕駛領域的一次巨大成功,並給了比亞迪業界領先的評價,表示“華為暫時只能定義在軟件層面”。
這帶着“智駕險”的“100萬”,是比亞迪開啟智能化反擊戰的信號?
從數量上來看,比亞迪無敵手:
在今年3月官宣全系車型搭載輔助駕駛功能之後,即使是7萬級的比亞迪海鷗智駕版都搭載上了“高速領航”功能。
之後每個月,比亞迪的銷量都在30萬以上,幾乎等於大多數新勢力一年多的銷量。
但從經驗上看,比亞迪只算剛入了門:
此前,幾乎只有騰勢等高端品牌或漢等售價20萬以上車型才帶智駕功能,但競爭力也不足。
比如2024年都在卷的“無圖開全國”這件事,比亞迪到年底才做到。
其實,在“全系平權”之前,比亞迪也做過小範圍的測試,比如老版海獅 07等車型在去年就用上了高速領航。
但當時功能的表現不盡人意:主路和匝道的速度切換並不絲滑,全靠“手搓”,而且車輛無法變自主變進匝道,幾乎等同於高級LCC。
現在的“天神之眼”方案已經成熟很多,入門版天神之眼C方案就包括可以進出匝道的高速領航功能,中高級方案還用上了不同的硬件,能實現更全面的城區領航功能。
在這裡我們用一張圖幫助大家了解:
但是“能用”和“好用”之間,還是有着漫長的差距。
輔助駕駛頭部車企經常喜歡秀的一個數據就是智駕總里程數,比如鴻蒙智行發布的5月總里程就達到了3.1億公里,而理想、小鵬等品牌也會發布一些節假日或年度的輔助駕駛用車報告。
畢竟,讓車主愛用輔助駕駛,車企在智駕上投入的真金白銀才算沒白花。
比亞迪的車主們也可以在評論區交流下,自己平時最常用的智駕功能是哪個,最希望比亞迪有所突破的智駕功能又是哪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