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貴造車新勢力,倒在新能源盛世。
龍年春節,“最貴”新勢力高合汽車在微博上送了慶新春、迎財神、慶祝情人節等祝福後,對員工們一記暴擊。
工資緩發、欠發,3月起只能拿2690元/月的上海最低標準工資,工廠停工停產半年。鹽城工廠代理廠長一邊虎視眈眈,警惕工人們拿不到工資破壞工廠資產,一邊苦苦等待華人運通創始人在上海的最新融資消息。前去浦江鎮園區辦理離職手續的高合員工發現自己無法刷卡入園,只能致電領導,在HR離開前抓緊辦理手續。
包括比亞迪、理想汽車、光束汽車在內的“友商”們,私下已建立了不少小群,要約意向跳槽的高合員工們面試。
年前還在微博上闢謠稱,公司運營一切正常,研發、生產、營銷、交付等各項工作正常推進。如今已走到分崩離析的邊緣。
履歷豪華的創業團隊,國資保駕護航、“驚艷”的產品首秀,都不能保障其走到最後,高合汽車在融資能力、產品定位、產能效率、核心技術儲備等關鍵環節暴露的問題,給新勢力們敲響了警鐘。
80萬還嫌便宜?車高和寡
說高合汽車是“最貴”造車新勢力,毫無異議。
與小鵬、理想等瞄準主流汽車市場不同,儘管乘聯會數據顯示,40萬元以上純電動汽車僅佔市場2%的市場份額,高合汽車一開始就緊盯豪華車這一小眾細分市場,用創始人丁磊的話說,80萬一輛還嫌便宜。
2020年9月,合眾汽車推出了首款車型HiPhi X,與樂視汽車創始人賈躍亭PPT上的FF91高度相似,但是68萬元起售,最高售價80萬元。
北京一家高合體驗店的工作人員表示,FF91賣快200萬元,HiPhi X只賣80萬元。創始人丁磊表示,高合HiPhi X的科技豪華感重新定義了中國豪華電動“天花板”,創造了中國品牌在汽車產品和技術上的新高度,打破了半個世紀以來國外豪華品牌的壟斷。
2022年8月,高合推出了HiPhi Z,售價51-63萬元。2023年7月又推出了HiPhi Y,售價33.90-44.90萬,雖然遠高於同類競品,但對高合來說,這已經算得上“低端車型”。同年9月,高合以“訂單超預期”為由,對此款車漲價1萬。
除了進一步下探外,高合汽車還想藉助海外市場打開局面,在德國慕尼黑和挪威奧斯陸接受預訂,起售價格80萬元起。
但價格不斷下探並未帶來銷量的爆髮式增長,高合汽車2021年賣出4349輛,2022年上險4,495輛,2023年為7,884輛。高合自2023年11月之後,再也未公布銷量數據。
蔚來汽車創始人、董事長李斌在2023年4月的媒體溝通會上稱,如果接下來每個月銷量還是1萬輛,自己就得和蔚來總裁秦力洪找工作去了。理想汽車創始人李想甚至說,如果2024年月銷達不到5萬輛,就要去找工作。
在汽車這樣一個非常講究規模效應的行業,高合年銷不過萬輛,現金流根本無法支撐起研發和營銷,甚至無法講一個能讓投資人感動的故事。
“門廠”敗北,噱頭大於實質
高合曾表示,“我們創造作品,而不只是生產商品”。但其產品力跟不上營銷的情況,極大地傷害了嘗鮮的首批車主,讓大家對它創造力的印象停留在FF91式的未來感設計與吸睛的開門方式上。
相比同期造車新勢力有鮮明的標籤,如蔚來的“服務”、理想的“家用”和小鵬的“智能”,高合汽車的標籤更傾向於“噱頭”,如勞斯萊斯同款對開門、車門可自定義的 LED 燈帶、可根據音樂旋轉的大屏幕等。
就連這樣的“標籤”也屢陷風波。曾有50名高合車主委託律師稱,HiPhi X存在虛假宣傳,構成消費欺詐。
比如,高合HIPHI X汽車在宣傳銷售過程中,稱其音響是“Meridian英國之寶品牌音響”,而打開罩子后里面是國產上聲品牌音響。車輛門板、中控等均是人造革,而非HiPhiX對外宣傳的“半苯胺內飾”。電池電量僅有94.3度電,而非宣傳的97度。
隨後被業內揭示,高合汽車和英國之寶的合作中,後者可能僅提供技術支持,硬件採用的是國內產品。對此,李想表示:“出現在各大豪華品牌車上的幾個大名鼎鼎的高端汽車音響品牌,動不動幾萬元的選裝價格。他們大部分既不生產喇叭,也不生產功放;既不研發音響的軟件,也不設計喇叭罩……甚至很多調音都不做,只授權貼牌而已。”
國資護航,卻融資受困
高合遇到資金難,對不少高合員工來說,有些始料未及。
儘管並未積極披露融資情況,但高合在成立之初一直有各方國資保駕護航,因此不少人對高合信心十足。
創始人丁磊曾經擔任上汽集團高管,擁有豐富的政商資源。2019年6月,華人運通與悅達集團、東風悅達起亞三方簽署戰略合作協議,租借東風悅達起亞汽車有限公司旗下第一工廠,生產高合汽車,比小鵬更早解決資質問題。
企查查顯示,高合在2021年1月有一筆來自交通銀行上海分行的50億元戰略投資,也曾完成了中國保險投資有限公司領投的A輪融資,以及深圳市創新投資集團和鹽城國資的B輪。
但銷量太低、自己不能造血,國資的錢遠不夠燒,且在資本寒冬之下,融資越發艱難。2023年6月,華人運通與沙特投資部簽署了一項價值210億沙特里亞爾(約合56億美元,約合401億元人民幣)的合作,雙方將成立從事汽車研發、製造與銷售的合資企業。此後同樣未再更新最新消息,華人運通也沒有公布相應的投產計劃或出口成績。
在如今的困境下,高合最好的出路就是找到新的“金主”,可能是鹽城國資,也可能是青島國資,或者被其他大型汽車集團收購,在一段時間低速運行後,再次盤活資產。
但考慮到拜騰、愛馳和威馬“失敗如山倒”的前車之鑒,留給高合的時間不多了。
寫在最後
新年開鑼的汽車行業淘汰賽還在繼續上演。比亞迪、上汽通用五菱和北京現代已經賣力地用猝不及防的降價亮相開嗓,其他沒在“安全區”的造車新勢力,包括上汽集團的飛凡、長安汽車阿維塔、廣汽合創在內的新品牌都岌岌可危。
高合快要倒了,下一個會是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