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年審對於所有車主來說都不陌生,因為它跟我們的養車用車息息相關。年審是機動車正常上路行駛的必須條件,也是車輛安全運行的保障。根據規定,所有的汽車上路都必須按時參與年審,取得檢驗合格標誌。
最近幾年,汽車年審規定在不斷變革,相關部門優化和調整了私家車的檢測周期,取消了一些不符合當前實情的年審規定,讓審車檢車越來越輕鬆,這一系列的改變體現了公安部“放管服”政策的辦事宗旨,提高了審車的效率。
當汽車年審管理逐漸放寬,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呼籲取消機動車年審。他們認為,剛出廠的新車一切運行條件完好,沒有檢測的必要。汽車年審以6年為一個臨界點,新車6年之內免於上線檢測,6年之後就需要按時參與年審。雖然新車“6年免檢”,但是車主需要按時辦理電子年審手續,這一規定讓很多人覺得十分麻煩。既然新車可以免於年審,為啥還要每隔兩年領取一次電子年審合格標誌那?這不是多此一舉嗎?
根據定義,汽車年審是對車輛運行狀況進行的一次安全技術的評估和檢驗。而新車在辦理年審手續,領取電子合格標籤的時候並沒有實施系統的檢測,僅僅是加蓋一個公章就完事,很多車主覺得這樣的年審已經沒有實際意義,呼籲相關部門將其取消。汽車年審已“名存實亡”!為什麼還不廢止?專家說出重要原因。
●加強年審管理有利於減少交通違法的產生,降低事故率
年審是汽車運行過程中的一次安全技術檢驗,這跟交通違法有何關係呢?很多人可能不明白,其實,汽車年審跟交通違法是息息相關的。我們都知道,審車時需要把所有的道路交通違法處理完畢,否則將不能參與年審。假如新車在6年免審期內不用領電子年審合格標誌,那道路違法將會更加猖獗。
試想,如果一輛車上路後六年不要求處理違章,那平均每年的違章次可能會達到上百次?這不是誇張,曾經曝出的“違法王”車輛累計扣分3566分,僅罰款就超過10萬元。所以,按時讓路上行駛的機動車參與年審,每兩年領取一次電子年審合格標籤,這不僅可以讓管理部門及時了解每一輛車的運行狀況,而且有助於約束車主在日常駕駛中遵守交通法律法規,顯然,這對於降低道路交通事故具有重要意義。
汽車年審的意義是為了保障車輛合法上路,同時也是為了確保安全行駛。遵守交通規則跟行車安全密不可分,私家車在“6年免檢”期間,車主每兩年領取一次電子年審合格標誌,這是一項強制性的規定和要求。這一規定看似“名存實亡”,但卻有着重要的意義。對於汽車年審,大家有什麼意見或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