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封一汽豐田致經銷商的信在汽車圈引發熱議,信的核心有兩點:一是助力經銷商去庫存、減輕經銷商資金壓力;二是2023年12月至2024年2月期間實施“主動減產”,確保經銷商健康經營。
具體來看,一汽豐田表示,在10月、11月已大幅下調生產的前提下,12月到2024年2月份的生產繼續大幅向下調整。其中,12月份配分向下調整到6.6萬台,明年1月份配分向下調整到6萬台,2月份配分向下調整到3.8萬台。
此消息一出輿論呈現涇渭分明的兩派,有人認為一汽豐田“撐不住了”,有人則認為一汽豐田深明大義,成為2023年主動為“經銷商減負”與“實施減產”的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車文驛認為,一汽豐田為主動為“經銷商減負”、主動減產,非但不是撐不住了,反倒是經營狀況良好、抵禦市場波動能力遊刃有餘的體現,應該為這種明智而有的放矢的舉措點個大大的贊。
進入2023年,中國汽車市場“內卷”日益嚴重,價格戰此起彼伏,甚至不少品牌為得到銷量、搶佔市場份額對產品不惜使用虧損式定價。看似產銷兩旺的汽車市場,實際上隱憂重重。
汽車經銷商被視為汽車市場及汽車廠商的“晴雨表”。數據顯示,2023年上半年有50%的經銷商處於虧損狀態,而且虧損面位於近年來的高位。
另據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數據,10月經銷商庫存係數達到58.6%,創下近半年以來的新高。該組數據極具權威性,這是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對全國大部分省份近2000多家4S店,涵蓋進口、合資、中國品牌55個品牌得出的數據。
那58.6%是怎樣的一個概念呢?按照中國汽車流通協會的“標準”,50%是汽車庫存係數的“榮枯線”,也就是說,50%以下均處於合理範圍,相反係數越高,說明經銷商庫存壓力越大、經營壓力和風險也越大。
數字不會說謊。汽車市場需求疲軟、經銷商庫存較大已是不爭的事實。一汽豐田作為眾多汽車品牌中的一員,在這種情況之下率先站住來為經銷商減壓、減輕經銷商壓力,並實施主動減產三個月,這儼然是一汽豐田最具誠意、最有效果且兼具人文情懷的“商務舉措”——一汽豐田成為應對汽車市場適時調整經營策略的“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魯迅先生曾說: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是很令人佩服的,不是勇士誰敢去吃它呢?
之所以把第一個吃螃蟹的人稱為“勇者”,很大程度上在於,受社會環境與認知水平的掣肘,人類總是對未知的事物感到恐懼。而人類克服恐懼,往往需要有魄力的勇者做表率。
一汽豐田的“勇”並非只是直面問題並解決問題的氣質,而且還源自豐田汽車的文化。在豐田汽車經營文化中始終堅持“客戶第一、經銷商第二、廠商第三”的原則。一定意義上說,之於豐田汽車,經銷商亦是寶貴的“客戶”。
中國汽車市場面臨著極大的不確定性及隱憂,而作為與經銷商休戚與共的主機廠而言,越是在困難的時候,越是要真誠越是要簡單越是要團結地與經銷商們站在一起。
目前,一汽豐田經銷商網絡已經深入到五六線市場,總體數量超過750家;一汽豐田為“經銷商着想”的意識以及輕裝上陣的經銷商,自然會集中更多精力與資源提升對客戶的服務質量;在汽車市場競爭異常激烈的當下,這也必將為一汽豐田帶來更大的“潛在效益”。
事實上,一汽豐田在汽車行業內一直有着穩定且優異的口碑。比如,在2022年中國燃油汽車行業用戶滿意度指數(CACSI)測評中,一汽豐田成為合資品牌銷售服務滿意度指數以及售後服務滿意度指數“雙料冠軍”,售後服務滿意度,更是連續實現“五連冠”。
此外,在2022 J.D.Power公布的中國車輛可靠性研究(VDS)”主流車品牌排名中,一汽豐田位居榜首。
針對一汽豐田率先在業界為經銷商“庫存、資金減壓”以及實施“主動減產”,一汽豐田內部人士表示,“這是根據目前市場競爭環境的順勢而為的行為。一方面,我們正視經銷商在資金、庫存、收益等方面存在的切實壓力,努力年底確保銷售質量,另一方面在穩住今年銷量和合理利潤的基礎上,也能為明年的銷量上揚調整好姿態。”
記得一位知名管理大師在研究豐田汽車多年後曾經高屋建瓴地總結:幾十年來,豐田模式在全球得到了廣泛的傳播,並呈現出這樣的特點:每次碰到經濟蕭條、危機或殘酷的市場競爭,都會出現企業學習和踐行“豐田模式”的熱潮。例如,第二次世界經濟危機石油危機眾多企業學習受創而豐田盈利,第三次世界經濟危機又推動歐美汽車企業學習豐田的熱潮。
日中則昃,月盈則食。這是一個亘古不變的道理。市場需求旺盛,提升產能、增加供給;市場需求疲軟,通過減產來權衡供需,保證相關方更大的利益,這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只是,人們面對眾多汽車產銷兩旺的數據與輿論,對市場表現一向良好的一汽豐田的“反向操作”難以理解。但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數人手中。
2023年,一汽豐田成為汽車行業第一個與經銷商、用戶緊密“團結”在一起的品牌,我們希望今後有更多像一汽豐田這樣有責任感的品牌出現——為經營不容樂觀的經銷商們送去更多“定心丸”,這不啻於為車市增添一絲活力、一抹亮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