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度哥
“價格屠夫”特斯拉的不斷降價,帶崩了國內一眾新勢力,也讓從來不降價的蔚來有了鬆動。
近日,蔚來針對2022款ES6和ES8車型,進行了包括降價、贈送輔助駕駛包、購車新能源補貼等形式在內的一系列促銷手段,整體降價幅度超過10萬元。
儘管蔚來方面一直強調這是針對少量展車、庫存車制定的優惠政策,但無疑打破了李斌一直以來強調的“我們從不降價”原則。
從更宏觀的角度來看,車企想要盈利,一定要以銷量作為支撐。在新能源汽車市場增速不斷放緩的當下,降價似乎成為了破解困局的最便捷選擇。
當特斯拉打響“價格戰”的那一刻,新能源汽車的定價邏輯就逐漸從科技、智能化引導的產品溢價變為成本加成模式,給車企的綜合管控能力,尤其是供應鏈管理能力帶來了更高的要求。
這個角度上來說,或許李斌最應該學習的人是蘋果CEO庫克。
1
難逃降價“宿命”
●
“特斯拉永遠是攪亂行業的那一個”,這句話或許是國內造車新勢力高管們的普遍想法。
今年1月6日,特斯拉率先降價。Model 3起售價由26.59萬元降至22.99萬元,Model Y起售價由28.89萬元降至25.99萬元。雖然2月10日特斯拉Model Y後驅版又漲了2000元至26.19萬元,但總體價格還是大幅下降的。
在1月26日的財報會議上,馬斯克表示,1月,他們已經看到了比歷史上都更強勁的訂單情況,訂單速度幾乎是生產速度的兩倍。他還興奮地表示,特斯拉降價後提振了需求,2023年全球銷量有望達到200萬輛。
可以看出,降價對於特斯拉銷量提升起到了不小的作用。據招銀國際彙編數據,特斯拉中國降價一周後,日均銷量同比飆升76%,近1.3萬輛。更有博主爆料稱,部分特斯拉門店訂單數較2022年12月環比增長了500%。
新能源汽車市場就這麼大,特斯拉銷量的暴增必然會搶了國內造車新勢力們的份額,因此在特斯拉打響降價第一槍之後,國內新勢力們只能降價來抗衡。畢竟投資人是要看銷量的,老闆們的KPI都很重。
首先是背靠華為的問界在1月13日率先跟進,對銷量不佳的問界M5 EV、問界M7部分車型優惠3萬元左右。同時,問界M5增程版雖然官方並未公布降價,但是《車圈能見度》實地走訪發現,北京有門店將起售價優惠了2萬元左右。
接下來的1月17日,去年銷量大震蕩的小鵬也推出了終端優惠活動,針對G3i、P5和P7這三款車型,整體降價2萬~3.6萬元,降幅在10%~13%之間。《車圈能見度》同樣通過走訪發現,對於部分車型廠家還提供了現金返還優惠,即買完車之後將現金返還於客戶,相當於變相降價。
就在不久前的2月2日,上汽集團旗下的新能源汽車品牌飛凡汽車,也發布了新的產品價值體系調整通知,將起步價下調了2.26萬元至19.59萬元。要知道。飛凡R7這款車在剛上市時,售價可是高達27.99萬~38.99萬元。
而最不可能降價的蔚來,似乎也挺不住了。
幾年前,李斌曾對特斯拉降價和蔚來的定價體系做過表態,他談到特斯拉將來降到十幾萬自己都不奇怪,而蔚來從發布價格的那一天起,就定下了兩個原則:一是蔚來不會降價;二是蔚來不會按照成本加成的方式定價,而是將毛利率設置在將來達到一定產量後可實現的水平,以此為基礎定價。
彼時,李斌說這句話的時候新能源市場一片火熱,行業整體銷量動輒同比翻倍式增長,新能源汽車滲透率不斷提升。
而如今,新能源汽車市場增速遠不及從前。根據官方披露。蔚來汽車1月交付量為8506輛,同比下滑11.87%,環比下滑46.2%。同樣,小鵬和問界1月銷量也都遭遇了環比增速腰斬,前者下滑了53.8%,後者下滑了55.9%,唯有特斯拉一枝獨秀。
因此,雖然對於此次降價事件,蔚來一直稱是針對少量展車、庫存車制定的優惠政策,但也難以掩飾如今終端需求萎靡的窘境。
《車圈能見度》認為,李斌此前講話中雖然看似維護了蔚來的高端品牌形象,但是在實際實施的過程中難以實現。
究其原因,是對於汽車這種需要規模來降低邊際成本的產業來說,想要維持一定的毛利率,那麼就需要有一定的銷量作為支撐。而在如今越來越卷、差異化難以體現的新能源汽車市場,想要佔領更多市場份額,就難免會在終端價格上進行妥協。
畢竟蔚來不是賓利、勞斯萊斯,可以在銷量很少的情況下通過高昂的定價獲取收益。
一心想對標BBA的李斌,終究還是沒能逃過降價的宿命。不過這也不丟人,畢竟BBA的電車也在降價。
2
新老交替尷尬期
●
目前,在新能源汽車市場中,除了特斯拉盈利狀況較為理想之外,國內新勢力們依舊在苦苦掙扎。
特斯拉在去年第三季度凈利潤16.2億美元,遠超市場預期12.6億美元,而蔚來則虧了41.1億元,小鵬虧了23.8億元。
就像上文中談到的,汽車廠商的盈利必須依靠大規模量產降低邊際成本來實現,而如今在這條路上車企前進得愈發困難。
根據乘聯會數據,2022年我國新能源汽車零售量達到567.4萬輛,同比增長90.0%。2021年,這一數字還為169.1%。
其實,從去年7月開始,我國新能源汽車市場增速就開始持續下滑,從6月的130.6%降至為年底的35.2%,已告別高增長時代。
對於2023年,大多數機構都預測新能源汽車整體市場的銷量增速會大幅度下滑,即使是對行業抱有樂觀態度的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也認為2023年中國新能源汽車銷量在900萬輛左右,同比增速僅為35%。
同時,今年也是告別新能源購車補貼政策的第一年。去年年末,不少銷售以此為理由,勸說消費者儘快於年底前完成購車付款,以免過時間無法得到優惠補貼。此舉雖然有利於銷售人員業績的完成,不過也造成了需求過快在短時間內釋放,給今年一季度新能源汽車銷量帶來了更大的壓力。
增速放緩,讓國內大多數新勢力們不得不延遲盈利的時間點,蔚來也被迫接受了“長期主義”。在一場蔚來的新春媒體面對面活動上,蔚來總裁秦力洪針對何時盈利這一問題時表示,新能源汽車發展還是早期,要贏得發展門票,急於收割是短視。
當然,對於蔚來而言,除了要抗衡需求提前釋放帶來的後續壓力,還迎來了ES8、ES6等車型的換擋期,大概率會讓大部分關注蔚來的消費者更傾向於持幣等待。
參考去年理想L9在剛剛發布時,由於產品處在斷檔期,理想ONE銷量環比接近腰斬式下跌。因此,預計今年前三季度對於蔚來而言,會比較難熬。
想解決蔚來銷量的困局,降價或者發布更低端車型或許是解藥。雖然目前蔚來方面有透露發布子品牌的打算,不過從實施到落地再到產品起量依然要花費很長的時間。從這個角度來看,唯有通過降價促進銷量才能更快地破解盈利難題。
3
供應鏈管理危機
●
縱觀特斯拉在過去四個季度的毛利率,在多次降價後毛利率依舊保持在了25%左右,基本是蔚來的兩倍,其中供應鏈效率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有媒體報道,目前,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的供應鏈本土化率超過95%,這些供應商大部分分布在上海工廠500公里範圍內,可以做到4小時內及時響應。國際知名投行大摩此前發布報告認為,在供應鏈效率上,特斯拉領先競爭對手5到10年。
而供應鏈管理,也正是包括李斌在內的互聯網背景出身的掌舵者們所不擅長的領域。
比如蔚來ES8曾多次因NEV-P50模組短路造成起火,給品牌造成了不少負面影響,背後也映射出蔚來在供應鏈品控把握上的不足。去年3月,由於疫情原因導致供應鏈中斷被迫帶來的停產風險,更是把蔚來供應鏈短板暴露在了大眾面前。
談到供應鏈管理,不得不提及一家公司,那就是蘋果。
許多人只記得喬布斯帶來的創新型產品,卻忽略了如今CEO庫克的重要作用。巴菲特曾評價過庫克,稱他是世界上最好的管理者之一。之所以有如此高的評價,離不開庫克的供應鏈管理能力。
在庫克成為蘋果掌門人後,把原先15種以上的產品樣式消減到4種基本樣式,大大減少了零部件的備用數量,改變了蘋果之前過於笨重的供應鏈管理模式。
在供應商管理方面,蘋果有着嚴格的考核機制,製造專業設備的蘋果總部工程師必須定期前往供應商工廠檢查、評估和改進硬件和生產線。同時,從2014年開始,庫克便着手將生產線分布在世界各地,通過培養多元的供應商來降低風險。
正是庫克為蘋果搭建的供應鏈管理體系,才能讓喬布斯所設計的產品更穩定地向全球供應,並為蘋果帶來了超過40%的毛利。
可以看出,對於製造業來說,供應鏈體系的重塑對於降低成本、保障供應安全有着重要的意義。從這個角度上講,李斌最需要學習的人是蘋果CEO庫克。
當然,如果僅從降低成本的角度出發,把供應鏈體系做得完善依然不夠。因為新勢力們一直標榜的對手——特斯拉,正在開闢一條新的玩法,那就是用軟件算法代替成本一直昂貴的雷達探頭,把成本降到極致。
此前在油管上有一個比較火的視頻,大概是講一個國外的維修小哥在維修一台事故老版本特斯拉model 3 , 把前保險杠以及上面的超聲波傳感器、線束都拆掉後,發現中控屏上依舊能準確顯示前後距離信息和報警。也就是說在理論上,特斯拉可以通過軟件算法實現接近超聲雷達探頭的作用。
許多人認為,未來特斯拉繼續降價的基礎在於現有的毛利足夠高。實際上,特斯拉持續降價的底氣還在於,通過軟件算法的不斷迭代,在未來或許能夠替代成本昂貴的硬件設施,進一步打開降價空間。
當新能源車企競爭愈發內卷之時,過去依靠智能化帶來的產品溢價或許將不復存在。成本定價佔據主導權時,市場對車企的綜合能力有着更高的要求。
還未成熟的蔚來,將面臨更嚴峻的挑戰。
作者 | 古月
來源 | 車圈能見度(CarVisibility)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