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權半年多,被六旬老人故意推倒摩托車的車主陳先生,在等待法院開庭時,意外得知了老人去世的消息。伴隨着他在社交媒體上公布這一消息,並表示會繼續堅持維權,幾乎沒有意外地再次被推上輿論的風口浪尖。有人毫無保留地支持他,但也有人抨擊他胡攪蠻纏,甚至發私信說“老人半夜要來找你”;還有人揣測說他是“富二代”……“現在有很多人說,老人(已經)去世了,這事已經不可追究了。但我覺得,犯錯之後還是要有個態度,就算老人去世了,你的監護人、繼承人還是要付出代價的。”深陷輿論漩渦中的陳先生在接受新聞晨報·周到上海記者採訪時表示,“不能讓他們覺得‘我年齡大了,你就拿我沒辦法’。”
“是非再清楚不過”的糾紛
“有一段時間,天天早上洗臉的時候都會流鼻血,止不住的那種。”摩托車車主陳先生說,因為維權所承受的巨大壓力,他“經常做噩夢,睡不着覺,身體上火”。這些巨大的壓力,源自於一件“是非再清楚不過”的糾紛。2022年6月25日,大學畢業剛剛三年、來滬第二年的陳先生迎來了一次新的搬家。他至今清晰地記得,當天天氣晴好,他滿懷憧憬地搬到了浦東新區一個動遷安置房小區。當時,他花2000餘元租下了這裡的一個單間。第一天入住,他發現隔壁樓棟門口兩側,停放着一些電動自行車。當天下午4點半左右,他便效仿隔壁樓棟的鄰居們,將300多斤的摩托車停在了自己租住樓棟旁的空地上。當晚8點左右,陳先生通過樓上的窗戶看到,自己的摩托車翻倒在地。因摩托車受損較重,陳先生和物業一起調取了小區公共視頻,發現是一位老太太所為。公共視頻清晰地記錄下了這件事的來龍去脈,只見這名老太太緩慢地走到摩托車旁後,使勁將摩托車推倒,然後若無其事地離開。
▲公共視頻清晰地記錄下老太太推倒摩托車的過程
摩托車行的鑒定顯示,陳先生摩托車的車損達16000餘元。陳先生試圖找老太太賠償,但對方態度強硬,拒不賠償。
▲事發後,老太太拒不賠償,家人也拒不露面
作為監護人,老太太的兒子也拒不露面。無奈之下,陳先生只能訴諸法律。直到此時,陳先生才了解到,這位老人在小區內曾多次故意損壞他人財物,最終都不了了之。陳先生說,可能是感同身受的緣故,這棟樓的居民從始至終都非常支持他。得知陳先生為了此事報警後,一位熱心的鄰居主動跟他說,“等會警察來了,你艾特(指@)我一下,我下去說,可能是你比較靦腆,這種事情我們都忍很久了。”
▲一位熱心鄰居發來的對話
輿論漩渦中的摩托車主
陳先生向推倒摩托車的老人索賠一事一經曝光,瞬間引起網絡熱議。有人毫無保留地選擇支持他,覺得索賠天經地義,甚至有人留言“此事沒有結果,城市裡別想有一輛立着的摩托”。但,爭議、質疑與猜測也接踵而至。有人說,你這麼年輕的小夥子和一個老人計較,有沒有良心,有沒有道德?”陳先生說,甚至有網友毫無根據地揣測他是一個“富二代”,炒作的目的就是為了流量。“有些評論真的特別難聽,你不去想,那是不可能的。”陳先生說,實際上,24歲的他只是一個“再平常不過的打工人”。陳先生1998年出生於湖北恩施一個普通的工薪家庭,後來考上了武漢一所大學。他曾面試過各種裝修設計公司,後來跨專業進了武漢一家互聯網公司。因為工資不高,他就想到大城市闖一闖,便一個人跑到了上海打拚。或許是因為“從小在爸爸的摩托車上長大”,陳先生一直以來的夢想就是擁有一輛屬於自己的摩托車。剛工作時,除了第一個月的工資給家人買了禮物,他就一直開始為買車攢錢,“我比較節儉,兩塊錢一小瓶的礦泉水,都捨不得買一瓶”。這輛被老人推倒的ktm-rc390摩托車,落地價格約6萬元,是陳先生一點點攢錢買的。對他而言,這輛摩托車早已不僅僅是一輛交通工具,“更像是一個夥伴,不管你開心還是不開心,都會默默地陪伴你,可以帶你去你想去的地方”。
▲被老人推倒的摩托車是陳先生一點點攢錢買的
伴隨着向推倒摩托車老人索賠所帶來的爭議與質疑,陳先生特別懷念一切還沒發生之前的時光。在摩托車被推倒前,他的周末都會留給騎摩托車,“武漢基本跑遍了,江蘇也去過,本來還準備去上海的崇明島、去浙江……”去年4月,陳先生曾在社交平台上分享過自己騎摩托車的視頻。如今,這條視頻下方點贊最高的評論是:“此刻的up主(指“摩托車主”)還不知道接下來發生的事。”
一波三折的維權
除了維權帶來的爭議,維權過程的一波三折,也消耗了陳先生巨大的精力。“這麼小的一件事,事實非常清楚,證據也很明確,我本來以為很快就能解決掉。但實際情況卻是,車子損失的鑒定就花了一個月,給老人精神鑒定花了兩個月,直到老太太去世,也沒能等到開庭。”陳先生說,接到報警後,警方對老人進行了精神鑒定,結果是其患器質性精神障礙,行為能力受限,但是具有限定刑事責任能力,有受審能力。
▲老人被鑒定“患器質性精神障礙”
“有人說,要不小夥子你自認倒霉算了,開個交通事故責任單,走保險報銷一下。”陳先生說,還有人勸他,因為老人年紀大了,又患有器質性精神障礙,追究起來特別麻煩,乾脆算了。同樣勸他算了的,還有“擔心他人身安全”的家人。“因為我一個人在外地打拚,他們特別擔心我被報復,家裡人就說你自認倒霉算了,沒必要和一個老人這麼較真,你生活上缺錢的話,家裡補貼一點給你。”但是,陳先生有自己的堅持,他不想就這麼算了。在他看來,恰恰是人們對這種事情的縱容,讓壞人變得更加肆無忌憚。陳先生最得力的支持者,來自於與老人住同一樓棟的鄰居們。因為老太太曾多次故意損壞他人財物最後都不了了之,直接導致這個樓棟的房子很難出租、出售。“一些類似案件的受害者,也私信我,講述他們的遭遇,以及堅持不下去的原因,他們會鼓勵我、開導我。一些熱心人士,包括一些法律人士也給我提供了很多幫助。” 在這樣的情況下,陳先生更加堅定了依法維權的信心。在向老人維權期間,因擔心人身安全,陳先生向租房中介提出退租,但中介提出剋扣租金和押金,只肯退300元,並揚言“有本事去法院告我”。“我覺得,現在年輕人特別不吃這套,你讓我告你,那我就滿足你。我向律師諮詢過,我要求退租是合理的,我就真的把他告了。”陳先生說,租房中介隨後竟約他“半夜檯球館見”,他依然沒有搭理,繼續走法律程序,直到該公司負責人退了房租、押金和違約金。
另案起訴的堅持
然而,還沒等來開庭,陳先生就從社區民警和鄰居處獲悉了老人去世的消息。即便得知老人已去世,但陳先生依然表示,會繼續堅持維權。這一次,爭議來得更加洶湧。在不少網友看來,既然老人已經去世了,這件事就沒法追究了。一位網友留言:“人都死了,你還想怎麼樣?”陳先生直言,有一些評論,也會讓他覺得毛骨悚然,有人就詛咒他:“老人去世後,你還這麼糾纏她,她半夜會來找你的。”“之前我的訴求不在於能賠償多少,主要還是想追究她的刑事責任,想讓法律還我一個公道。”陳先生說,如今,他已經無法再追究老人的刑事責任,但他依然想要一個說法,“繼續追究老人繼承人的民事賠償責任”。律師給予的專業意見,也堅定了陳先生繼續維權的決心:“律師說,可以起訴繼承人,用老人的遺產來進行賠償。”
▲鄰居等人的支持讓陳先生選擇了堅持
“現在,有很多人說,老人(已經)去世了,這事已經不可追究了。但我覺得,犯錯之後還是要有個態度,就算老人去世了,你的監護人、繼承人還是要付出代價的。”搬家後,陳先生有時為了遞交一份材料,需要跨越四五十公里,付出的時間和精力成本都非常高,但他依然覺得“是值得的”。2月6日,陳先生得到的最新消息是,因推倒他摩托車的老太太去世,他已拿到刑事案件的終止裁定文書,後續民事賠償部分需要另案起訴其繼承人。“我會堅持走民事訴訟,另行起訴。”陳先生說,“如果說,我以後年紀大了,顧慮重了,有老婆、有孩子,在這邊安家了,再遇到這樣的事,擔心影響到家人,那我可能也會選擇‘算了’。但是,我現在還年輕,不能讓他們覺得‘我年齡大了,你就拿我沒辦法’。”
新聞晨報周到app記者·姚沁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