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冬天,瑞士的“電動爹”很可能要被“ban”了。前幾日瑞士的一名官員為防止本國能源短缺的問題加劇,起草了一項限制電力使用的提案,其中一項關於電動汽車的禁令稱:“私人使用電動汽車只允許用於絕對必要的旅行(例如,上班、購物、看病等)。”俗稱,“非必要”不開電動車。
不難理解,電動車特別是在冬天,續航普遍打對摺。但續航打折還只是第一步,電動車車主在出行時肯定都曾遇到過:車輛無法啟動、發動機噪音加劇、動力“冬眠”反應遲鈍、空氣懸掛出故障等問題。因此各大車企也拿出了精尖的造車技術和解決方案,並應用在自家的拳頭產品上。
正好前段時間,AutoLab深入扒了扒電動圈飽受熱議的三款車——比亞迪唐 DM-i、AITO問界M5和吉利星越L電動版,從“整車安全、NVH、三電”三個方面進行拆解,我們一起看看這三大“流量選手”到底是徒有虛名還是有真本事傍身。
買車的時候,安全性通常是我們首要會考慮的要素,它關乎着出行的安全感和幸福感。
比亞迪唐DM-i車身覆蓋件為鋼製材料,但在焊接工藝上採用的是常規點焊工藝,應對馬路上日常的“小打小鬧”還行,但要是在高速時發生碰撞,車身會由於強度不足導致撕裂。而且它的前防撞梁長度在三台車中是最短的一個。而它最大的亮點——電池,由於內部構成比較複雜,後期拆解也有不小的困難,因此如果遇到問題需要維修無疑會增加經濟和時間成本,“流量”成分大於硬件實力。
AITO問界M5在車身材質上跟比亞迪唐DM-i一樣,但它在焊接工藝上增加了Apras焊接工藝,從而使得車身的“抗壓”能力更強。為了保證後驅電機的安全性,AITO問界M5使用鋁合金材質後防撞梁,因此不管是車身強度還是焊接工藝,它都比比亞迪唐DM-i要“穩重老練”一些。
星越L電動版對二者進行取長補短,我覺得是三者中在安全方面最不容易“塌房”的一台車。車身方面,它使用了高強度鋼製材料以及與AITO問界M5相同的Apras焊接工藝,而且它是三台車當中唯一一台有主動進氣格柵設計的產品,其前防撞梁的潰縮區有足足1276mm,是三款車中最長的,而後防撞梁方面,同樣為輥壓鐵,但相比比亞迪還多了吸能盒,碰撞時能夠吸收更多撞擊力,減少對車內乘客造成的影響。在車身安全品質這塊,直線接近豪華車。
最後,電池安全性方面,星越L 電動版電池包在正面及兩側共有17個安裝點,側碰時配合三條橫樑,像“緩衝裝置”一樣避免外力直接傷害電池。
第一回合關於安全的比試上,星越L 電動版在意外發生時不僅可以保證車內成員的安全,而且還能盡最大可能保護車內元器件不受損,降低了後期維修的費用和時間,完勝。
如果說安全問題是消費者會不會選擇這台車的“門檻”,那麼NVH表現就決定了消費者會多快下定決心買它。
比亞迪唐 DM-i 採用鑄鐵前懸架結構,前單側半軸增加了半軸吸振器可降低半軸的震動頻率。另外,整車都進行了“地毯式”隔音設計,細節滿滿不留盲區。輪胎的輪罩襯板內部和前後保險杠處都貼有隔音棉,可在一定程度上減小經過沙石較多的路面時石子敲擊產生的噪音。AITO問界M5同樣擁有全車“地毯式”隔音設計,但前門後側無靜音包覆,而且它是三台車中唯一無半軸減振器的設計,但因此它的全鋁合金前懸架負荷也會小一些,無功無過吧。
吉利星越L電動版前懸結構和比亞迪唐 DM-i相同,但其半軸兩側均增加減震器,加速和起步的瞬間更不易察覺到頓挫感。此外,它的尾排消音器容積為4+32升,在三車中體積最大,從源頭上減小了發動機噪音。
總的來說,在整個NVH控制方面,吉利星越L電動版處理得比較妥當。且與整車直接採用大量隔音材料相比,吉利星越L電動版的從噪聲源頭處介入,使得噪音、震動問題從根本上得到解決,可以見得其真正想解決問題的負責態度。
最後,當一輛電動車過五關斬六將通過了消費者對安全和NVH品質的考察,被成功開回家後,真正的“考驗”其實才剛剛開始。這輛車能陪伴我們多久?能覆蓋哪些出行應用場景?會不會被推薦給其他人購買?等等問題的答案都指向了汽車的“三大件”——三電,電池電機和電控系統。
整個三電方面,AITO問界M5的三電整體結構是三者中最單一的。前機艙內僅有增程器+發電機。另外,1.5T增程器也是三車中唯一鑄鐵材質,相對較落後。比亞迪的三電系統技術價值也相對一般,但優勢在於可以有效降低整車成本,比亞迪唐1.5T發動機、EHS雙電機傳動系統、p1&p2電機等等均為自研。單級減速器由傳統變速箱改造,雖有升級冗餘的空間,具備串並聯的模式,但並聯可操作的空間不大,混動系統集成度相對較低。
而吉利星越L電動版的三電系統正可以向我們詮釋什麼是真正的“科技與狠活”,含“技術”量非常高。首先,P1、P2電機、雙離合器系統(一個負責3擋變速,一個負責動力輸出)、液壓控制模型、電動串聯泵、行星齒輪組等大量單元均整合在一起,不僅體積最小,且P1電機等部件可見成本也是三台車裡最高的。
其次,這個系統的核心亮點就是3擋變頻電驅DHTPro。相比比亞迪的單擋變速器,星越L電動版在高、低速工況在效率和性能上優勢可以被無限放大。起步時,1擋更快彈射起步,高速3擋換2擋中段加速能力更強,解決高速行駛受限、虧電下行駛品質不佳的痛點等等。就剛剛提到的並聯模式,星越L電動版在20km/h就可實現並聯直驅,且具備純電驅體驗的增程模式。擁有它相當於同時擁有一台比亞迪唐 DM-i和一台AITO問界M5,真正的物超所值。
最後,電池方面,比亞迪唐 DM-i、吉利星越L 電動版、AITO問界M5三車電池容量分別為45.8、41.2、40kWh,但星越L電動版的電池能量密度足足有167Wh/kg,在三車中達到了最高。能量密度大意味着續航里程長,因此星越L電動版的續航里程在三者中再次拿下第一。它在增程模式的WLTC工況下續航里程可以實現1250km,電混模式更是可以開到1300km+,里程焦慮什麼的不存在的,畢竟一寸長一寸強,技術的領先無疑是對消費者交出的最好答卷。
扒去光鮮亮麗的外表,將這三台車拆解完畢後,相信大家心裡對於它們的領先技術和產品素質有了更深的了解了。星越L 電動版在安全性表現、NVH方面體現的造車態度以及與三電方面的表現都很不錯,充分配得上其25w的售價以及“全能電動車”的美名。從它身上可以看出,通過巨大“流量”加持和“粉絲”控評的方式其實並不會為產品本身加分多少,用技術說話,才是回饋市場最好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