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三電技術的不斷進步,現在新車的續航普遍在400km以上,甚至700km的高端車型也不在少數,但是“里程焦慮”這個概念卻好像和純電動汽車綁定了,總是揮之不去。尤其是談到官方標稱續航的時候,大家都會覺得其中總有水分,需要擠一擠。
這兩天,有個關於零跑C01的極限續航實測比較有意思,在標稱續航里程717公里的情況下,上市不久的零跑C01,竟然在上路實測中,跑出了955公里的超長成績。這不帶水分,“幹得掉渣“的極限續航,讓人突然感覺,你們零跑咋搞的,給零跑C01標續航里程的時候,是不是草率了?
官標續航虛高的小秘密
在純電車型發展初期,“里程焦慮”堪稱最遭消費者吐槽,也是大家購車時最關心的問題。所以一眾電動汽車生產廠家都不可避免的要爭取在測試中跑遠。
2021年之前的測試都是按照NEDC標準,這是一套歐洲制定的汽車能耗測試標準,也是目前國內最為主流的續航里程標準。從實際效果上講,這一標準的測試方式還是偏理論數據。它的測試一般採取兩種方式,一種叫做NEDC工況測試時,其實就是在實驗室里,讓汽車在名叫“底盤測功機“的一種”跑步機“上進行測試的,通過模擬市區和市郊路況,完成試驗里程。另一種勻速法測試則更簡單,讓車輛進行(60±2)km/h的等速試驗, 並根據行駛里程和能量消耗測算出勻速狀態的續駛里程和能量消耗率,更偏理論試驗。
由於測試環境是在封閉的實驗室內,汽車可以不受風阻和實際行駛環境干擾,大家都能跑出不錯的理論成績。但是這個成績沒有考慮到純電動汽車在高速上或者是在城市擁堵路況中更耗電的特點,所以,NEDC的續航與真實續航相差較大。某些車企為了宣傳需要, 更是只提及通過勻速法測試得到的續駛里程,進一步讓車企官標續航數據虛高的印象深入人心。
在2021年10月,更側重中低速的城市工況下的停停跑跑,也更符合國內實際工況的新國標CLTC正式實施。很多車企在切換到CLTC標準時,有點心懷忐忑,對於CLTC的客觀性,大家也眾說紛紜。新國標是否可以滿足消費者需求,同時展現車企的真實實力?客觀地講,對於具有動能回收且效率更高的電動汽車,這一測試標準偏有利。但是從零跑C01的例子來看,這一標準還是不能反映汽車的實際工況。零跑C01的標稱717公里續航是在CLTC標準下進行測試的,但是零跑C01上路實測955公里續航,卻已經遠超CLTC成績,是實打實的好成績。
不虛標的零跑C01,有哪些黑科技?
影響純電動車能耗的關鍵因素,主要包括風阻、滾阻這些外部阻力,另外就是電池的能量密度以及電機的工作效率。零跑C01則通過一系列的開創性的技術方案,打造出簡約現代的高性能豪華電動轎車。
為了提升能量密度,優化電機電池效率,零跑創造性地採用全球首發的“無電池包”CTC技術方案,直接取消電池包設計,將電池、底盤與下車身集成為一體,不僅減重15公斤,還把電池布置空間提升了14.5%,從而將綜合工況續航提升10%,還順帶把車身整體扭轉剛性提升25%,輕量化係數提升20%。電池底盤經過集成,還大大提升了車輛的相應速度,為零跑C01帶來3.66秒零百加速能力。
零跑C01是全球首款搭載無電池包CTC技術量產車
此外,CTC方案還將零跑C01的垂直高度降低了10mm,使其重心更低、更均衡,配合其流線型動感姿態的轎跑車身、機艙主動進氣格柵、隱藏式門把手,前輪阻風板、機艙下護板、鴨尾式設計等16項空氣動力學設計方案,極大降低整車風阻係數,成就了同級領先0.226Cd超低風阻。
零跑C01風阻悉數低至0.226Cd
長續航的純電車型不僅依靠電池電機等硬件,更需要智能高效的電池管理系統。零跑C01採用了行業首創AI BMS大數據智能電池管理系統,對雲端大數據實時監控,通過車端雲端全時主動守護,實現對電量的精準化管理。此外,該系統還可以基於歷史大數據深度學習,實現故障提前預警,實現全生命周期OTA升級,從而為長續航提供強力後盾。
我們曾經說過,零跑在動能回收方面也有很深厚的積累。零跑C01通過搭載可變架構油冷電驅總成,實現電機、變速器、控制器三合一集成設計,在實現200kW高輸出功率的同時,實現能量效率的最大化回收,在啟停之間,回收能量反哺到續航上。
零跑C01搭載可變架構油冷電驅總成
在零跑C01的真實測試時,測試人駕車從河南鄭州經G45高速,一路開到廊坊,雖然一路不開空調,而且以60公里左右的低速行駛,並藉助零跑C01的超低的0.226的風阻係數,把純電動車的優勢發揮到極致。但是,反超標稱200多公里的955公里續航,確實讓人驚喜。
我們日常開車,自然不會這麼刻意地刷續航極限。像我們在城市裡一般通勤都在50公里之內,加上周末陪同家人郊區自駕出遊,即使我們開車的風格偏激烈,而且在更為擁堵的城市環境里通勤,充電一次,無論是零跑C01實測的955公里還是標稱的717公里,也可以讓我們可以輕鬆無憂地開一到兩個星期,徹底告別續航焦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