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零跑,雙喜臨門。
9月28日,C01上市。
9月29日,零跑汽車上市。
零跑也成為繼「蔚小理」之後,第四位成功上市的造車新勢力。
但是零跑有點出師不利,上市即破發,而且還跌了不少。
難道說,新勢力講的故事不太好使了?
零跑造車,技術立身?
零跑給自己營造的一個形象是:技術男、理工男的形象,堅持核心技術全域自研。
用昨晚零跑自己的說法來說,零跑是國內造車新勢力中唯一具備全域自研自制能力和垂直整合能力最高的智能電動車企。
哦不對,我說錯了,今天話術已經變成:是中國目前唯一一家具有全域自主研發能力,亦是垂直整合程度最高的新興電動汽車公司。
emmmmm......
我私以為,這話說得着實有點過了。
零跑完全沒把第一梯隊的「蔚小理」放在眼裡,甚至沒把「新能源領導者」比亞迪放在眼裡。
先說研發人數。
零跑的研發團隊由曹力、周洪濤及巫存帶領,並獲具備電子電氣架構、電驅系統、電池系統、人工智能、汽車工程及信息技術專長的成員的支持。
其中,曹力負責汽車及電池,周洪濤負責自動駕駛及汽車電子,巫存負責電驅。
截至2022年3月31日,零跑研發團隊超過1389名,佔零跑僱員總數約32.1%。
最新數據是,截至2022年6月30日,零跑有由1869名成員組成的研發團隊,占僱員總數約 32.7%,總體略有提升。
對比之下:
蔚來在今年3月的業績會上透露,年底研發團隊規模達近9000人。
小鵬汽車2021年第三季度末研發人數已經超過4000人。
至於理想,截至 2021 年底,理想研發團隊有 3400 人。
不管和「蔚小理」中的哪一個去比,都差太遠。
研發投入方面,零跑於2019年、2020年、2021年 及 截 至2022年3月31日 止 三 個 月,研發開支分別為3.58 億元、2.89 億元、7.40 億元及2.425 億元。
沒錯,你沒有看錯,三年多的總研發投入只有16.295億元。
來看看「蔚小理」這邊,今年二季度數據:
蔚來Q2研發投入21.5億元;
小鵬Q2研發投入12.65億元;
理想Q2研發投入15.3億元。
零跑3年多的支出還不如「蔚小理」一個季度的研發費用多。
我不知道,如此可憐巴巴的投入,是如何幫助零跑建立所謂「領先優勢」的?
前瞻技術布局方面,零跑再次落於人後。
領航輔助
先說領航輔助功能,零跑的領航輔助叫做「NAP智能導航輔助駕駛」。
對此,零跑的官方說法是:預期於2022年進一步提供OTA固件升級, 以實現高速公路智能領航輔助駕駛功能。
距離今年結束,也不過3個月時間了。
對比一下:
蔚來NOP在2020年10月推送用戶
小鵬NGP在2021年1月開始向用戶推送
理想NOA在2021年12月推送
零跑又慢了。
至於更高一級的城區領航輔助。
2022年9月,小鵬城市NGP在廣州試點,小鵬汽車成為首個讓高階智能輔助駕駛在城市場景中量產落地的汽車品牌;
理想這邊,給出的規劃是:今年將實現AD MAX 高速NOA,2023年提供城市NOA,2025年實現城市FSD。
那麼零跑呢?
零跑計劃於 2024年在Leapmotor Pilot上提供城市道路領航輔助駕駛。
2024年,沒錯,2024年。
作為一個標榜自己「全棧自研」的科技公司,在前瞻技術的布局上這麼慢。
至於800V高壓平台,零跑目前,零跑正在進行相關技術的研發,計劃在多個電動汽車系統中採用碳化硅材料,包括車載充電器、DC/DC轉換器及電機控制器。
搭載該平台車型有望支持400kW超快充功能,實現充電5分鐘,續航200公里。
零跑計劃2024年前開始量產搭載該系統的車型。
對比之下,小鵬G9已經實現800V高壓車型的上車,今年10月開始交付。
2023年,理想800V平台純電動車也會發布量產。
而在系統架構上,又是如此。
「零跑將加大投資開發下一代汽車電氣化技術, 包括中央集中式電子電氣架構、高壓電驅系統及集成度更高的電池系統,以進一 步提升智能電動汽車的性能及可靠性。」
說人話就是,又慢人一步。
新能源汽車的上半場競爭是電動化,下半場是智能化。
零跑自己也說「軟件定義汽車」、「軟件是智能車的靈魂」,但是卻沒有把相關體驗做好。
如果有零跑相關領導看到文章,我真的建議零跑加大研發投入,儘快將差距慢慢補回來,不然,零跑與「蔚小理」的差距會越來越大。
那麼,問題來了,零跑是沒錢做投入嗎?
並非如此。
零跑和「蔚小理」情況相同,均是不斷虧損。
零跑2019年、2020年、 2021年及截至2022年3月31日止三個月,凈虧損分別為9.01億元、人民幣11.0 億元、人民幣28.46 億元及人民幣10.42 億元。
截至一季度末,累計虧損58.89億元。
同時零跑表示:「由於投資於未來車型及智能電動汽車技術的研發,生產設施、銷售及服務網絡的擴張,2022年將繼續虧損。」
但是,現在零跑依然很有錢。
截至2022年3月31日, 零跑的流動資金為人民幣55.324億元 ,包括現金及現金等價物人民幣42.771億元、理財產品人民幣3.013億元及受限制現金人民幣9.540億元。
零跑這樣寫道:「我們的現金結餘總額足以應付經營活動所用現金流量凈額,為我們的持續業務營運提供足夠的流動資金。」
既然現在已經上市,零跑要做的就是,儘快的把投入搞起來。
不然,到時候怎麼死的,都不知道。
零跑的優勢在哪裡?
零跑的優勢就在於產品極具性價比。零跑給自己劃定的價位區間是 15萬-30萬。
刨除那個應該是要停產的S01,零跑現在的這三款產品,T03、C11、C01,產品力都非常強。
就拿剛剛發布的C01舉例。選配拉滿不到20萬的最低配車型已經比比亞迪和小鵬同級別同配置車型更香。
9月21日的時候,官方說預訂量已經突破10萬台,妥妥的一款爆款產品。
而這也是零跑一貫的策略,依靠着這個策略,零跑逐漸逆襲成為新勢力第二梯隊選手,甚至做到現在的上市。
截止今年8月,零跑2022年累計交付76563台車,一個非常不錯的成績。
按照這個趨勢,今年零跑就能實現年交付10萬+台車。
不過還是剛剛說的,如果單單只靠性價比,無法構建自己真正的護城河,因為這一點,對手也很容易複製。
比如同為二梯隊的哪吒,也是類似策略。
此外,擺在零跑面前的,還有一個問題:實現盈利。
從2019年到2022年一季度末,零跑的毛利率是這樣的:
2019年-95.7%
2020年 -50.6%
2021年 -44.3%
2022年一季度末-26.6%。
零跑接下來的目標就是實現毛利率轉正,然後實現盈虧平衡,進而實現盈利。
對比之下,蔚小理都已經實現正的兩位數毛利了。
雖然在銷量上,零跑已經連續兩個月跑入新勢力前三,但是距離真正的進入前三,還有非常長的一段路要走。
而在產品布局方面,接下來, 零跑計劃以每年一到三款車型的速度於2025年 底前推出七款新的純電動車型,涵蓋各種尺寸的轎車、SUV及MPV。
這所有七款新車型計劃在零跑的A、C及D平台上進行開發。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除卻純電車型,零跑亦計劃基於自研增程式技術,同期或之後推出該等新車型的增程式版本,以擴展目標受眾,從而囊括有不同需求及喜好的客戶。
這個思路其實和同為新勢力的哪吒汽車一致。新推出的哪吒S既有純電版,也有增程版。
目前已知的是, 今年零跑會推出C11的增程版車型。
截至2022年7月31日,零跑銷售及服務網絡由覆蓋中國151個 城市的443家門店組成,其中直營店49家,渠道合作夥伴店394家。
接下來,零跑將進一步擴張銷售和服務網絡,同時加大品牌營銷投入,提升品牌知名度。
此外,零跑也開始了海外布局。9月最新消息,零跑首批T03出口至以色列,並已通過歐盟整車形式認證,獲得歐洲市場的銷售許可,可在所有歐盟國家內正式上牌註冊。
零跑計劃2023年前在歐洲設立首間海外旗艦店。 同時在適當時機進入全球其他主要市場。
工廠方面,零跑已於浙江省金華市建設首座工廠:金華工廠。
目前,金華工廠產線目前的年生產能力為20萬輛。 金華工廠將繼續生產T03、 C11及C01。
與此同時,零跑第二工廠也在推進中。2021年3月,錢塘新區與零跑進行新能源汽車項目簽約,第二工廠落地杭州。
2021年12月,零跑完成收購相關地塊以建設杭州工廠,預期 杭州工廠將在2023年下半年開始生產核心零部件。
寫在最後
我想,很多人都沒想到,零跑會成為第四個IPO上市的車企。
零跑能夠突出重圍,有自己的產品打法,用極高的性價比俘獲了一大批用戶。
零跑的逆襲,着實不易。
只是,對於零跑來說,要做的事情有很多:
1、最緊要的,加大研發投入,提升產品智能化,構築自己技術護城河;
2、提升毛利,努力實現毛利轉正,到盈虧平衡、再到實現盈利,這件事情非常耗時
零跑需要不斷提升自己的產品力。
明年,理想20-30萬的中型車殺進來,後年蔚來定位20萬元到30萬的新品牌及產品隨着最新的NT3智能平台也會殺進來。
當然,還有非常多傳統車廠、新實力的車型。
哦對,還有雷總的小米汽車。
零跑所錨定的15-30萬級別市場一定會成為競爭最激烈的戰場。
那麼,在那個時候,零跑最核心的競爭力是什麼?
這是現在的零跑需要去思考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