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裕隆集團創設於1951年,是目前台灣最大的汽車集團,有台灣“車王”之稱。1953年設立裕隆汽車製造公司,1969年成立中華汽車公司,數十年間陸續建立起汽車關鍵零組件廠體系,進一步深化化汽車事業的布局。納智捷是裕隆集團在 2009年發布的一個子品牌。作為台灣省最大的本土汽車品牌,裕隆也是想要走出去。
在 東風裕隆 前也有多次嘗試
1996年,裕隆欲與廈門汽車(金龍汽車前身)合作生產“福滿多”麵包車。2007年,裕隆汽車退出金龍汽車合作項目。
2000年,裕隆與東風汽車組建廣州風神汽車公司。2003年,日產與東風全面合資,裕隆退出東風項目。
1995年裕隆子公司中華汽車工業與福建汽車合資的東南汽車,近年來銷量走低幾乎停產。而中華工業也在2021年減少了股份,目前只留了5%的股權。
合資初始就跌跌撞撞 2008年~2010年
- 一開始的合作對象是中譽集團
2008年2月24日,浙江中譽集團總裁童江亮與台灣裕隆集團董事長嚴凱泰在蕭山開元名都正式舉行納智捷(杭州)汽車生產項目簽約儀式。經過多方比較,集團將把臨江作為設立總部的首選地。
2008年12月18日,納智捷汽車全球製造基地揭牌儀式在蕭山臨江工業園區舉行,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和夫人連方禹、國民黨副主席林豐正出席揭碑儀式。海協會副會長李炳才及國家有關部委、省有關部門領導出席揭碑儀式。合資項目一期用地1600多畝,投資30餘億元,設計產能為年產整車12萬輛,發動機20萬台,將於2009年正式投產。
2.中譽集團沒有相關的資質牌照,項目擱置
2008年,台灣裕隆與浙江中譽按照50∶50股比在杭州組建合資公司——納智捷(杭州)汽車有限公司。但萬萬沒想到由於國家突然而來的“控制產能、嚴審汽車項目”的舉措,該項目遲遲未能得到審批,而裕隆仍決然地選擇再放手一搏,於是再度找到了前合資方東風汽車,打算借東風的背景,讓項目審批之路走得順利些。
3.東風集團接入替換中譽,成立東風裕隆
東風對此很是心動,而杭州市當地更是積極配合出面協調, “請退”浙江中譽。根據這次改革重組規劃,東風將從浙江中譽集團手中收購納智捷全部50%的股份。東風杭汽將通過改制,整體併入東風裕隆,並在現有商用車業務的基礎上導入乘用車生產,然後合資成立東風裕隆。東風裕隆將成為裕隆50%、東風50%的合資企業。
首款量產車-大7SUV 2011年~2012年
2011年8月,納智捷首款量產車SUV上市。車輛定位中高端,為中型SUV,發動機主推2.2T排量+五速AT變速箱。從發動機的排量和變速箱的檔位可以看出,台灣汽車的發展與其他品牌的差異。同時NEDC綜合油耗達到了10.6L~12.1L左右,(懂車帝車友評論說百公里16個油)也驗證了納智捷確實油耗高。同時售價18.8萬~26.8萬的高價格,缺只配備了縱臂扭轉梁式非獨立懸掛,在獨立懸掛為王的大陸,註定代表了在中國市場無法走得長遠。
大7SUV
大7SUV
2011首年銷量6917台,作為剛剛進入大陸的新品牌,其實銷量還可以。
2012年 3.1萬台,作為只有一款車型,且價格為20萬左右的中型SUV來說,這個成績已經相當不錯。
多款車型密集上市 銷量增速飛快 2013年~2015年
2013年,納智捷密集上市了很多車型,但是都沒法和第一款車型銷量媲美。
納5 進入了競爭激烈的緊湊型車領域,10.88萬~17.58萬的售價,轎車領域可以說是一個紅海市場,完全被日系,德系霸佔,所以月銷只有幾千台。
納5
大7 MPV 則是完全自信過了頭,當年別克GL8是碾壓的優勢下,大7 MPV 售價19.8萬~27.8萬,車長卻只有4.8米,並且全系5AT變速箱,非獨立懸,外觀也是相當保守中庸。在空間,價格,品牌,三大件都沒有優勢的情況下,進入了MPV市場,上市幾年,月銷只有幾十台。2016款把起售價下調至16.98萬,但是銷量稍稍上升,也只有幾百台的成績。
大7 MPV
大7 MPV
2014年拯救納智捷頹廢銷量的一款車上市,一段時間成為中流砥柱納智捷銷量頂峰。
優6 SUV 起售價12.88萬~17.68萬,車長4.65米,在當年還算是性價比可以。當年SUV市場也還沒有那麼競爭激烈,哈弗H6 這個車型也才2011年才發布。合資競品價格也比較高,當年CR-V起售價在20.78萬,途觀在19.98萬,RAV4 也在19.98萬。在這個情況下,優6十分有性價比,在這個市場獲得了自己的一席之地。
優6 SUV
優6 SUV
2014年依託優6 SUV 的3.4萬台,納智捷獲得了年銷5.2萬台的成績。2015年,優6 SUV更是獲得了4.7萬台的銷量,這也讓納智捷總體也獲得了6萬台的好成績。
銷量暴跌 2016年~2019年
時間到了2016年後,國內SUV市場競爭越發激烈,哈弗H6銷量持續飛漲,傳祺GS4,長安CS75,本田XR-V,別克昂科威 等大量自主,合資車型陸陸續續上市。在這個競爭激烈的環境中,優6的性價比沒了,品牌對上正宗的合資也競爭不過。
因為種種原因,納智捷在網上被網友瘋狂調侃,影響了口碑和品牌:納智捷是中石油中石化最重要的戰略合作夥伴;納智捷不在加油站,就在去加油站的路上;納智捷大力踩油門的時候,你會聽到水牛喝水的聲音;納智捷除了大燈不亮,故障燈全亮;納智捷除了喇叭不響,其他啥都在響……各種視頻,段子,吐槽,在貼吧,B站,微博到處傳播,至今偶爾還能在抖音看見類似的惡搞段子。
其次,產品力出現較大問題。網絡段子背後折射出的,是納智捷車型油耗高、故障率高等根源性問題。納智捷產品存在定價過高、機械素質差、產品質量堪憂、穩定性較差、產品保值率低等問題。而造成這些問題的根源,在於研發能力羸弱,缺乏核心技術。而為了掩蓋車型在技術上的缺陷,納智捷通過堆配置來營造科技感和性價比。但是隨着長城、吉利、長安、比亞迪等其他自主品牌的發展並壯大,以及合資品牌的價格下探,納智捷自然就沒多大競爭力了。
從2016年~2019年進入了過山車般的下墜。2016年(4萬台)、2017年(1.7萬台)、2018年 (0.9萬台)、2019年(1640台)。
雖然在這段時間,納智捷不斷推出了,優5、捷銳3、URX 等車型,但是依然無法阻止銷量下墜的頹勢。2017年,東風公司宣布全面退出東風裕隆經營管理,但“撤人不撤資”,東風公司作為東風裕隆投資方參與運營,在內部管理、決策上由裕隆集團佔據主導。
優5
URX
破產 2020年~2021年
2020 年,東風裕隆以全年銷量僅 77 輛的成績,最終走向了破產重整的境地。
2021年 11 月,東風裕隆在北京產權交易所掛牌招商,啟動了預重整程序,開始尋找意向投資人,但是卻無任何進展。2022年 的 3 月和 7 月,浙江六和律師事務所又先後在其官網發布了兩次《公告》,依然沒有任何結果。
據了解,《公告》對意向投資人提出了 7 項要求,具備與投資項目相適應的產品設計開發能力、生產能力、生產一致性保證能力、售後服務保障能力;擁有足夠的資金實力進行投資,確保項目的可持續發展,且資金來源合法合規;投資項目以新能源汽車研發、生產和銷售為主營方向;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投資人可聯合參與投資,但至少一個投資人需符合上述條件。
也就是說,投資人必須有車企身份,而且還得是資金充足、發展新能源的車企,投資人想要投資還得拉一個符合條件的車企一起。這個要求難度非常大,有資金和實力的車企看不上東風裕隆,沒資金的車企又買不起,畢竟東風裕隆還帶了70個億的負債,這還只是明面上的。
據了解東風裕隆負債纏身,手上優質資產並不多。東風裕隆的負債大概70億元,東風裕隆擁有乘用車傳統燃油和新能源生產資質,而且還有12萬輛產能規模的造車工廠生產線。不過,有業內人士指出,東風裕隆造車生產線技術相對落後,對傳統車企來說價值不大。而造車資質,對於基本都具有資質的造車新勢力來說,也不具有吸引力。
這也導致接盤俠遲遲不出現,至今沒有處理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