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花閣外景
清宮檔案、文獻中,有一片被稱為“中正殿”的建築區,以中正殿為中心,自南向北分布着寶華殿、雨花閣、梵宗樓等十座藏傳佛教殿堂,構成了故宮內惟一全部由佛堂組成的建築區。但在1923年被火焚毀,只留雨花閣。
雨花閣結構圖
雨花閣位於春華門內,是宮中數十座佛堂中最大的一處,也是清宮建築群中唯一的漢藏合璧式建築。
雨花閣外景
整個雨花閣在外側看,只有三層,三層也是皇家閣樓里常見的高度。但實際上如果走進雨花閣,它是一座四層建築,這種建築方式被稱為【明三暗四】。
檐角藏式銅鎏金蹲龍
這座佛堂形制奇特,腰檐分別覆藍,綠琉璃瓦,屋頂為單檐攢尖頂,上覆鎏金銅瓦,頂立鎏金喇嘛塔,四條脊上裝飾藏式銅鎏金蹲龍。龍和塔共用銅近一千斤。
每層檐下有泥金彩龍盤繞柱
清乾隆十四年即1749年,雨花閣由來自青海的三世章嘉·若白多傑根據藏傳佛教的教義主持修建,是仿照了西藏阿里古格王朝的托林寺壇城殿,在原有明代建築的基礎上改建而成。
雨花閣一層外景
底層面闊、進深各3間,四周出廊,乾隆三十二年即1767年添建前檐抱廈3間,可增加祭祀法會的空間。屋頂南北為卷棚頂,兩側為歇山頂,屋面覆綠琉璃瓦,屋脊和屋面剪邊為黃琉璃瓦。
南面明間開雙交四椀菱花槅扇檻窗4扇。
白瑪曲孜,指藏式建築特有的外檐裝飾,由彩色正方體小木塊層層收分堆積而成,色彩上作退暈處理。
檐下採用白瑪曲孜、獸面梁頭等裝飾。
六字真言天花
屋內天花裝飾觀音六字大明咒及法器圖案。
智珠心印”匾額
雨花閣一層懸掛着乾隆皇帝御題“智珠心印”匾額。
一層內景
整個殿堂前布滿了佛塔、佛像和供物。
一層正中佛龕供案
佛龕之後是三座掐絲琺琅立體壇城。
掐絲琺琅立體壇城
三座壇城均為乾隆十九年即1754年制,坐落於漢白玉須彌座上,外部是紫檀木重檐亭式罩,造型顏色完全一致,只是內供神像不同——中間是密集壇城,東邊是勝樂壇城,西邊是大威德壇城。依據密宗“六大四曼三密”中的三密呈現,表現出體、身、相圓滿具足的體現。
根據清宮檔案記載,買辦物料和外雇匠工等耗銀一萬二千九百三十六兩三錢九分六厘;壇城外紫檀罩共約用紫檀木九萬三千二百餘斤,三座琺琅壇城建造耗銀連同紫檀木耗銀數估價超過建造雨花閣此工程(約二萬二千五百多兩)造價。
壇城內部
圓形底盤直徑3.65米,中間為藍色正方體供台,高0.7米,每邊長1.69米。四個立面為四種顏色(北紅、南白、西黃、東藍)的金剛杵頭。
供台上是正方體宮殿,開四門,每門前是裝飾華麗的五彩牌坊
方殿內是圓形框架,圓中心是井字,壇城的主尊神像立於井字正中,周圍格內是護法神像。圓形框架上部開一單檐盝頂天窗,盝頂上是一長方體平台,台上是一小方閣,內供佛經一部,此閣稱“續閣”,即“經閣”。
宮殿內外裝飾有幡幢、白猿、飛天、寶瓶等,供台下圍繞着64個金剛杵組成的金剛牆,此牆外是一圈彩色火焰牆。
兩牆之間是八大寒林,按東南西北和東南、西南、東北、西北八個方位擺放有塔、樹、山、祖師、龍神、樹神、骷髏、獅子、狐狸、狼、虎、象等,數目都是八的倍數,每個方位都有護方神,各有一寶樹,樹下坐着一天的主宰者,如帝釋天、大自在天等。
壇城後的智行層,層內一座紅漆描金大佛龕
安置在壇城後的一層稱智行層,正北是一座紅漆描金大佛龕,龕前放一長供案,佛龕兩側寫有四種文字的佛名。
漢文書寫“此層供奉智行品佛,應念智行品內無量壽佛、四臂觀世音菩薩、尊勝佛母、白救度佛母、大悲觀世音菩薩、綠救度佛母、隨求佛母、白傘蓋佛母等經”。現存佛像為一組銅鍍金坐像,無量壽佛居中。這些神像都是密宗事部的主尊及護法神,為藏傳佛教中特有的女神形象。
雨花閣二層外景
二層面闊、進深各3間,南面明間開門,次間安檻窗,黃琉璃瓦藍剪邊卷棚歇山頂。
通往二層的樓梯間
壇城北面三間使用雕龍門罩與南面隔開,自成一個活動空間。其上部是雨花閣二層,也是暗層,稱德行層。
二層佛龕供案
樓梯間前設供案,供奉行部佛像九尊,以宏光顯耀菩提佛為中心,四尊佛母四尊金剛分列左右。四尊佛母均為左腿盤着,右腿伸出,右腳踏一朵蓮花的右舒座式,其裝束和面部表情相同,只是手式和持物各異。四位金剛均為左腿伸直,右腿彎曲似弓箭步的姿式。
二層佛龕側面
二層欄杆外朝南貼有磁青紙金字經,用漢滿蒙藏四種文字書寫。題文:“此層供奉行德品佛,應念行德品內宏光顯耀菩提佛,佛眼佛母,無我佛母,白衣佛母,藍救度佛母,顯行手持金剛,伏魔手持金剛,藍摧碎金剛,白馬頭金剛,無量壽佛等經。”
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安養道場
正中大字“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安養道場”。此活動雖空間寬敞,但光線昏暗,頂棚低矮。
雨花閣三層瑜伽層
三層“普明圓覺”稱瑜伽層,供奉以大日如來佛為中心的瑜伽部佛像五尊,均着菩薩裝,採取將右腳盤放於左腿上,左腳盤放於右腿上坐姿。佛龕漢文:“此層供奉瑜伽品佛,應念瑜伽品內金剛界毗盧佛、成就佛、最上功德佛、普慧毗盧佛、度生佛等經”。
雨花閣頂層
頂層面闊、進深各1間,正面開4扇槅扇門,兩側為槅扇窗並環以琉璃掛檐板。
無上層供奉三位無上瑜伽主尊佛
頂層稱無上層,也是最為神秘的無上瑜伽部三位主尊佛所在,供奉密集金剛、大威德金剛、勝樂金剛各一尊,位置與底層壇城的主尊保持一致,拉薩上下密院主修的就是這三大金剛。
雨花閣嚴格按照藏密的事、行、瑜伽、無上瑜伽四部設計。密宗四層佛像合計26尊,每一尊神都有其確定位置,它們的排列組合與密宗儀軌緊密相關。
每年四月初八日,宮中派喇嘛5名在雨花閣無上層誦大布畏壇城經。二月及八月初八日,各派喇嘛10名在瑜珈層誦毗盧佛壇城經。三月及六月初八、九月及十二月十五日,各派喇嘛15名在智行層誦釋伽佛壇城經。每月初六日,在德行層安放烏卜藏經。
雨花閣是目前我國現存最完整的藏密四部神殿,對於研究藏傳佛教具有重要的意義。由於物件擺放密集且容易損壞,這裡不具備開放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