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是佛門高僧,卻熟諳陰陽術,助朱棣成就千秋偉業

2022年06月26日08:00:02 佛學 1920

自古以來,藩王造反成功奪得帝位的人物寥寥無幾,畢竟以藩王之兵、之地、之物,來對抗強大的中央朝廷,是一件了無勝算的買賣。而且,封建王朝的帝位傳承,自古以來還有一個道德枷鎖——正統。

所以說,藩王造反,即便一時打了勝仗,也難保住能穩坐皇位,畢竟造反坐上皇位的新帝王,不是老皇帝親口指派的,會遭到各路勤王大軍的輪番圍攻,在這種文化背景下,藩王造反做皇帝,難上加難。

明朝的燕王朱棣,卻創造了這份傳奇。他不僅奪得了皇位,還一直穩坐到去世,並將皇位傳給子孫後代,他統治期間的明朝,經濟繁榮,國力強盛,被譽為“永樂盛世”。

然而,明成祖朱棣之所以能成為一個傳奇,很大程度上得益於一個和尚的幫助,他就是道衍和尚姚廣孝

本是佛門高僧,卻熟諳陰陽術,助朱棣成就千秋偉業 - 天天要聞

姚廣孝並不是他的本名,他出生於1335年,兒時叫姚天僖,家族世代行醫。姚天僖正好出生於元末大動亂的年代,元廷腐朽,苛捐雜稅繁重,天災不斷,百姓民不聊生,各地起義軍、盜匪蜂起。

戰亂不止,殺伐不斷,姚天僖的父親目睹了慘絕人寰的世道,對兒子說:“長大後,要想活命,要麼做和尚,要麼做官!”

姚天僖苦苦思索着父親給出的選項,最終在14歲那年,選擇了剃度出家,法名道衍。從此,就有了道衍和尚。

在當時,做和尚算是一個保命糊口的好選擇,比如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在走投無路時,也是到皇覺寺做和尚糊口保命。朱元璋本想做和尚,了此一生。但後來發小湯和,給了他一封邀請參加義軍的信件,被人告發後,朱元璋逼得沒辦法,這才投了軍。不料機緣巧合,竟然坐上了皇位。

同樣是和尚出身的道衍姚天僖,和朱元璋一樣,也志向不凡。他雖入佛門,卻心懷大志,不久後,就拜著名的弘道法師席應珍為師。

席應珍是宋尚書司封郎中席汝言的裔孫,道長張應玄的弟子,他精通儒、釋,道三家精髓,並對《易》有深入研究,旁通陰陽術數、兵略、占候諸學。出奇的是,年長道衍34歲之多的席應珍,見到道衍後,竟然有一種相見恨晚的感覺,與姚天僖結為“忘形友”。

席應珍和道衍二人,既是師徒,又是忘年交,席應珍自然將平生所學,毫不保留地傳授給道衍。所以,道衍就繼承了席應珍的衣缽,成了一名精通儒、釋、道,並旁通《易》、陰陽術數、兵略、占候諸學的和尚。而且,道衍與元末明初的名儒高啟宋濂、王賓、楊夢載等人都是好友。

有了這身本領,這個交際圈,本就心懷大志的道衍又怎肯在寺廟安心吃齋禮佛,所以他一直在等待一個施展抱負的機會,如果沒有這個機會,他就用一身絕學去創造一個機會。

1375年,朱元璋做皇帝的第八個年頭,詔令精通儒書的僧人到禮部應試,道衍和尚雖然以通儒僧人的身份被召入京師,但朱元璋並不看好他,只賜給他一件僧衣,沒有授他僧官。

5年後,道衍在朱元璋所喜愛的宗泐和尚的推薦下,入天界寺,終於謀得一僧職,成為編製內的人員。顯然,一個僧官並不是道衍的追求,他的目標更大。

又兩年後,朱元璋的馬皇后突然病逝,朱元璋悲痛欲絕,特選高僧隨侍諸藩王,為馬皇后誦經祈福。在不少影視劇中,把道衍和尚與朱棣的首次相識,提前到馬皇后病逝之前,這和歷史不符。

其實,正史中,道衍和尚與燕王朱棣的首次相識,是在馬皇后去世後,燕王朱棣從北京趕往南京後,道衍在宗泐的舉薦下,才見到了朱棣。

可見,道衍在結識朱棣之前,深受佛家的宗泐、道家的席應珍賞識和舉薦,此二人是道衍後來輔佐朱棣成就帝業的奠基人,也是道衍的伯樂。

當時,道衍在宗泐的舉薦下,一見到燕王朱棣,兩人就相談甚歡,不料兩人談到高興處,道衍突然說出一句殺頭的話:“大王使臣得侍,奉一白帽與大王戴。”

朱棣本是燕王,“王”上加“白”就是個“皇”字,朱棣何其聰明,又怎能不知這層含義。而且,皇家奪嫡,自古以來都是家常便飯,又有幾個皇子不想做皇帝,更不用說朱棣這樣驍勇的藩王了。

本是佛門高僧,卻熟諳陰陽術,助朱棣成就千秋偉業 - 天天要聞

朱棣和道衍性情相通,所以馬皇后的葬禮結束後,朱棣就以為母親祈福的由頭,把道衍和尚帶到了封地北京。到北京後,道衍明面上是擔任慶壽寺的住持,但卻時常出入燕王府,與朱棣屢屢私下密談至深夜,道衍就一個目的——勸朱棣起兵造反奪皇位。

朱元璋在位時,姚廣孝給朱棣推薦的奪嫡方案,就是多立戰功,博得父皇的寵信,讓朱元璋多多賦予他更多的特權,如果不能讓朱元璋親自將皇位傳給朱棣,那就為日後起兵做鋪墊。

姚廣孝的這套方案的確起到了效果,太子朱標去世後,朱元璋的確動了傳位給朱棣的念頭,但被劉三吾執着的勸諫所打消,最後朱元璋將皇位傳給了朱標的兒子朱允炆,以便建立一種皇位穩定傳承的嫡長制度。

洪武三十一年,朱元璋駕崩,建文帝朱允炆繼位。侄子做皇帝,年長的叔叔的朱棣本就不服氣。這時,朱允炆又聽從黃子澄齊泰等人的建議,迅速實行削藩之策,激化了朝廷和藩王的矛盾。

朱允炆少年天子,心性猶如西漢時剛登基的漢景帝,而齊泰、黃子澄也是類似晁錯一樣的軍師,所以他們一口氣,就把周王、湘王、代王、齊王、岷王等多個藩國迅速削除。唇亡齒寒,朱棣一天比一天緊張,他明白朱允炆早晚會對他下手,他要麼束手待擒,要麼放手一搏。

道理雖然明白,但起兵造反這事,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朱棣只是個一個藩王,朱允炆富有天下,還是朱元璋親口冊封的正統皇帝,朱棣雖然知道自己只能硬着頭皮拚死一戰,但總是下不了這個決心。

朱棣心有所慮,問道衍:“民心向彼,奈何?”老百姓都支持朝廷,支持朱允炆,我該怎麼辦?

道衍的回復很霸氣,曰:“臣知天道,何論民心。”道衍的意思是,臣只知道天道,不管民心。”

道衍之所以這麼有底氣,充滿霸氣,和他精通陰陽術數,深研《易》有着莫大的關係。為了給朱棣打氣、鼓勁,道衍又向朱棣推薦自己的好友相士袁珙、占卜者金忠。袁珙、金忠用相面、占卦的方式,告知朱棣有天子面相,告知燕王的部將他們的主子可做皇帝。

燕王的部將誰不想做個從龍功臣,所以他們一起說服、鼓動朱棣起兵,誓死相隨。在道衍的策划下,朱棣逐漸下定了決心,暗中拉攏封地周邊的將領,買通京師內的太監,勾結其他藩王。

而道衍也沒有閑着,他身體力行,用自己早年所學的兵略,親自在燕王府的後院訓練兵馬;還修建厚牆環繞的地穴,打造軍器,並巧妙借用飼養鵝鴨的辦法,來掩蓋練兵、打造兵器發出的聲音。

建文元年六月,朱棣以清君側,誅殺齊泰、黃子澄為名,號稱奉天靖難起兵。起兵後,朱棣帶走全部燕軍精銳,留下道衍與燕王妃徐妙雲、世子朱高熾留守北京。

南軍統帥李景隆,本欲趁朱棣不在北京之際攻城,不料道衍精通兵學,他早就策劃好了北京防禦,朱棣一走,他就把防禦圖送給了朱高熾。再加上徐妙雲身披甲胄,以燕王妃的身份,組建女子隊,上陣殺敵,大大鼓舞了士氣。

當時正值嚴冬,在道衍的獻計獻策下,徐妙雲、朱高熾讓士卒在晚上往城牆上潑水,硬是把北京城,變成了一座滑溜溜的冰城。結果,北京城內雖然留下的都是老弱病殘,但謀有道衍,武有徐妙雲,李景隆的幾十萬大軍,看着眼前的“冰城”,也是束手無策。

本是佛門高僧,卻熟諳陰陽術,助朱棣成就千秋偉業 - 天天要聞

然而,這都是道衍的大謀略。因為道衍深知,南軍一看朱棣不在北京,定然會全力攻打北京,這就給朱棣北上裹挾寧王提供了時間,攻打北京周邊城鎮創造了戰機。果然,南軍主力只顧着盯着北京,周邊地區被朱棣攪翻天。

朱允炆見朱棣越打越勇,只好屢屢調兵北上,結果把京師南京周邊的兵力全部抽空。這時,道衍抓準時機,勸諫朱棣:“毋下城邑,疾趨京師。京師單弱,勢必舉。”

道衍勸朱棣不要去攻打城池,應該帶騎兵,趁虛而入,迅速直取京師。朱棣採納他的建議,迅速打到南京城下,在李景隆的“配合”下,輕而易舉地兵入南京,登基為帝,即為明成祖。

朱棣以區區燕地一方之力,敵全國兵馬,且最終獲勝,歷史上絕無僅有,而這份功勞手首推道衍。為表示對道衍的感謝,朱棣做皇帝後,拜道衍為太子少師,賜名廣孝,並賜他府邸、美女,讓他還俗,入朝為官。

但姚廣孝深知伴君如伴虎,功高則震主,自己知道朱棣太多的秘密,而且自己的能力猶如洪武朝的劉伯溫,朱棣打天下時用他,但得天下後,定然會防他、疑他。

當初朱元璋就是因為對劉伯溫之才太不放心,這才借胡惟庸之手,除掉了他。姚廣孝以歷史為鑒,他在朱棣坐上皇位後,拒絕還俗,送還賞賜的府邸、宮女,白天上朝時穿朝服,退朝後穿僧衣,回寺廟,因此被稱“黑衣宰相”。

姚廣孝壯志已酬,選擇明哲保身,大隱隱於朝,既能功成身退,又不遭朱棣的猜忌,直到84歲善終去世。死後還被追贈榮國公,配享皇家太廟,榮寵至極,歷史少見。

佛學分類資訊推薦

一個忠告:本事再大,也不要叫醒“認知低下”的人 - 天天要聞

一個忠告:本事再大,也不要叫醒“認知低下”的人

01佛陀說過,智慧不可傳。在佛陀看來,這塵世間真正的智慧,都是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對於那些悟性不夠的人,哪怕你傾囊相授,也只能是對牛彈琴,毫無作用。對此,不少人都疑惑,人與人之間的悟性,真的就相差極大嗎?很遺憾地說,人與人之間的悟性、認知差距,比人與哈士奇之間的物種差距還要大。
今天是四月初八浴佛節,老話“最怕四月初八雨”,下雨有啥怕的? - 天天要聞

今天是四月初八浴佛節,老話“最怕四月初八雨”,下雨有啥怕的?

今天是四月初八浴佛節,這是一個具有重要意義的節日,許多地方都會舉行相應的慶祝活動。然而,老話“最怕四月初八雨”卻讓人對這一天降雨產生了恐懼。那麼,為什麼會有這種說法呢?下雨又有哪些可怕之處呢?四月初八浴佛節的由來四月初八浴佛節,又稱佛誕日,是佛教的重要節日之一。
這個“寶”要趕快找到? - 天天要聞

這個“寶”要趕快找到?

緣生如幻,自性本空。大家好,歡迎收看《妙志禪悟》,我是妙志。本期視頻給大家帶來的內容是:這個"寶"要趕快找到?接下來請花幾分鐘時間收看。佛教里形容菩提心叫"菩提心妙寶",就是指每個人覺醒之後的心靈的力量。但這心靈的力量裡面又是無我的,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
想不到葫蘆島還藏着一座寶寺,建築錯落有致,佛法景緻富有禪意 - 天天要聞

想不到葫蘆島還藏着一座寶寺,建築錯落有致,佛法景緻富有禪意

何為明性?明性既明心見性,在佛教當中的意思是真心顯露出來而測地見到自己的本來面目。可以理解為,明性即為本我!我們常說知己知彼百戰不殆,知己也是明性的一種,如果連自己的本來面目都不知道,又該如何認識這個世界呢。也許只有認識本我,才能夠又勇氣面對一切苦難。
四月四“菩薩生日”不一般“百年難遇大吉日”,有啥不一樣 - 天天要聞

四月四“菩薩生日”不一般“百年難遇大吉日”,有啥不一樣

頭兒,四月四到了,俺們東北的人都知道這一天,有個特殊的名字,叫“菩薩生日”。你信不信,這可是百年難遇的大吉日呢!咱們來看看,這個菩薩生日有啥不一樣的地方吧。有福之人,評論區留下一句:“一順百順,菩薩保佑”,為自己、為孩子、為全家接福納福。
多年前,浙江一“六口之家”,5人先後遁入空門,還有1人當了居士 - 天天要聞

多年前,浙江一“六口之家”,5人先後遁入空門,還有1人當了居士

閱讀此文前,麻煩您點擊一下“關注”,方便您進行討論和分享。此文僅在今日頭條發布,任何平台不得搬運,搬運必究“信仰”一詞最早便是源於佛教經典之中,佛典中所闡述的"信仰"乃是對於天地萬物以及祖先的尊敬與景仰,這兩者的有機融合便構成了我們今日所熟知的"信仰"之定義。
中國那麼多寺廟,為什麼他們家那麼好看 - 天天要聞

中國那麼多寺廟,為什麼他們家那麼好看

很多人都把靜安寺稱為“中國最貴的寺廟”,因為它地處在上海最繁華的商圈之一 —南京西路。而它周邊更是車水馬龍,鄰邊也多是商場和寫字高樓。來寺廟的信眾更是數不勝數。它為什麼會在這?經歷了什麼?又為什麼強調要造得金碧輝煌?
弘一法師李叔同:圓寂前拒絕吃藥,將遺囑和後事托與妙蓮法師 - 天天要聞

弘一法師李叔同:圓寂前拒絕吃藥,將遺囑和後事托與妙蓮法師

關於“天才”的傳聞,從古至今從未有過停歇,似乎每個時代都會湧現出那麼幾個天賦異稟的能人,展現出超越常人的智慧。對普通人而言,德、智、體、美、勞,一生能精通於幾樣就很是不易,想要做到全知全能就好比“難於上青天”。可在李叔同的眼中,這些都是彈指間就熟練掌握的技巧。
提升認知,堅定信念,才會開始真修 - 天天要聞

提升認知,堅定信念,才會開始真修

一門深入,長時熏修。熏修就是多了解佛法方方面面的知識,提升認知。正確的認知,幫助我們少走彎路。才能堅定念佛。我最近在跟大家介紹一些基本的佛法方面的知識,包括八正道,包括很多高僧大德的一些事迹,以及各個中派的情況等等。這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