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肚型的孕媽,若臨近分娩兩個條件仍不達標,可能需要剖腹產了

分娩的方式不可以一概而論,還是要聽醫生的,在生產之前醫生會對你的身體做詳細的檢查和綜合評估。

執筆:吳倩

編輯:劉一之

定稿:蘇子後

對於很多媽媽來說,在選擇順產還是剖腹產的時候都比較為難,這實在是很讓人頭疼的事情。

近年來,愈來愈多的權威專家都提倡自然分娩,也就是順產,但是對於部分情況不允許的孕媽們來說,剖腹產是他們最好的選擇——

這種肚型的孕媽,往往很難順產

即“懸浮肚”!

具體為:整個孕期中肚子看起來尖尖的,因為肚子上的肉肉只往前邊長,從來不會向兩邊長,從後邊看根本看不出來懷孕,腰上一點贅肉也沒有,但從上向下看,就像一口蒸鍋扣在了肚子上,看不到地面。(如下圖)

造成“懸浮肚”的原因也比較多,可因腹內的羊水過多、腹部的肌肉過於鬆弛導致。

醫生往往會建議這類孕媽放棄順產,選擇剖腹產,具體原因如下:

1、出現懸垂腹,往往還伴隨着胎位不正、胎兒過重(超7.7斤)、羊水過多等。重重現實難關下,往往會阻礙胎寶順利入盆,進而延長產程,增加分娩風險。

2、上面也提到過,造成懸浮肚”的原因有孕媽腹部肌肉過於鬆弛,而順產分娩過程中,其實需要藉助產婦腹部肌肉發力,好讓寶寶順利出生。

如果在分娩時產力不足,往往就容易出問題。

綜上所述,醫生都會建議“懸浮肚”產婦剖腹產,不過如果能幸運滿足下面兩個條件,其實順產還是存在一定希望的。反之,若臨近分娩時還沒達標,可能就需要剖腹產了。

一、胎兒“入盆”

多數孕婦會在36周左右感到孕肚逐漸下沉,那是因為胎兒頭部慢慢進入到媽媽的骨盆中,臨產上稱之為“胎兒入盆”,它是胎兒發動的信號之一,也是順產順利進行的前提。

而懸浮肚的孕媽因為寶寶過大或者是頭骨不對稱,難以在孕媽的骨盆中固定,相對來說比較靠前,所以往往在孕晚期時難以入盆,母子的安危都難以得到保障。

但如果孕媽能夠非常幸運,出現入盆徵兆,那麼順產時往往會輕鬆許多。

具體信號如下

1、孕肚下沉,子宮對臟器的壓迫減輕,孕媽胸悶、呼吸不暢、胃口不佳等反應都得到了明顯的改善;

2、可能會伴隨着痛經的感覺,這往往是由於頻繁的宮縮而引發的。

注意:若入盆後開始出現有規律的宮縮(每次間隔5分鐘左右,持續30秒以上,且強度遞增),多半說明馬上就要生了。

二、能夠掌握正確的腹部發力姿勢

跟正常的孕婦不同,懸浮肚的孕媽由於寶寶的位置比較靠前,所以身體重心往往會前傾,在分娩的過程中需要腹直肌用力,否則一不小心就會造成腹直肌斷裂。

所以產婦想要突破這一大關,合理的用力方式是很重要的,在生產過程中儲存大量體力,在醫生的指導下正確用力,掌握呼吸節奏,順利將胎兒產出。

都說“懸浮肚”十生九剖,順生危險是比較大的,只有符合這兩個條件,才可以考慮順產,以便媽媽安全分娩出胎兒。

那麼剖腹產和順產哪個更好?

剖腹產可以避免很多意外的發生,也解決了胎兒過大、盆骨狹窄等不能自然分娩的難題,但是相對來說還是自然分娩的好處更多一點。

順產對媽媽的好處:

1、產後恢復得比較快,生產當天就可以走動。

2、創傷比較小,有會陰部位的傷口,感染機率相對比較低。

3、產後幾個小時後就可以進食,還可以喂哺母乳。

對寶寶的好處:

1、通過產道的擠壓,會刺激皮膚神經,促進其神經、感覺系統的發育。

2、分娩過程子宮的收縮,使寶寶的肺部得到很好的鍛煉,使其表面活性劑增加,肺泡容易擴張,從而降低了呼吸系統疾病的發病率。

3、在分娩的過程中媽媽會把免疫球蛋白g(血清中的抗體成分,有抗菌、抗病毒的功能,在機體的免疫中起保護作用)傳給胎兒,會加強寶寶的抵抗力。

4、寶寶通過產道的擠壓和子宮的收縮,會使其呼吸道內的羊水和黏液質排出體外,降低新生兒窒息率。

總之,分娩的方式不可以一概而論,還是要聽醫生的,在生產之前醫生會對你的身體做詳細的檢查和綜合評估,能自然分娩是最好的。但是如果存在胎兒異常、過大、骨盆狹窄等情況,剖腹產是最安全的,還是要聽從醫生的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