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為你好!杭州有學校曬出父母殺傷力最強的24句話,你中了幾條?

2020年11月23日23:36:07 育兒 1850

昨天,杭高教育集團夏衍中學舉行了高一高二家長會,一樓大廳的幾幅易拉寶,吸引了不少經過的家長停留,有的家長邊看嘴裡邊小聲嘀咕:“這不就是我常說的……”。

一位羞澀的爸爸趁經過的人不多,半蹲着拍下了易拉寶上的話。

都是為你好!杭州有學校曬出父母殺傷力最強的24句話,你中了幾條? - 天天要聞

湊近一看,易拉寶上寫的分別是孩子最不想聽到爸爸媽媽對他們話的話,和想從爸爸媽媽那兒聽到的話。這些話,都是學校心理輔導站從全校800多名學生中搜集來的真實想法。

心理站老師特地趕在家長會之前整理出最具代表性的話進行展出。在“不想聽”列表下,有這些話,請你看看你有沒有“中槍”:

都是為你好!杭州有學校曬出父母殺傷力最強的24句話,你中了幾條? - 天天要聞

而下面這些話,是孩子想聽的:

都是為你好!杭州有學校曬出父母殺傷力最強的24句話,你中了幾條? - 天天要聞

還有師生間最想聽的話和不想聽的話:

都是為你好!杭州有學校曬出父母殺傷力最強的24句話,你中了幾條? - 天天要聞

學校心理老師薛賽男說:“在期中考試前,我在高一、高二每個班都上了一節緩解考試焦慮的心理課,在課上和他們交流了會造成考試焦慮的因素。有不少學生都提到,其實自己害怕的不是考試,而是考試之後的家長會,害怕家長對他們不滿意,說出那些會傷害他們的話。”

“平時在與學生的交流中,我也總是能聽到不少對父母的抱怨。比如有一個單親家庭的孩子來找我,說因為表現不好,媽媽對他說了一句‘早知道就讓你跟爸爸了’,給他留下了很大的心理陰影;還有的家長在疫情期間看到孩子整天拿着手機就破口大罵,但是孩子只是在上網課。我理解家長也常常頭疼,不明白為什麼孩子長大了,卻一回家就關起房門,不願意和自己交流。所以我們希望能夠做這樣一件事,告訴家長應該怎樣更好更孩子溝通,互相理解。”

11月12日,學校心理站發起“一句話的光,一句話的傷”活動,通過各班心理委員,搜集班裡同學想從親子間、師生間、同學間最想聽到的話和最不想聽到的話。同時,學校也通過公眾號向學生、老師、家長都發放電子問卷,邀請更多人參與進來。

其中同學們感觸最深的,就是親子間的部分。回收上來的問卷上,也記錄了很多曾激勵同學的“光”,和影響過他們的“傷”。

都是為你好!杭州有學校曬出父母殺傷力最強的24句話,你中了幾條? - 天天要聞

都是為你好!杭州有學校曬出父母殺傷力最強的24句話,你中了幾條? - 天天要聞

薛老師說,在親子間最不想聽到的話中,提及頻率最高就是被和別人家孩子做比較。

都是為你好!杭州有學校曬出父母殺傷力最強的24句話,你中了幾條? - 天天要聞

“從同學們反饋的情況看,確實大家都很不喜歡家長提別人家孩子,這算是一個孩子心中的‘雷區’。”

其次,手機也是一個容易“暴雷”的點。不少有關成績下滑、近視的爭論,都從手機而起。

都是為你好!杭州有學校曬出父母殺傷力最強的24句話,你中了幾條? - 天天要聞

薛老師解釋,學校住校生的佔比十分大,平時孩子在學校,家長不太能掌握孩子情況。有時候周末回家,又看到孩子在玩手機,就會一下子冒火,甚至會以此懷疑孩子在校的狀態也是如此。孩子也會很委屈,覺得自己不被信任。

都是為你好!杭州有學校曬出父母殺傷力最強的24句話,你中了幾條? - 天天要聞

不過,在最想聽到的話中,也有不少溫暖的話語。比如“累了吧,媽媽給你做了最愛吃的……“,”周五來接你!”

都是為你好!杭州有學校曬出父母殺傷力最強的24句話,你中了幾條? - 天天要聞

薛老師說:“很多孩子家裡住得遠,周五放學後自己回家要坐一兩個小時的公交。所以聽到家長說周五來接你,他們是非常高興的。雖然他們已經上高中,但是這種有家長來接的快樂還是很純真的。放學的路上,也是很好的親情溝通契機。”

比如學校高一(三)班吳雙同學的爸爸,就經常會來接孩子放學。放學路上,他總會問兒子:有什麼願意和爸爸分享的,孩子也很樂意和他說說。

上周放學後,吳雙直接去醫院拔牙,爸爸則從醫院接他回家。即便嘴腫得說不了話,吳雙也要拿過爸爸的手機打字,然後用語音播放出來,迫不及待和爸爸分享在這周在學校里發生的新鮮事。

薛老師說:“孩子在慢慢長大,自我意識也越來越強,想要走進孩子的內心,成為讓孩子信任的家長,我們需要耐心一些,慢慢學習,讓照進孩子心中的光多一些,傷痕少一些。”

通訊員 仇英婷

都是為你好!杭州有學校曬出父母殺傷力最強的24句話,你中了幾條? - 天天要聞

(作者:記者 張宇璐  編輯:吳晶晶 )

育兒分類資訊推薦

還記得“復旦抗癌女博士”于娟嗎?去世10多年後,媽媽幫她完成遺願 - 天天要聞

還記得“復旦抗癌女博士”于娟嗎?去世10多年後,媽媽幫她完成遺願

在山東濟寧曲阜,有這樣一位母親,為了她和女兒之間的一個約定,十幾年如一日,在家鄉的荒山上堅持種樹。她原名叫蘇萍,在女兒去世後,她給自己取名舒平,舒心的舒,平安的平。為了完成女兒于娟的遺願,她一頭扎進荒山,植樹造林。如今,她種的樹已經覆蓋了2萬多畝荒山,叫做曲阜復生能源林。因為女兒在挪威留學過,所以她...
普通農民花十幾萬供孩子上三本,到底值不值? - 天天要聞

普通農民花十幾萬供孩子上三本,到底值不值?

前言親愛的讀者朋友們,今天咱們來聊聊一個挺有爭議的話題:普通農民花十幾萬供孩子上三本,到底值不值?別急着划走,這事兒可比你想象的複雜多了,咱慢慢嘮嘮。一、三本,到底是個啥玩意兒?先說說三本。三本,全稱是“第三批本科院校”,說白了,就是本科院
小朋友3歲愛說火星語 - 天天要聞

小朋友3歲愛說火星語

小朋友們的世界總是充滿了奇妙的想象和值得信賴的可能性。今天,我們要講一個關於三歲小朋友的故事,他特別喜歡說“火星語”。這個火星語並不是來自於外太空,而是他自己編造的一種有趣的語言。我們一起來看看這個小朋友的生活吧。1.
一個家裡,兒女沒出息,父母大多有這些“窮習慣” - 天天要聞

一個家裡,兒女沒出息,父母大多有這些“窮習慣”

別覺得給孩子啥都安排妥了,孩子就能順順噹噹,生活就美美的。要是生活突然來點波折,孩子還是會慌了神。培養孩子獨立自主,這可太關鍵了。為了讓孩子有這能力,就得甩掉那些過度插手的行為。一個家裡,兒女沒出息,父母大多有這些“窮習慣”。
清明上墳七不做,平安順遂過佳節 - 天天要聞

清明上墳七不做,平安順遂過佳節

親愛的寶子們!清明時節雨紛紛,又到了我們緬懷先人、寄託哀思的時候。掃墓祭祖,作為中華民族的傳統習俗,蘊含著深厚的文化底蘊和家族情感。然而,在這莊嚴的儀式中,也有着諸多講究和禁忌,老一輩人常說“清明上墳七不做,家人平安無災禍”。今天,咱們就來聊聊這些傳承千年的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