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長大後還黏媽?這4個秘密,讓媽媽成為孩子永遠的安全基地

2025年07月04日23:52:05 育兒 1040

兒子發信息過來:媽,要不要打個電話?

隨即他就打電話來問:媽,我不是跟你說過了我晚上有空嗎,你什麼時候想找我都可以打電話給我的。

一次沒打過電話的我……

我都不好意思說:有啥好聊的?

我也是明白了我去外地讀書的時候給我媽打電話時她說的話:都不到一個月,怎麼又打電話回來了?

孩子長大後還黏媽?這4個秘密,讓媽媽成為孩子永遠的安全基地 - 天天要聞


只能敷衍兒子:我最近晚上都比較忙!

當時同學正和我一起,她倒是挺羨慕我的,我們兩個的兒子都是同年的,孩子同時在外求學,但她兒子極少主動發信息找她,更別說叫媽媽打電話給她了。

最糟心的是,在他兒子的朋友圈那裡,只能看到一條線,好吧,就那麼水靈靈的被兒子屏蔽了。

明明小時候也是香香軟軟的小可愛,一天天的粘着媽媽,一開口也都是媽媽,可為什麼長大了就陌生了呢?

這種跨越歲月的親密,究竟藏着什麼秘密?

其實,對於這種情況,心理學研究揭曉了答案:

那些長大後依然和媽媽親密無間的孩子,往往是因為媽媽在童年做對了4件關鍵事。

安全依戀關係的建立,決定了孩子一生與母親的情感聯結模式。

孩子長大後還黏媽?這4個秘密,讓媽媽成為孩子永遠的安全基地 - 天天要聞


一、情感紐帶的建立:0-3歲是黃金期

3歲以前是和孩子建立情感紐帶的黃金時期,一旦錯過就難彌補了。

6-12個月的寶寶像個小尾巴似的追着媽媽,總想賴在媽媽懷裡,這是寶寶進入依戀巔峰期了。

同時,這也是建立情感紐帶的關鍵“窗口期”。

嬰兒大腦在親密互動中會分泌催產素,這種“愛的激素”能強化親子間的信任感。

如果總是媽媽和寶寶一起,那麼他們之間的依戀關係就會很緊密。

但如果媽媽因工作將孩子交給其他人照顧,孩子的主要依戀對象就是照顧他的那個人。

等3歲後孩子即便重回媽媽身邊,那份天然的親近感也已經被削弱。

如果不能親自照顧孩子:

①每天抽15分鐘陪孩子高質量陪伴或玩耍。

②周末或其他特定的時間安排“專屬時光”,只陪着孩子,哪怕只是牽手散步。

當然,三歲以內的孩子一般對媽媽都是比較依戀的,想要建立這種關係是非常容易的,但要記得,如果和孩子分離超3天則可能觸發幼兒分離焦慮,一定要避開啊。

孩子長大後還黏媽?這4個秘密,讓媽媽成為孩子永遠的安全基地 - 天天要聞


二、肢體親昵

肢體上的親昵是最容易拉近兩個人的關係的,即便只是一個簡單的擁抱。

作為媽媽,我們經常會遇到這樣的場景:孩子一看到媽媽就會撲向媽媽,卻被無情推開:“別碰我,一身汗!

這對孩子來說簡直就是一盆冷水從頭頂澆下來,即便不是很傷心也會感覺很失落。

幾次之後,孩子眼裡的光就漸漸熄滅了。

別小看這麼一個小小的擁抱,觸覺心理學研究表明:擁抱能刺激皮膚感受器向大腦發送安全信號,降低壓力激素皮質醇。

從小缺乏肢體接觸的孩子,前額葉皮層發育可能受影響,導致情緒調節能力較弱。

智慧媽媽這樣做:

①嬰兒期:堅持母乳餵養,哺乳時可輕撫寶寶後背,給孩子做被動操等。

②學齡期:晨起來個親吻或者摸摸頭,睡前捏捏腳。

③青春期:改用擊掌或其他自創的方式接觸。

閨蜜的兒子開學已經大二了,放假的時候還經常挽着媽媽的手一起去散步,逛超市等,平時也像朋友一樣聊天,出門的時候不管去哪裡都會發信息報備,簡直太暖了。

孩子長大後還黏媽?這4個秘密,讓媽媽成為孩子永遠的安全基地 - 天天要聞


三、情緒接納

很多媽媽在孩子做錯事的時候都會說一些不好聽的話,如:

孩子吃飯不小心把米飯掉外面了有點小怕怕,媽媽會罵他,你到底吃不吃?不吃我就全部倒掉了!

孩子打翻牛奶大哭時,媽媽會罵:別哭了,再哭不要你了!

當我們總是用這種情緒反饋給孩子,會讓孩子覺得:我有情緒是錯的!

然而,依戀研究顯示,情緒被持續否定的孩子,成年後更容易焦慮抑鬱。

而那些能說“媽媽懂你難過”的媽媽,更容易教會孩子調節情緒。

三步接納孩子情緒:

①遇到孩子有情緒,先別著急發火,深呼吸後默念:這很正常。

②靜靜摟住孩子,或遞紙巾,讓孩子把情緒發泄或者梳理一下。

③事後溝通,解決問題。如問他剛才為什麼傷心?下次我們可以怎麼做?

媽媽得要自己能穩定情緒並且接受孩子這些壞情緒,等情緒平穩之後再講道理,解決問題,而不是一開始就河東獅吼!

孩子長大後還黏媽?這4個秘密,讓媽媽成為孩子永遠的安全基地 - 天天要聞

四、放下“為你好”的遙控器

因為"為你好",孩子要吃他討厭的菜,要上他討厭的興趣班,要做他不喜歡做的事……

我們小時候也經歷過,因為"為你好"去讀了不喜歡的專業,去上了不喜歡上的班……

然而,正因為"為你好"孩子自主探索的翅膀被剪了一下。

要知道,0-6歲是自主意識萌芽期,如果總被干涉,孩子要麼變得依賴性強,要麼在青春期激烈反抗。

這樣做孩子更愛你:

✅ 玩玩具時不指揮“該這樣拼”

✅ 選興趣班時問“你想試試哪個?”

✅ 聊天時說“你的想法很有趣”而非“聽我的”。

"為你好"的本意是為了孩子更好,可以引導孩子,但不是要控制孩子。

孩子長大後還黏媽?這4個秘密,讓媽媽成為孩子永遠的安全基地 - 天天要聞


或許那些總被誇“懂事”卻疏遠媽媽的孩子,心裡往往藏着未被看見的傷口,所以,別總羨慕別人家的孩子那麼粘媽媽,因為最好的親子關係是“雙向奔赴”,而不是總給孩子製造傷口。

育兒分類資訊推薦

孩子長大後還黏媽?這4個秘密,讓媽媽成為孩子永遠的安全基地 - 天天要聞

孩子長大後還黏媽?這4個秘密,讓媽媽成為孩子永遠的安全基地

兒子發信息過來:媽,要不要打個電話?隨即他就打電話來問:媽,我不是跟你說過了我晚上有空嗎,你什麼時候想找我都可以打電話給我的。一次沒打過電話的我……我都不好意思說:有啥好聊的?我也是明白了我去外地讀書的時候給我媽打電話時她說的話:都不到一個
西安博物院回應“留言‘薄’中多處英文單詞拼錯”:已撤回,進行更正及審核 - 天天要聞

西安博物院回應“留言‘薄’中多處英文單詞拼錯”:已撤回,進行更正及審核

呂先生7月1日在遊覽陝西西安博物院時,發現館內的觀眾留言簿上有遊客對英文介紹中的多處單詞拼寫“糾錯”,隨後,他將該頁面拍照發到了網上。7月4日,西安博物院工作人員回應紅星新聞,此前忽視了留言簿中存在的問題,現已督促將出錯的留言簿撤回,並對錯誤之處進行更正及審核。 ▲呂先生曬出的有遊客“糾錯”的頁面呂先生...
潛意識教育法:孩子信念轉化詞庫 - 天天要聞

潛意識教育法:孩子信念轉化詞庫

孩子的一句話,往往藏着他內在的潛意識自我認同。很多時候,孩子不是能力不夠,而是被錯誤的信念限制了表達、行動與成長。例如:“我數學太差了” → 不是真的差,而是怕失敗、怕評判、怕再被說。
幼兒園兒童鉛中毒引家長擔心,有家長表示以後不送孩子去幼兒園 - 天天要聞

幼兒園兒童鉛中毒引家長擔心,有家長表示以後不送孩子去幼兒園

最近,甘肅天水一幼兒園上了熱搜。原因是有家長發現,自己的孩子在那上學,結果去醫院檢查發現鉛中毒了。這個鉛中毒不是小事,這有可能對孩子造成永久性的損傷。因為孩子是在幼兒園吃飯的,所以家長懷疑是幼兒園的食物出現了問題,就是添加了含有鉛的添加劑。
計生系統內憑空多出一個小孩,官方:多出來的“女兒”並不存在,信息已刪除 - 天天要聞

計生系統內憑空多出一個小孩,官方:多出來的“女兒”並不存在,信息已刪除

極目新聞記者 丁偉 唐佳燕7月2日,有網友發帖稱,近期夫妻倆因需要遷戶口到東莞,新戶口簿打好後,按要求去社區計生窗口登記建檔,卻被窗口工作人員告知,計生系統內兩人名下多出一個女兒。網友感到莫名其妙,他們夫妻倆是原配,且從未生育過孩子。計生系統還顯示,該信息是玉堂圍社區於2016年登記,且兩人戶口簿上仍只有夫...
7月4日周五早安祝福精選,溫暖問候,早安快樂! - 天天要聞

7月4日周五早安祝福精選,溫暖問候,早安快樂!

七月的晨光灑滿窗檯,周五的清風拂去疲憊。無論昨日如何,此刻都是嶄新的起點,願你心懷希望,步履輕盈。早安!2. 生活或許有波折,但每個清晨都在證明你的堅韌。別讓暫時的風雨模糊了方向,今天的你比昨天更強大。早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