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絕孩子的要求,同時理解孩子的感受

2020年11月22日12:28:04 育兒 1736

早上孩子來幼兒園的時候,是旁邊小超市最忙碌的時候,因為很多家長為了讓孩子開心上學都會滿足孩子的某些小要求,比如買個棒棒糖才肯上幼兒園,買根火腿才上幼兒園。如果家長不肯買,孩子就哭着不肯進來。很多父母選擇了妥協,去滿足孩子的需求。

這些孩子在幼兒園表現特別好,不哭,也不鬧,可是為什麼送的時候就這麼難了呢?

首先是他們已經習慣了來幼兒園之前,先去小超市。因為他們第一次來幼兒園就是這樣來的。所以他們記住了這個規律:先去超市,然後到幼兒園。

其次,是當他們要求的時候,有些時候可以獲得一些掌控感,感覺自己可以控制周圍的有一切。

我和其中一些父母談過,有些父母說:“孩子要的東西又不貴,何必讓他哭呢?他哭我還心疼呢!”

這樣做真的是心疼孩子嗎?

且不說零食裡面的添加劑會對孩子帶來如何影響,單從心理層面來說,這是會給孩子的心理帶來一些問題。

首先,孩子一有要求我們就滿足,孩子會感覺得到東西容易,即不利於孩子延遲滿足的心理形成,又不會讓孩子懂得珍惜和感恩。其次,我們的經濟能力是有限的,現在他要這個,當他以後要我們無法承擔的起的呢?有些家長會說買不起不買,可是他們卻沒有想到,每一次孩子都可以得到自己想要的,當得不到時,對他的打擊是巨大的。這就像一棵樹長歪了,我們再去矯正就會非常難,還不如是小樹的時候就給他標杆,讓他豎直成長。最後,如何孩子所有的要求都可以即刻獲得滿足,孩子就會失去對界限的感覺,失去身份感。身份感,來自於自我和環境之間的界限,來自於對挫折的感知。

家長的疑問接着來了:“我如果拒絕他,他會發脾氣,會哭鬧,甚至會打滾。”

所以很多家長不忍心,甚至是不敢拒絕孩子的請求,害怕拒絕會傷害了孩子的感情,會令孩子傷心,會失去孩子的愛。因為家長自己也會因為遭到父母的拒絕而難過。總之,大家害怕孩子發火。

其實,這是我們做家長要補上的一課。請記住,孩子有權利去經歷憤怒,這是一種自然的挫折情緒。孩子有權利向父母表達他所體驗到的挫敗感覺。孩子自由地感覺,表達憤怒,學會接受挫折,父母必須不被孩子的憤怒所擊倒。如果家長害怕孩子發怒,孩子能感受到,他要麼把怒氣轉向自己,或者變得暴力。暴力不等於憤怒,暴力是害怕夾雜着無從緩解的暴怒。

我們要如何接受孩子的情緒呢?

大家可以試試以下方法:說出孩子的感受。“因為沒有給你買你喜歡吃的糖,你感覺很傷心。”  “讓你一天待在幼兒園,見不到爸爸媽媽是一件挺艱苦的事情。”這樣,既能保證孩子有權利想要某件東西,同時也教會孩子學習如何表達他所經歷的情感。

 對於孩子不需要滿足的要求,我們可以放心的去拒絕。但是一定要接受孩子的情緒,給孩子發泄情緒的時間。這樣的孩子長大後自我價值感比較高,懂得拒絕別人和感恩。

育兒分類資訊推薦

錢最愛這3種人,因它有靈性 - 天天要聞

錢最愛這3種人,因它有靈性

在生活中扮演着至關重要的角色,這一點人盡皆知;錢,是每個人都渴望擁有的,無人不愛錢!有了錢,父母能過上更好的生活,我們做任何事情都會更有底氣;有了錢,孩子能得到更好的發展,我們也能沒有後顧之憂。
《繾綣成煙,藏於模糊記憶間》 - 天天要聞

《繾綣成煙,藏於模糊記憶間》

流年似箭,彈指間,歲月的車輪已匆匆駛過。那些曾在生命中出現的人,那些刻骨銘心的事,都在時光的打磨下,於記憶里漸漸模糊,如同褪色的老照片,只留下斑駁的輪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