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採取多種途徑鼓勵嬰幼兒多說話

2020年11月22日09:48:03 育兒 1709

採取多種途徑鼓勵嬰幼兒多說話

嬰幼兒階段,是語言能力形成的關鍵時期。隨着一天一天長大,嬰幼兒會從徑常接觸到的事物尤其是父母的言傳身教中學習語言,其語言能力迅速發育,往往超過了我們的想象。這時,父母就應積極鼓勵孩子發聲說話,以多種方式和途徑,培養孩子說話的興趣,增強孩子說話的自信,這對孩子未來的語言表達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幫助。

    通過說話與打招呼,開發嬰幼兒的說話潛能

(1)說話

 說話有助於刺激嬰幼兒的天賦潛能及智力的啟發,嬰幼兒的天賦和智力能否得到發揮,就要看他在5歲前父母所給予的啟發了。

 媽媽可以利用與幼兒接觸的機會跟他說話,例如洗澡、吃奶或換尿片的時間,隨便說什麼都可以。雖然這時期的幼兒不會明白媽媽說話的真正意思,但也可以從聲音中得到刺激與啟發。

由於幼兒的發聲器官尚未完全發育,說話時無法完全控制嘴巴,因此有發音不準確的情況。父母不必刻意模仿孩子這種說話的語調,或故意用一些模糊不清的腔調和孩子說話。

 事實上,嬰幼兒到了2歲,大都能明白成人日常說話的意思,所以母親跟孩子說話時,用日常用語就可以,但說話的速度不要太快。多跟嬰幼兒說話,還可以訓練孩子掌握更多的詞彙。

(2)打招呼

 當你在市場買菜的時候,遇到一個相熟的人,便會發問:“買菜呢?”當你向鄰居借用東西時,看到人家正在吃飯,又會問:“在吃飯呢?”這是中國人打招呼的習慣。

 其實,這些看似無聊的話,正是與人溝通的方式之一,假若上班時,同事見了面,不打聲招呼或說聲“早晨好”便坐下工作,可以想象這家公司的氣氛將是如何的冷漠,又怎會令人產生歸屬感呢?

 在家中也是一樣,父母不要以為反正是一家人,或自以為是供養者,沒有必要向孩子打這些無謂的招呼。

  每天起床,看見孩子,媽媽微笑着說:“寶寶早晨好!”這些親切的招呼,會令寶寶有歸屬感,知道媽媽在愛他,不但能縮短親子間溝通的距離,也為孩子與人相處做出榜樣。

 用鼓勵與稱讚,增加嬰幼兒說話的自信心

(1)鼓勵

 何謂鼓勵?簡單而言,就是某人做了一件被人稱讚的事或行為後,對其進行表揚和稱讚,這種“稱讚”能促使其有再去做的動力。

 無論哪種年齡的人,都喜歡被人稱讚,如果想要孩子做出某些好行為,鼓勵就是最佳的方法。

 當父母發現嬰幼兒有某方面的興趣或技能時,便要多鼓勵他,讓他更努力,做得更好,以增加孩子的自信心。

 父母稱讚嬰幼兒時,許多時候只用空泛的形容詞,例如“你真乖,真聽話”等,這些沒有明確意義的話,未必能收到預期的效果,必須明確地告訴孩子,他是因為做出了某一種好行為,才受到讚賞的。

    (2)稱讚

 稱讚是適用於任何年齡、任何人士的,相信沒有人可以抗拒別人真心誠意的稱讚吧。父母不要小看或吝嗇稱讚的話,因為它是各種幼兒教育方法中最具效用的萬應靈方。父母只要能適當地運用它,必定會事半功倍。

 王女士的小兒子經常喜歡看漫畫書籍,有時還會依照畫中人物,在紙上畫出各種有趣的動作。王女士對孩子這種愛好不大欣賞。有一年的母親節,兒子送了一張自畫的母親節卡片給她,她才發覺兒子確有繪畫漫畫的潛質,不禁由衷地讚賞道:

“畫得真不錯,特別是手的形態,真是活靈活現呢!”

單憑這句神奇的稱讚,便使做兒子的將畫畫潛質得以全力發揮。後來她兒子的漫畫作品不但經常被老師貼在課堂上,就連校刊封面也是他的傑作。她還將兒子的漫畫投寄到報館,每次刊登出來的時候,她都在第一時間裡展示給周圍的人欣賞呢。

給孩子關懷與同情,增進親子關係

(1)關懷

 關懷,是指在態度上留意和了解嬰幼兒的所需與感受,並非行動上的干預或說話上的嘮嘮叨叨,因為過分關懷會變成干涉,容易引起孩子的反感,更會阻礙孩子自由發展個性的機會。

 許多父母以為關懷孩子是愛的表現之一,於是終日對孩子指指點點,教導他這樣做,不許他那樣做,希望孩子按照父母的規範和指示而行。

 其實孩子希望得到的關懷,是在他有需要時能得到及時的滿足,就像孩子發育時要得到充分的營養,讀書時要得到安寧的氛圍,情緒困擾時可得到支持、鼓勵與安慰,犯錯時會得到諒解與信任一般。讓孩子快快樂樂、健健康康地成長,才是父母對子女最大的關懷。

(2)同情

 認同對方的處境、了解對方的情況、站在對方的立場上想過或曾自身感受過,才會產生同情的感覺。

 許多父母經常把同情與憐憫混為一談,這個錯誤的觀念很容易成為孩子逃避責任的借口,他也許會利用父母憐憫和心疼子女的弱點,做出許多令人煩惱的事情。

 一個人因一時衝動或情緒不穩而犯了嚴重錯誤時,法官雖然同情他,但絕不會因為憐憫他而判他無罪,到頭來他還是要承擔所犯過錯的後果與責任的。

 同樣地,小孩子犯了錯,媽媽應該同情他、諒解他、安慰他,但也要讓孩子明白,犯了錯應該受處罰,或要承擔過錯的後果,媽媽處罰他是針對他犯錯的行為,而非針對他個人而言,只要孩子知錯和改過,媽媽永遠都是愛他的。

 給予安慰與原諒,把握親子溝通的最佳時機

(1)安慰

 安慰並非是嘮嘮叨叨地指出孩子的錯,也不只是教孩子解決難題的方法,而是要了解他的感受,認同他的想法,支持他的做法,站在他一邊說話。

 一天,小明不小心打破了媽媽最心愛的花瓶,擔心媽媽發覺後,會很氣憤地厲聲責罵他,小明愈想愈怕,不禁放聲大哭起來。

 媽媽回來後,看見小明害怕和畏縮的樣子,猜到一定有什麼事情發生了,小明不敢說出來,只顧不斷地自我哭訴:“我不是故意的,我只是不小心碰倒它而已。”

 媽媽一看廚房,便知道發生什麼事了,怒氣不禁由心裡湧出,本想大聲責罵小明,但看到他畏縮的神情,不禁心軟下來,撫摸着小明的雙手,溫柔地說:“寶寶有沒有被割傷手腳?媽媽知道寶寶不是故意打破花瓶的,又怎會責怪寶寶呢!”

 小明聽到媽媽安慰的話,立刻破涕為笑,投入媽媽的懷抱里了。

 由此可見,一些安慰的話語,對一個孩子來說是非常重要的。

(2)原諒

 小孩子做錯事,父母最常用的方法就是責備和處罰,這種帶有傷害性的管教方式,會引起孩子的恐懼。但若是採取放任的態度,無疑是鼓勵孩子一錯再錯,不知悔改。

 採取原諒的態度,是處理孩子犯錯後比較有效的方法,也是親子溝通的最佳方式。

 孩子受罰後最常見的情形是放聲大哭,這時候可以讓孩子哭個夠,盡量將情緒發泄出來。哭過後的孩子,最需要的是愛和安慰。

 媽媽在孩子心情平靜後,可將孩子抱入懷裡,一邊安慰他,一邊告訴他,媽媽是那麼喜歡他和重視他,並讓他知道為什麼會被處罰,以後應如何避免再次犯錯。更重要的,是要孩子知道被罰的是他的行為而非他個人,只要不再犯錯,媽媽會原諒他、永遠愛他的。

以肯定與表揚來滿足孩子的心理需求

(1)肯定

 成年人對於朋友對自己的看法與評價極為重視,希望從與人相處和接觸中獲知他人對自己的評價與肯定。這種心理需求的滿足,對小孩而言,更為重要。孩子若被父母接納、尊重,便會確信父母對自己的愛。因此父母口頭上的鼓勵與稱讚,就是促成孩子行為的最大動力。因為鼓勵與稱讚是令人興奮的。

 有些父母在教導孩子時,往往喜歡用“不要”、“不許”的話來指示孩子的行為。其實父母應該花更多的時間在獎勵孩子的好行為上,多用“你做得真好!”“你真是媽媽的好幫手!”去肯定孩子在父母心目中的價值與地位,所收的效果肯定會更大。

(2)表揚

 許多父母認為,在別人面前指出孩子的缺點是一種謙遜的美德。在他人面前表揚自己孩子的優點是自誇的行為,給人有寵壞孩子的感覺,其實這種想法是不正確的。

 孩子的自我形象,許多時候是由父母對他的評價而形成的,父母不斷在別人面前數落孩子的缺點,孩子會認為自己是一個一無是處的人。相反,若父母經常公開他的長處和優點,孩子明白父母喜歡他的行為,便會繼續保持和發揚自己的長處,希望繼續得到父母的認同和肯定。

通過採取多種途徑鼓勵嬰幼兒多說話 - 天天要聞

通過採取多種途徑鼓勵嬰幼兒多說話 - 天天要聞

通過採取多種途徑鼓勵嬰幼兒多說話 - 天天要聞

育兒分類資訊推薦

接連有孩子因“棍棒教育”離世 拒絕暴力管教應成家庭教育底線 - 天天要聞

接連有孩子因“棍棒教育”離世 拒絕暴力管教應成家庭教育底線

“棍棒教育”再釀慘劇。近日,據媒體公開報道,浙江杭州年僅9歲的天才圍棋少年朱某某,在受到父親家暴後跳樓身亡。多名知情人士稱,曾目睹朱某某父親毆打孩子,“其父親任何負面情緒都會化作在孩子身上的施暴”。據了解,目前相關部門已經介入,事件正在進一步調查中。《法治日報》記者梳理公開信息發現,這樣的悲劇並非個...
培養優秀男孩的妙招(25):帶男孩看父母如何“流汗”掙錢 - 天天要聞

培養優秀男孩的妙招(25):帶男孩看父母如何“流汗”掙錢

現在好多青少年都過着“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日子,想要啥,跟父母一說,錢就輕鬆到手了。可他們有沒有想過,這些錢到底是從哪兒來的呢?好多青少年壓根兒不清楚,或者壓根兒就沒認真琢磨過這個問題。就說劉明吧,他今年13歲,剛上初一。
為了更好地守護孩子身心健康 生活老師共赴一場“心靈的約會” - 天天要聞

為了更好地守護孩子身心健康 生活老師共赴一場“心靈的約會”

生活老師是學生校園生活的溫暖陪伴者。今(23)日,上游新聞“陽光心橋”聯合重慶市兒童醫療救助基金會、沁一心理走進重慶昕霖兒童發展中心,用一場公益講座,為該校的生活老師們帶來一堂特別的心理健康課,共同守護孩子們的身心健康。周紫薇在為生活老師們上課重慶昕霖兒童發展中心是一所特殊教育學校,學生來自全國各地,...
董明珠回應孟羽童能否再回格力,稱其離開時確實是犯了很大的錯:她對我來說是孩子 - 天天要聞

董明珠回應孟羽童能否再回格力,稱其離開時確實是犯了很大的錯:她對我來說是孩子

5月23日,董明珠與孟羽童同框直播,回應了孟羽童能否再回格力的問題。董明珠稱:“羽童其實還是讓我挺感動的,格力有明確規定離開以後再回來是不可能的。”董明珠表示孟羽童還要出去讀一年書,回來再說,並邀請孟羽童隨時回來參與直播,稱孟羽童對格力有感情,就是“孩子太小,太年輕”。此外,董明珠還談起了和孟羽童重新...
教育最大的失敗,就是讓孩子從小過得“太順” - 天天要聞

教育最大的失敗,就是讓孩子從小過得“太順”

文/婷媽 去朋友家做客,看到孩子摔了一跤,全家立刻圍上去噓寒問暖;班級競選失敗,家長轉頭就向老師“討說法”。 現在的孩子,在成長路上幾乎沒遇過什麼坎坷,一路“順風順水”。可仔細想....
上海創新推出新生兒參保“免申辦”服務,動動手指就能給孩子參保 - 天天要聞

上海創新推出新生兒參保“免申辦”服務,動動手指就能給孩子參保

市民王先生家最近剛添了小寶寶。產婦和孩子還沒出院,王先生就在“隨申辦市民雲”移動端收到了一條消息,提醒可以給寶寶參加本市城鄉居民醫保了。他通過“隨申辦”頁面引導,勾選“確認參保”並選擇家庭共濟組網功能,動動手指就完成了新生兒的居保參保流程。第二天,他收到消息推送,顯示新生兒居保賬戶已開通。“這幾天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