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的話,90%的父母傳達有誤,難怪孩子越學越差

2020年11月19日22:48:05 育兒 1772

老師的話,90%的父母傳達有誤,難怪孩子越學越差 - 天天要聞

最近,一位朋友和我說:特別的焦慮。

我問她焦慮什麼?她說為孩子在幼兒園尿床煩惱。我說尿床不是很正常么?哪個孩子小時候沒有尿過床。朋友說關鍵是老師找到她說讓她在家好好訓一訓孩子。

老師說了以後,朋友特別重視這個事情,多次在家裡和孩子說過尿床這個事情,也教育了孩子許多,包括“提醒孩子午睡前要先去上上廁所,午休時如果要上廁所不要逼着應該及時去上”等等內容。總之,做了不少努力,卻沒有取得滿意的結果,孩子仍尿床了幾次。

朋友問我怎麼辦?

就這問題,我其實挺想和大家聊一聊的。我就在想,作為父母,應該在家怎麼傳達老師的話。據我了解,很多父母在傳達老師話的時候,特別的簡單粗暴,好一些的父母只是重複老師說的話,不注意的父母很可能會將老師的話嚴重化,說得更直白一些,就是將老師表達的內容添油加醋。

有時候,我們常常將責任推給了老師,真當孩子出現一些問題的時候,總是會覺得老師不會做老師,不該定義自己的孩子,不該這樣那樣。但是我們做父母的好像忽略了我們為人父、為人母的責任,我們的責任到底是什麼?

現在整個國家都在推進家校共育,家校共育的作用是什麼,其實是家長和老師之間要互相配合,起到相輔相成的作用。這就要求,當老師在批評孩子甚至出現一些定義化的行為時,父母要承擔起鼓勵和提振的作用。

我記得有個純凈水廣告其實很經典,我們不生產水,我們只是大自然的搬運工。和這個廣告很契合的是不少家長是“我們不學着如何做一個家長,我們只是老師言語的搬運工”。

回到這個問題上來,當孩子尿了床,老師批評了他,孩子難道不知道錯了么?知道了,這個時候孩子需要的是父母的再一次批評么?換位思考一下,如果你我是孩子,你希望再一次聽到父母的批評么?不啊,我們更希望得到父母的鼓勵,對不對?

如果我們再一次去批評孩子,根本無益於孩子不再尿床,很可能擊穿孩子的心靈,一是產生焦慮心靈,午休時即便沒有尿,也會逼迫自己去上廁所,即便上了廁所,也會在午休的時候因為焦慮而重複性尿床;二是產生自我懷疑,不斷地追問自己為什麼其他同學不尿床,只有自己尿床,進而懷疑自己身體上存在問題,甚至自暴自棄。

說真的,尿床這種事情就像我前面所說,是非常正常的事情,幾乎都是偶然性事件,既然老師已經批評過了,即便老師絮絮叨叨和你說了很多,不妨“視而不見”,真的呢,回到家,既不要對孩子說教什麼,更不要去鼓勵什麼,權當不知道。當然,有父母說被老師就這個事情說總歸心情上不爽快,其實沒有必要,我們也要體諒下老師,幼兒園四五十個孩子,就那麼兩三個老師,真的很不容易,有時候說兩句很正常的。

尿床這個事情本來就很小,但就這個事情伸展開來說,我突然想起了一個“家長會”的真實案例,具體細節記得不是很清楚,大致和大家分享一下。說的是一個孩子在小學六年級的時候成績非常的落後,學校召開家長會,孩子在家中特別的忐忑,等待着母親歸來後的“狂風暴雨”。誰知道媽媽回來後,不僅沒有打孩子,還微笑的對孩子說:孩子,雖然你這次考得不好,但老師對你還是很有信心的,說了你的不少優點,又指出了你努力的方向,她相信在你的努力之下一定會慢慢取得優異的成績的。孩子,媽媽也覺得你是可以的,從今天開始,媽媽陪着你一起努力,好么?

媽媽的話,激發了孩子的信心。隨後的時間裡,孩子開始逐步改掉缺點,一點點的進步,一點點的變優秀,最終考上了985高校。

孩子一直深信媽媽給他傳遞的來自老師的信息,他永遠不會知道媽媽用“善意的謊言”欺騙了他。當天的家長會上,老師嚴肅的批評了孩子,甚至還批評了這個媽媽。媽媽原本想回到家對孩子大發一通脾氣、痛揍一頓。但媽媽躲在外面哭泣的時候想了很多,否定了這個想法,媽媽知道如果這樣回去做了,只會讓孩子破罐子破摔,再加上媽媽對孩子是很了解的,知道孩子之所以學的那麼差勁,是玩心太重,所以就換了一種方式來傳達,反而起了奇效。

父母傳達老師意思的方式不一樣,真的決定孩子的當下與未來。

有朋友問我怎麼傳達比較好呢?尊重以下三種原則:

1.原則性問題一定要較真。

但凡老師傳遞過來的涉及原則性問題的內容一定要高度重視,對孩子也要特別的較真。原則性問題的內容主要包括作業和品德上的,比如不做作業的問題。遇到這樣的問題傳達,父母在傳達時也要注意,不要開口閉口總是“你們老師說的”這種第三人稱式的表達,應改為“把某某作業拿給我檢查檢查”這樣第一人稱的表達。人稱的正確使用,本身就是對孩子的一種震撼,這會讓孩子知道你不是不關注他,只是因為忙等原因暫時性的無暇關注,更能引起孩子的警惕心,知道你會查看不敢忽悠和糊弄你。然後呢,父母知道這一問題後,就可以約法三章和定期檢查。和孩子約定如果再有犯錯就必須接受什麼樣的懲戒。

2.批評性話語要有技巧性傳達。

老師願意批評我們的孩子,我們要懷着感恩的心,不要總是焦慮和大發雷霆,這會產生很深的情緒積壓,久而久之就會產生情緒爆發。我們作為父母,是成年人,本來就必須承納這樣的壓力。在傳達給孩子時,就必須有選擇性、有技巧性的傳達,不能一股腦兒的直白了當的傳達,很大程度上不能解決問題,並引發孩子對老師的厭惡和反感,甚至讓孩子因為討厭這個老師進而討厭這個老師教授的這門學科。作為父母,首先要解析老師批評話語中表達的關鍵信息,了解孩子究竟在哪一些方面有缺陷或者出現問題,然後有的放矢的進行針對性幫助,鼓勵孩子改正。

3.偶然性問題記在心裡暗暗觀察,可暫時不傳達。

就像前面說的尿床的問題,父母得知老師傳達的信息後,可暗自觀察,看看孩子在家中是否尿床,如果也常有這樣的行為,那就不是去批評指責或者訓練,應及時就醫,尋求專業幫助。如果也是偶然為之,那就一笑了之。如果孩子向自己反饋這樣的苦惱,不妨打趣一下自己,告訴孩子,自己小的時候也尿過床,不是什麼大問題,孩子心結開了,逐步也就不會計較這個事情了。就像我女兒以前睡覺的時候總要去上個廁所,深怕要尿床。我都開玩笑說沒事兒,爸爸小時候也尿過好幾次床,還被你奶奶打過屁股呢。孩子慢慢的對這個事情不緊張,睡前也就不特意去上廁所,至今也沒有尿過床。

育兒分類資訊推薦

聽見河西的千年心跳——《燕雲十六聲》原聲樂輯 - 天天要聞

聽見河西的千年心跳——《燕雲十六聲》原聲樂輯

黃沙漫卷的玉門關外,駝鈴與羌笛穿越千年時空,在《燕雲十六聲》的河西篇章中交織成一曲蕩氣迴腸的江湖長歌。這片連接西域與中原的蒼茫土地,正以聲音為經緯,編織着比刀光劍影更深刻的江湖敘事——河西原聲樂輯已於網易雲音樂全線上線,邀你以耳為舟,共赴一場穿透時空的音律奇旅
這3個地方越捨得,越有福氣 (精闢) - 天天要聞

這3個地方越捨得,越有福氣 (精闢)

在生命的漫漫旅途中,有人如園丁般精心培育着生活的花朵,而有人卻不經意間播下了荊棘的種子。生活的模樣,歸根結底,不過是“選擇”二字的映照。你的時間傾注於何處,你的成就便綻放在哪裡。以下這三個地方,若能學會捨得,有舍方有得,花費的時間,才算真正賦予了意義!
金庸為何讓黃蓉戰死,郭芙被俘?你看郭靖年輕時犯了何等罪過 - 天天要聞

金庸為何讓黃蓉戰死,郭芙被俘?你看郭靖年輕時犯了何等罪過

如果要讓你選出最喜歡的金庸小說是哪一部,你的答案會是什麼?儘管《天龍八部》《笑傲江湖》《鹿鼎記》這些金庸後期的作品更為成熟,但在多數金迷心中,最經典的一部應該是《射鵰英雄傳》,至於原因也很簡單,可以說金庸是借這部作品在武俠小說界站穩了腳跟,而這部作品的成功,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