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脆弱的心,誰來教育?
一直以來,無論是家長,還是相關的教育部門,在呵護孩子身心健康方面,都做出了很多努力,但是似乎如今孩子的內心,卻變得更加脆弱。
2020年4月,陝西安康市平利縣中學高三女生徐某某,被家人在老家房屋中發現,已然離世。該事件的情況,已經有了結果,但是年輕的生命卻已經無法挽回。
不得不說,如今的孩子為什麼心理變得如此脆弱?
有人可能會說,是學校作業多造成的;也有家長可能會說,是學校公布的成績造成的;還有人將責任歸咎到“競爭”壓力太大……
不過,無論是哪一種理由,都不能改變一個事實,那就是如今的孩子,反而在越來越多的關注下,心理變得更加脆弱。曾經一度因為孩子問題,學校的成績排名已經被取消,但是問題卻還是不斷地出現,甚至孩子的心理變得更加脆弱。
在教育中過度的“溺愛呵護”,讓原本學會堅強的孩子,失去了在挫折中成長的機會。或許,這種教育上的“呵護”,能夠幫助他們度過高中,甚至學校的時光,但是當他們走入社會之後,那麼誰又該為這些心理脆弱的孩子的未來買單?
教育的初衷,是要塑造一個人,而教育的目的,也不僅僅是學校的這段時光,而是要影響一個人的一生。可是,老師、學校和社會的“溺愛式呵護”,更像是為了學校的安全,卻忽視了一個孩子一生的安全。
曾經有一句話,這麼說: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
那麼,孩子的心理建設,也絕非是一天可以建成的。或許,孩子的心理情緒也需要經歷一些挫折,而這種挫折也應該從校園中,慢慢經歷,慢慢成長起來。可惜的是,如今教育的“溺愛式呵護”,就沒有給孩子接受挫折的機會。
回顧很多人提倡的“快樂式教育”,或許,讓孩子獲得一個幸福的少年時光的確重要,但是“失敗”的經歷,也應該是他們快樂中不可或缺的一個部分。如今的孩子正從各個方面獲得“幸福”,然而,許多人卻忽視了一點,沒有“不幸”,那麼幸福根本就是一種“謊言”。因為他們根本就不懂得“幸福”。
筆者以為,當前的教育,應該教會學生,如何面對沉重的壓力,又如何面對慘淡的人生,而這不正是,魯迅先生口中所說的“真的猛士”么?
對於孩子發生的不幸,令人惋惜。
但是家長也應該明白,孩子的性格並非一天養成,孩子的成長也並非一天的事情。而如今教育中,最缺乏的可能就是挫折教育。當初的成績排名,如今看來,也只是孩子挫折的一部分。
孩子的成長,也應該在磨礪中成長。
或許“溺愛式”呵護,能夠讓孩子獲得短暫的幸福,但是同樣也讓孩子很難承受一次挫折。對於教育工作者,也應該從“責任”中跳出來,讓教育回歸到本質,去思考如何培養一個健康的學生,而非總是徘徊在可以減少“責任”的鬥爭中。
在一個個鮮活生命逝去的背後,拷問的不僅僅是學生自己的心理問題,更拷問着作為教育工作者,甚至是相關部門。是否能夠從培養一個完整人格的角度,思考中國的教育問題?
誠然,對於這樣的事情,有些人可能會找出一百個借口為教育脫罪。然而,真正的責任者,並非是某一個人,而是躲在人背後的教育問題。
或許,當幼兒園開始為孩子灌輸:“一定要說,別人愛聽的話,讓別人開心的話”的那一刻開始,就註定了學校、教育和社會的走向。
當下,我們的教育應該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