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美食,不僅大人們要享受一頓饕餮盛宴,寶寶們當然也要來一餐精緻美食。
大人們的食物自然可以煎炸悶燉熏烤焗,油鹽糖醋親上陣,甜辣酸香多滋多味。但寶寶們的輔食可不行,他還沒到1歲,輔食不能加任何調料品!
誒,這位寶媽,做輔食時手別抖,抖點鹽不行,糖更不行,哪怕是用筷子沾一點醬汁給寶寶嘗一嘗,也不行!
可別擔心因過年吃得寡淡無味委屈了寶寶,吃得健康才更重要啊。
1歲內寶寶的輔食,不加鹽!
老人家常說:不吃鹽沒力氣。所以,在剛給寶寶吃輔食時,有的媽媽可能會在自製輔食里加鹽,但這是不對的。
根據《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建議,1歲內嬰兒輔食應保持原味,不需要添加鹽。
那麼問題來了~
輔食不加鹽,能滿足寶寶對鈉和碘的需求嗎?
其實,母乳中的鈉含量就可以滿足6月齡內嬰兒的需求;7-12月齡嬰兒可以從天然食物(主要是動物性食物),加上母乳中獲得鈉,是可以達到這個月齡階段寶寶對鈉的適宜攝入量的,即350mg/d。
因此,當媽媽自身碘攝入量充足時,母乳的碘含量就可以滿足0-12月齡寶寶需求。
輔食沒有一點味道,寶寶會不會不肯吃?
這也不用擔心。寶寶在4-6個月大時,正是味蕾(在舌頭上起味道感覺作用)發育最迅速的時期。
這個時期,寶寶對食物味道變化表現出非常敏銳的反應,且容易適應新食物。你們大人吃起來索然無味的米糊,在寶寶的味覺世界裡可是有滋有味的呢。
另外,6-24個月是寶寶味覺發育的關鍵期,如果過早添加味道,容易令寶寶出現挑食偏食的情況。
1歲內寶寶的輔食,不加糖!
調味品中的糖通常指蔗糖,除了能增加能量外,不含任何營養素。過量攝入的話,不僅會增加寶寶齲齒的風險,還會相應增加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因此,1歲內寶寶的輔食不要添加糖,1-2歲幼兒的食物也應該遵循少糖、少鹽的原則。
除了在輔食中不要添加糖,在平時的日常生活中,也要留意避免讓寶寶變成甜食控。
首先,要以身作則,在家裡少吃或不吃高糖高脂肪的零食。自己不買不存不吃這些零食,孩子看不到也不會總是吵着要吃。
其次,除了你之外,家裡的其他人會不會常常讓寶寶吃到甜的東西?比如甜粥、棒棒糖、蜜餞、餅乾、蛋糕等,這些都會促使寶寶養成偏好甜食的習慣。
最後,當寶寶吵着要吃的時候,把吃甜食的危害告訴他,比如“會蛀牙牙齒痛、會變成小矮人、會變笨等等”。如果你只是對孩子說“不”,卻不告訴他為什麼,反而容易引起寶寶的叛逆心理哦。
醋、醬油、味精、番茄醬……不能加!
1歲內寶寶輔食不僅不要加常見的鹽和糖,更不要加其他調味品諸如醬油、生抽、黃醬、甜麵醬、花生醬、醬豆腐、沙拉醬、番茄沙司、味精等等。
1歲以後,也應保持少鹽、少糖、少刺激的淡口味。
不加調味品,一方面是為了不讓寶寶的味覺因此而被“慣壞”、養成不良飲食習慣;另一方面,是為了保護他們不夠成熟的腎臟。
食用油呢?應適量添加
誒,不是說1歲內寶寶的輔食不能加調料品嗎?是的啊!食用油並不屬於調味品嘛。
根據《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建議,7-12個月嬰幼兒輔食應適量添加植物油;中國營養學會婦幼營養分會最新發布的婦幼膳食寶塔圖建議,7-12個月寶寶每日食用油的推薦量是0-10克。
寶寶吃的食用油應該經常換哦,這有利於各種脂肪酸的均衡攝入,比較合適的有橄欖油、核桃油、亞麻籽油。
小TIPS
提到“油”,我們也來說說爸媽們都很關心的一種特殊的“油”——魚油,主要成分是不飽和脂肪酸,包括DHA。
在0-3歲大腦發育黃金期,對於已添加輔食的寶寶,你可以安排每周1-2次富含DHA的深海魚(如三文魚、金槍魚),斷奶後,選擇一款科學添加DHA的配方奶粉,支持寶寶達到國際權威優量DHA水平哦。
好的習慣都是從小養成的,健康的口味也是如此,由「淡」入「重」易,由「重」入「淡」難啊,如果從小就給寶寶吃“重口味”,恐怕他以後會越吃越咸、越吃越甜,這對味覺發育和消化系統都不利哦。
所以,別嫌麻煩,專門給寶寶做一份適合他的營養輔食哦。
版權說明:內容如未註明出處,則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小編刪除!
寶貝之家BabyW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