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建築結構和現代有着巨大差別,那時候大家都是自己蓋房自己住,條件差的就是簡單茅草屋,能夠遮蔽風寒就可以勉強入睡;條件稍微好點的用泥瓦鑄房,勝在寬敞和安全.
更有富裕的財主會大興土木修建大宅,正房六七間,屋裡有木斷有落地罩,門外有宅院,各種花草樹木種植其中,形成美不勝收的園林之景。不過你知道嗎,這宅院園林布局那是有很多講究的。
老祖宗常說:“五樹進宅,人窮家敗。”這足以說明花草樹木不能隨便栽種。那這五樹到底是哪五樹,為何它們不能被種到院子里呢?

絕對不能種槐樹
不管是古代還是現代,老百姓總是喜歡在自家小院里種點花草樹木,一方面看着也賞心悅目,另一方面夏可遮陽冬可擋風,確實一舉多得。種樹本身並沒有什麼問題,關鍵是這其中有很多忌諱,首先不能種的就是槐樹。
其實關於槐樹能否種植在古代一直有爭論,由於社會階級不同,雙方對待槐樹的看法也不同。那些世家貴族認為,槐樹是權力和地位的象徵,“槐”本身通“官”字,它還有另外一個名字叫“三公樹”,也就是位列三公的權臣才有資格靠近它。

對於大多數人來說陞官無非是參加科舉,而槐樹本身就和科舉考試有密切聯繫;當每年科舉來臨時,槐樹上的槐花正是盛開的季節。
科舉考試被稱為“懷秋”參加考試的學子又被稱作“踏槐”,所以一些富裕人家都喜歡在門前種上幾棵槐樹,求一個高中的好運。

不過這套說辭在老百姓身上可說不通,古代很多老百姓都是地地道道的農民,他們不知道什麼叫科舉和做官,只希望自己能把一畝三分地打理好,把小家照顧好,不要被厄運纏身,免得徒生不幸。
正是出於這樣的心理,槐樹在百姓心中是很大忌諱。原因很簡單,我們看“槐”字的結構,左邊“木”右邊“鬼”,如果把槐樹種在院子里,那可不就是親自把不詳引進門嗎?所以老百姓在宅院中種樹都會避開槐樹,他們不要什麼好運,但求一個心安。

梨樹和桑樹也不能種
這倒是讓很多人感到意外,如果能在宅院里種上一些梨樹和桑樹,每年9月上旬老百姓就能吃到口感清甜的香梨。
等到一個冬季過後,第二年入春積累了充足養分的桑樹也開始開花結果,大約4月份時,黑里透紅的桑葚就成熟了,酸酸甜甜的口感絕對是解饞佳肴。
但古人卻不願意輕易染指這般美味,倒不是說家種的水果口感不好,而是這兩棵樹的寓意讓老百姓難以接受。“梨樹”和“離樹”同音,“桑樹”和“喪樹”同音,如果把這兩種樹種植在宅院中,這在古人看來是非常不吉利的。
把桑樹栽種到宅院,分明是打算給家裡招來喪事;把梨樹栽種到宅院,分明是希望自家妻離子散,再也沒有任何溫馨可言。

當然以現代眼光來看生老病死是不可阻擋的去世,妻離子散也或許另有原因;但在思想淳樸的古人看來,或許就是因為自己的不當行為才引來的災禍。
其實對於古人來說,他們完全沒必要冒着忌諱把這兩種書栽種到宅院中,如果想吃梨子或者桑葚,完全可以在自家田埂旁邊找塊空地育苗;每當做完農活感到口乾舌燥時,去旁邊吃個梨子不是更好?

柏樹、松樹同樣不宜進門
自古以來,不知多少文人雅士讚美柏樹的斗寒傲雪、堅毅挺拔,它象徵著堅強與長壽,有時候也會被拿來表達對逝者的思念。但不管柏樹有多少好的寓意,它就是不被古代老百姓接受,也不願意栽種在院子里,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這就得提到柏樹的傳說了。或許在古人眼中,柏樹實在是太卓越了,以至於它們擁有鎮壓邪魅的能力,什麼“魑魅魍魎”必須要經過柏樹的鎮壓才能不出來禍害人間,所以古代經常會有人在墓地旁種植大量柏樹。

就是因為中的多了,老百姓就以為柏樹是只能在墓地里栽種的樹,把這種樹栽種在自家院子里,這可不就是自找不痛快嗎!所以大家只能對其敬而遠之,柏樹的高尚品質還是留給文人雅士去歌頌吧。
至於不能栽松樹的理由就現實多了,小時候在農村生活過的朋友都知道,松樹哪哪都好,就是經常掉葉子;有時候當天晚上清理乾淨,第二天發現松樹周圍又鋪滿一層厚厚的松針了。

這玩意要是種在院子里,估計整個院子都會落滿松針,到時候來一陣大風吹,滿屋都是密密麻麻的松針葉,清理起來別說有多麻煩了。
所以一般情況下古人不會在院子里栽種松樹,就當是圖個方便了;有那麼多可以選擇的樹,幹嘛非要找一個最麻煩的呢?

結語
古人在生活中總結了許多有用的道理,就比如這“五樹進宅,人窮家敗”的說法,還真有一定的道理。
即便到了今天我們也很少能看到有人在自家院子里種上梨樹和桑樹,這說明古人的經驗已經融入到現代社會,我們也能從中學到很多。但凡是忌諱,雖說信則有,不信則無,但咱們何必要觸這個眉頭呢?盡量避開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