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現在已經是春天了,但是天氣依然忽冷忽熱,比如杭州每日最高溫上可達到34℃,下也可低至10℃。
3月27日還很悶熱,3月28日杭州部分地方甚至下雪了
圖片來自網絡
搞得穿衣就像打仗,前一天還是短袖,後一天就得穿回羽絨服了,這樣頻繁的切換很容易導致得病,身邊就有不少孩子在這種忽冷忽熱的天氣中得了病。
而且最近看見好多孩子得病有個顯著的特點,就是病程長,持續咳嗽,止咳藥幾乎沒什麼效果,我這裡想告訴各位家長,這並不是普通感冒,按照經驗來說,這可能是遭遇了混合感染。
根據全國最新的哨點監測報告顯示,近期呼吸道感染樣本中,除了常見的病毒感染有所回升以外,肺炎支原體仍然比較常見,主要影響的是14歲以下的兒童。[1]而且病毒和支原體往往不是“輪流上場”,而是“聯合行動”——這就是臨床上常說的“混合感染”。
一、普通感冒扛得過去,支原體感染可沒那麼簡單
肺炎支原體是一種“披着病毒外衣的細菌”,它不像流感來得猛烈,卻比普通感冒拖得久。在感染初期,支原體的表現和感冒差不多:咳嗽、發熱、乏力,甚至咽痛、流鼻涕也能看到。但等病毒退場之後,支原體就開始顯現威力了,孩子開始出現持續乾咳,夜咳加重,有時一咳就是兩三周,嚴重者甚至進展成肺炎。
治療肺炎支原體首選大環內酯類抗生素,但是常用的紅霉素等耐葯率逐年上升,很多患兒吃了都沒什麼效果。現在更多是將第二代大環內酯類抗生素阿奇黴素作為首選治療藥物。[2]
它能精準阻斷細菌蛋白合成,起到抑菌和抗炎雙重作用。研究發現,阿奇黴素不僅能干擾細菌的生命活動,還能調節機體免疫反應、抑制炎症級聯反應,可以從多方面的來攻擊細菌。
從葯代動力學角度來看,阿奇黴素組織穿透力強,細胞內的濃度高於血液里的濃度,而且半衰期長達35~40小時,體內清除過程甚至可延續68小時以上,服藥後藥物會在肺組織中持續維持有效濃度數天。屬於定點清除、長期有效的一款藥物。
二、孩子吃藥困難?應該考慮干混懸劑
阿奇黴素有很多種類型,有片劑、膠囊,還有一種是干混懸劑,更適合小孩子或者有吞咽困難的人,兌點水可以直接喝下去,不存在卡在喉嚨等問題。
在常見的干混懸劑中,阿奇黴素有兩種包裝方式:袋裝和瓶裝,很多家長拿到葯時可能搞不清哪種更適合自家娃,其實這兩者在成分和療效上幾乎沒有區別,只是使用方式和適用人群略有不同
圖片來自網絡
先說瓶裝。瓶子里裝的是乾粉,用前加一次水,搖勻之後就可以連續使用整個療程。它配有口服注射器,可以根據孩子體重精確分裝,像是3.5ml、4ml這種“小劑量”也能輕鬆搞定,特別適合幼兒(比如3歲以下)或者需要根據體重調整劑量的孩子。日常只需搖一搖、量一量,不用每天再兌水,操作簡單、失誤少。
而袋裝則是一次一袋,用時現配。每袋是預設好的固定劑量,適合體重和劑量正好對得上的孩子,或者是已經能自己喝水的大孩子以及成年人。操作上,每次都要把粉倒進杯子里,加水攪拌,喝完後還要再加點水“二次沖杯”,確保葯喝乾凈。袋裝的好處是便攜、乾淨、不易污染,但不適合精準調整孩子需要的劑量。美國就有明確規定1g袋裝的阿奇黴素混懸劑不適用於兒童。[4]
總結一下:
瓶裝更適合年紀小、體重輕的孩子,劑量可調、喂葯更精準。
袋裝更適合年齡稍大、能獨立喝葯的兒童或成人,一次一袋,方便攜帶,但劑量不靈活。
還有兩個小貼士:
不管是哪種形式,兌葯都要用涼白開,別用熱水;並且喂完葯,都要再給孩子喝一口水或果汁,把口腔里殘留的葯衝下去,效果會更好。
瓶裝開封后記得標記開封日期,放在陰涼乾燥的地方,並且要在5天內用完,沒用完也不要繼續留着。
三、科學用藥不踩坑,家長一定要知道這些
不少家長在孩子咳嗽時特別著急,今天咳了,明天就想立刻止住;看到抗生素名字熟悉,就想是不是該吃點“管用的”;甚至還有人是“一人得病,全家吃藥”……其實,用藥這事,還真不能靠經驗拍腦袋。
第一條鐵律:不是所有咳嗽都需要抗生素。
支原體感染可以用阿奇黴素,但普通病毒性感冒,是不需要抗生素的。抗生素對病毒沒用,反而容易讓細菌產生耐藥性。也就是說,用錯了葯,不但沒效果,還可能讓以後真要用時“葯不管用了”。
有的孩子咳嗽拖得久,家長難免焦慮。但別光盯着咳沒咳,要看精神頭好不好、吃飯正常不、呼吸有沒有費勁。如果精神好、睡得香、呼吸也順暢,大多數情況不嚴重。
第二條:按療程吃完,別看到癥狀減輕就停葯。
有的家長看到孩子退燒、咳嗽減輕,就立刻停葯了,覺得“差不多就行”。但支原體這類病原體就怕你中途放鬆,留下尾巴,容易複發或引起更深層的炎症。就像打仗打了一半停了火,敵人反而可能捲土重來。
第三條:吃藥後留意孩子反應,別忽視小信號。
如果孩子吃完葯出現腹瀉、皮疹、精神萎靡、持續發熱等異常情況,務必要及時複診,別覺得“多觀察幾天再說”;並且如果孩子病情反覆,發熱、咳嗽等出現加重的情況,也要及時複診。
說到底,抗生素不是“萬能解藥”,科學用藥才是“穩妥法寶”。用得對了,是守護健康的好幫手;用錯了,反而可能添亂。家長朋友們,跟着醫生來,按步驟走,就不會踩坑啦。
本文僅供科普,用藥請線下諮詢醫師或者藥劑師,另外孩子的疾病家長也要正確參與,孩子恢復才穩、複發也少,希望本文能夠幫助到你。
參考資料:
[1]中國疾病控制中心. 全國急性呼吸道傳染病哨點監測情況(2025年第12周).
https://www.chinacdc.cn/jksj/jksj04_14275/202503/t20250327_305494.html
[2]兒童肺炎支原體肺炎診療指南(2023 年版)
[3]heidary m, ebrahimi samangani a, kargari a, et al. mechanism of action, resistance, synergism, and clinical implications of azithromycin. j clin lab anal. 2022;36(6):e24427.
[4]https://dailymed.nlm.nih.gov/dailymed/druginfo.cfm?setid=53e2801a-323d-448e-8278-92d672904b0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