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得神功,懲奸除惡,揚名立萬,這些都是武俠小說中那些主角必定會經歷的故事,不過這些故事的結尾若不是“抱得美人歸”,他前面經歷的種種奇遇似乎也沒那麼美好了,也正因為如此,金庸筆下最讓人羨慕的主角,無疑是那《神鵰俠侶》中的楊過。
不過話說回來,楊過命犯桃花,為何卻偏偏只鍾愛那小龍女?尤其是細品小龍女在經歷了“甄志丙事件”也就是舊版中的“尹志平事件”之後的態度,就愈發覺得楊過不該與她走到一起才是。

(小龍女、甄志丙劇照)
畢竟哪有女子受了欺負之後,表現得如她那般雲淡風輕的?小龍女到底是怎麼想的?
一、夢魘般的四個時辰
自打甄志丙(舊版中的尹志平)見了小龍女一面之後,就被她那如同仙子一般的容貌迷住了。
其實若那甄志丙僅僅只是欣賞小龍女的美,那也無妨,比如《倚天屠龍記》開篇也提到丘處機道長為小龍女寫了一首讚詞,他這般得道高人見了小龍女也會情不自禁,甄志丙會愛上小龍女,也就不足為奇了。
只是他萬萬不該趁人之危。
那晚歐陽鋒帶着楊過去練功,臨走前擔心小龍女會偷學他的絕技,於是點了小龍女的穴,令其動彈不得。
小龍女也沒多想,只覺得靜靜等待楊過回來即可,可誰能想到,甄志丙卻在此時接近她,接着劇情的發展就超出筆者當年的認知了。
或許不僅僅只是“當年”,因為即便是以現在的眼光來看,這段劇情也同樣稱得上是“炸裂”。

(楊過、小龍女、甄志丙劇照)
別說女主角“失貞”了,就算是女主角讓其他男子牽牽小手,讀者都未必能接受。
當年黃蓉無論是在荒島上與歐陽克共處,還是後來被歐陽鋒擄走半年,為那老毒物翻譯《九陰真經》,至少金庸都只是點到為止,黃蓉始終還是保住了自己的清譽,可小龍女卻不同,即便金庸沒將“甄志丙事件”一五一十寫明白,但事後小龍女那消失的守宮砂卻足以說明一切。
書中提到過,楊過與歐陽鋒去練功之時還是晚上,而當他練功歸來,恰好撞見了衣衫不整的甄志丙,此時卻已接近天明,如此算了,且不說真正六個時辰,少說也有四個時辰左右。

(歐陽克、黃蓉劇照)
對於小龍女而言,這段時間自然是無比煎熬的,可事後她對楊過展現出的態度,卻讓人捉摸不透。
二、雲淡風輕的小龍女
甄志丙離開後,楊過見到了躺在地上的小龍女,他幫小龍女解了穴,正不解小龍女為何會躺在這裡,而小龍女則如同換了個人一般,竟主動向他表白起來。
說是:“她仍軟綿綿的倚在楊過身上,似乎周身骨骼盡皆融化了一般。楊過伸臂扶住她肩膀,柔聲道:‘姑姑,我義父做事顛三倒四,你莫跟他一般見識。’小龍女將臉蛋藏在他懷裡,膩膩糊糊的道:‘你自己才顛三倒四呢,不怕丑,還說人家!’”
其實這情緒是不對的。
有人可能要說了,小龍女是誤以為與自己相伴一晚的人是楊過,所以才會對楊過展現出無盡的柔情蜜意。
但退一步說,即便是楊過,這件事就是合理的嗎?
就拿黃蓉來說。
當年歐陽克在荒島之上要對她下毒手時,她的內心活動就很真實:“黃蓉四肢酸麻,就如給繩索縛住了一般,心中自悔:‘剛才我不舉劍自戕,現下可求死不得了。’霎時五內如焚,眼前一黑,暈了過去。”
她是十分重視貞潔的,甚至後來她與郭靖在密室中療傷,郭靖一時情難自控,她也表現得十分抗拒。

(郭靖、黃蓉劇照)
說是:“郭靖無法躲閃,只得道:‘我想抱着你,親親你。’黃蓉心中溫馨,臉上也是一紅,嬌美中略帶靦腆,更增風致。郭靖見她垂首不語,問道:‘蓉兒,你生氣了么?我這麼想,真像歐陽克一樣壞啦。’”
這才是一個正經姑娘面對“騷擾”時該有的態度,哪怕是自己的心愛之人,也不過做出越界之舉。
顯然,對於小龍女一個黃花大閨女而言,她在經歷了那件事之後的態度,略有幾分奇怪了。
甚至不止是那晚她對楊過的態度有些奇怪,就連後來她得知真相,並且追殺甄志丙直至重陽宮時,也依舊錶現得十分奇怪。
哪怕她在群雄面前表現得十分傷心,但很快又平復了心情,就這麼與楊過在重陽祖師的畫像面前拜堂成親了,彷彿曾經發生的一切都只是一場幻覺一般。
她這自我療愈的能力未免有些太強了,強到不像是個正常人。
是的,不像正常人,那就對了,金庸也從沒說過,她和你我一樣是個俗世之人,甚至金庸還特意借一燈大師之口提到了小龍女的為人。
三、看透真相的一燈大師
當楊過和小龍女遇上一燈、慈恩師徒時,那一燈大師聽了楊過夫婦一段同生共死誓言後,就對這二位晚輩十分佩服。

(一燈、慈恩劇照)
說是:“一燈自進木屋以來,第一次聽到小龍女說話,聽她這幾句話語音溫柔,而且心情平和,達觀知命,不禁一怔。他不知小龍女自幼便受師父教誨,靈台明凈,少受物羈,本想這姑娘小小年紀,中毒難治,定然憂急萬狀,自當與當年郭靖、黃蓉前來求自己救治時心情相似,那知說出話來竟是功行深厚的修道人口吻,心想:‘這對少年夫婦人間龍鳳,男的武功如此了得,女的參悟生死,更加不易,即是苦修了數十年的老僧老道,也未必有此造詣。’”
這即是真相,小龍女在“甄志丙事件”後表現得雲淡風輕,不是她為人輕浮,而是她並非俗世之人,沒有被那些俗念牽絆。
反倒是讀書的我們若是過於糾結此事,乃至為此感到意難平,那反倒不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