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爬出底層的最快方式:模仿曾國藩

2025年03月05日20:00:36 育兒 7669

曾國藩被稱為:半個聖人。

有趣的是,他的人生起點很低。

曾國藩生性駑鈍,一個秀才考了七次。

出身也普通,祖輩以務農為主,到了父親這一輩也不過是個鄉村塾師。

沒天賦、沒背景、沒資源,就是一個“三無”普通人。

但他卻憑藉個人努力,制定了日課十二條,完成了超凡入聖的變化,做到了立功、立德、立言。

曾國藩,是我們普通人最好的模仿對象。

洞見君特地從日課十二條里摘取了六條,分享給大家。

01

日課十二條里,排在首位的是:主敬。

曾國藩強調:敬。整齊嚴肅,無時不慎。無事時心在腔子里,應事時專一不雜。

一個人無論何時何地,都要認真地對待每一天、每一件事。

曾國藩每日起床後,會一絲不苟地把衣服穿戴整齊,捋順皺褶,保持“清明在躬”狀態。

他所有文書必親筆批閱,往往逐句圈點。

見客時如果覺得自己言語不夠誠意,便會自我反省。

以恭敬之心對人對事,是一種姿態,也是一種能力。

生活中,我們許多人潦草地生活,漫不經心地應付着工作,渾渾噩噩地過日子。

但如此敷衍人生,人生自然也會敷衍你。

真正厲害的人,會以一絲不苟的態度去對待每一天。

出門時,會穿戴得整潔乾淨;工作時,專心致志地處理手頭的事情;讀書時,會一詞一句地推敲。

古話說:清明在躬,氣志如神。

一個萎靡不振的人,不可能持有向上的力量。

保持清澈明朗的精神狀態,我們才能一直走在上坡路上。

02

一個人爬出底層的最快方式:模仿曾國藩 - 天天要聞

曾國藩中進士後,進入了翰林院。

這時候,他開始放鬆自我管理,天天晚上不睡,早上不起。

起來之後也不幹正事兒,成天就是串門,喝酒,聽戲,聊天。

到了三十歲那年,曾國藩決定要改變自己。

他給自己制定了早起的規矩:黎時即起,醒後不沾戀。

從那以後,他的生活又重新步入了正軌。

黎明時分的指針,丈量着一個人的自律程度。

喜歡晨起的人,往往會有更多的支配時間。

上天給每個人的一天都是24小時,但給這24小時賦予價值的是自己。

如果你每天比別人早起1小時,1年下來就是365個小時。

也就是說,每年你比別人橫空多出了整整半個月的時間。

如果把這些時間用來提升自身價值,自然會慢慢領先別人。

另外,習慣早起的人,在工作生活中會表現出更好的狀態。

創建湘軍的過程中,曾國藩給父親寫信說:營中吃飯宜早,此一定不易之理,系早起能振刷精神之故。

早起的人,作息健康,這使得他們一整天都精神飽滿。

我們常說:能控制早晨,方可控制人生。

任何想完成的事,在夢裡是不可能完成的,早起卻可以。

這也許看似是件小事,但日積月累中,會在一定程度上改變我們的人生。

03

一個人爬出底層的最快方式:模仿曾國藩 - 天天要聞

唐鑒是曾國藩的老師,曾提過一個建議:專治一經,一經通了以後其他經也殊途同歸。

曾國藩便按照這個方法實踐了下:

一本書還沒有讀完,不會再閱讀其他書籍。

看書時,從不會東翻西閱,而是每天必須圈點十頁,讀透讀爛。

曾國藩為此受益良多,在給自己兒子的家信中提及:讀書有一個耐字訣,一頁不懂不讀下一頁,今天讀不懂明天繼續讀,今年讀不通明年繼續讀。

閱讀的專註力,是這個時代的稀缺品。

一個人的專註度,決定了閱讀的深度,閱讀的深度又決定了他思想的尺度。

我不由想到前段時間,牛津詞典發布了年度熱詞“Brainrot——腦腐”一詞。

指的是,網絡上碎片化、低質量的內容,正在廣泛蠶蝕人們的心智狀態,導致大腦像“腐爛”一樣,出現一定的功能衰退。

我們現在太急,以為鼠標一點,就能“觀古今於須臾,撫四海於一瞬”,輕鬆獲得各種知識。

甘願沉浸於低密度的信息泡沫,一本書、一種理論、一個觀點想花幾分鐘就消化掉。

但碎片信息的簡單堆砌,不可能成為一個人的精神養分。

這時候,讀書不二,就是治癒腐腦的最好方式。

耐着性子,斟酌好每一句話,悟透每一頁內容,養成深度閱讀,才能真正做到以知識為階梯。

04

一個人爬出底層的最快方式:模仿曾國藩 - 天天要聞

孔子去參觀周王的祖廟,在大殿旁邊,有個小銅人。

這個小銅人很奇怪,嘴巴上貼着封條,背上還刻着幾個字:無多言,多言多敗。

話越多,禍越多,嘴越嚴,人越穩。

如果說話不知分寸,往往很容易惹來禍患。

曾國藩初入官場時,口無遮攔,得罪了不少上司同僚。

惹出禍事後,才給自己立下規矩:謹言。

他自此說話謹慎,每日在睡前,還要回想自己是否有言語不當之處。

《學言》里講過這樣一句話:多言,浮也;謔言,淫也;辯言,愎也;巧言,佞也。

多說多錯,唯有謹言慎行,方能無過。

管住嘴,是做人的修養,也是處世的智慧。

05

一個人爬出底層的最快方式:模仿曾國藩 - 天天要聞

曾國藩在年少的時候,身體虛弱,經常身患大小疾病。

他的父親就經常寫信叮囑:節勞,節慾,節飲食。時時當作養病。

人要節制操勞,節制慾望,節制飲食,時時刻刻都像養病時一樣地保養自己的身體。

曾國藩聽進了父親的勸誡,格外愛惜身體。

他吃飯很有規律,每頓飯只一菜一飯,只吃七八分飽,不暴飲暴食,不貪口腹之慾。

曾國藩為此獲得了一個“一品宰相”的美譽。

曾國藩因為深諳養生之道,憑藉這樣的羸弱身體,操持政務、創建湘軍、管理家族等,贏得了功名。

有句話說得好:健康若失,繁華皆虛;體魄猶存,希望可棲。

人只有查出疾病的那一刻,或許才會明白在健康面前,其他都是小事。

以往我們為了兜里有更多的錢,為了地位更上一層樓,為了奢華的房子、車子拚命奔波,不惜透支身體,日夜顛倒。

可等到身體垮了之後才頓悟,這是一種本末倒置。

只有頤養好身體,我們才有資格談抱負、說理想。

06

一個人爬出底層的最快方式:模仿曾國藩 - 天天要聞

孔子和弟子們在談論學習方法時,子夏提到一個觀點:

日知其所亡,月無忘其所能,可謂好學也已矣。

每天知道一些新知識,每月不忘記學過的舊知識,這可以叫作愛好學習了。

朱熹、錢穆等許多大家都很推崇這個學習方法,曾國藩更是把它當作修鍊準則之一。

曾國藩每天都會保持輸入,努力獲得一些新知:

每日楷書寫日記,反思自己的言行;

每日讀史十頁,學習古人如何為人處世;

每日記下自己在茶餘飯後與他人交談中受到啟發或有益的事情,分德行門、學問門、經濟門、藝術門。

積跬步,可以至千里,積小流,可以成江海。

人要時刻保持輸入,日日都有收穫,我們才會一步步靠近自己想要的目標。

學習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貴在積少成多,貴在持之以恆。

比如你可以每天掌握一個新的知識點,或學習一個新的思維模型,或是反思自身的一處不足。

今天比昨天更優秀,明天比今天更進步。

當我們一直堅持每天輸入後,未來的某一刻回頭看,會發現自己已經走了好遠的路。

曾國藩為了明確修身勵志的理念,把自己的號改為“滌生”。

所謂“滌”就是滌去過去不好的東西,“生”就是重新獲得新生。

曾國藩嚴格執行日課十二條,每一天都在更新自己,最終脫胎換骨,成長為一代完人。

可以說,他為普通人提供了一個切實可行的人生樣板。

我們只要跟着曾國藩學習,步步前行,日日不止,終有厚積薄發時,打破階層的枷鎖。

點個贊吧,與朋友們共勉。

育兒分類資訊推薦

聽見河西的千年心跳——《燕雲十六聲》原聲樂輯 - 天天要聞

聽見河西的千年心跳——《燕雲十六聲》原聲樂輯

黃沙漫卷的玉門關外,駝鈴與羌笛穿越千年時空,在《燕雲十六聲》的河西篇章中交織成一曲蕩氣迴腸的江湖長歌。這片連接西域與中原的蒼茫土地,正以聲音為經緯,編織着比刀光劍影更深刻的江湖敘事——河西原聲樂輯已於網易雲音樂全線上線,邀你以耳為舟,共赴一場穿透時空的音律奇旅
這3個地方越捨得,越有福氣 (精闢) - 天天要聞

這3個地方越捨得,越有福氣 (精闢)

在生命的漫漫旅途中,有人如園丁般精心培育着生活的花朵,而有人卻不經意間播下了荊棘的種子。生活的模樣,歸根結底,不過是“選擇”二字的映照。你的時間傾注於何處,你的成就便綻放在哪裡。以下這三個地方,若能學會捨得,有舍方有得,花費的時間,才算真正賦予了意義!
金庸為何讓黃蓉戰死,郭芙被俘?你看郭靖年輕時犯了何等罪過 - 天天要聞

金庸為何讓黃蓉戰死,郭芙被俘?你看郭靖年輕時犯了何等罪過

如果要讓你選出最喜歡的金庸小說是哪一部,你的答案會是什麼?儘管《天龍八部》《笑傲江湖》《鹿鼎記》這些金庸後期的作品更為成熟,但在多數金迷心中,最經典的一部應該是《射鵰英雄傳》,至於原因也很簡單,可以說金庸是借這部作品在武俠小說界站穩了腳跟,而這部作品的成功,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