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3日,深圳市政府新聞辦召開“打造最好科技創新生態和人才發展環境”新聞發布會。深圳市委科創委辦公室主任、科技創新局局長張林在會上透露,深圳為高校應屆畢業生來深求職提供免費住宿天數,將從7天延長到15天。
消息一出,網友紛紛表示“這果然很深圳”!深圳經得起這樣的褒獎,但也需要指出,為高校應屆畢業生提供免費住宿,這個政策在深圳其實已實施了12年。
早在2013年12月,深圳共青團就在全國率先推出了“青年驛站”,旨在為來深求職應屆畢業生提供7天免費住宿、就業幫助及城市融入服務。
現在,深圳為什麼要調整既定政策,從原來的7天延長到15天?這樣的動作中透露了什麼樣的信號?
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中,深圳承擔著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的重大使命。要實現這一目標,必須打造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人才制度體系。免費住宿政策的升級,正是這一制度體系中的重要一環,它與其他人才政策形成協同效應,共同構建起人才發展的良好生態。
具體而言,免費住宿政策看似簡單,實則解決了青年人才來深發展的一大痛點。對剛走出校園的畢業生來說,求職過程中的住宿費用不可小視,而15天的免費住宿期,既給予了求職者充分的適應時間,又降低了來深試錯的成本,充分體現了城市對青年人才的包容與誠意。
給高校應屆畢業生提供一定周期的免費住宿,這只是深圳攬才的一個小小側影。實際上高校畢業生來到深圳,從最初的求職,到就業到選擇創業,在人生的每一個重要階段,如果個人希望獲得援手,都可以在政策那裡找到自己亟須的內容。依賴這種系統化的政策設計,深圳讓人才想來,來了也留得住。
其實,亮出“安居大招”的不止深圳,從廣州的“求職驛站”到佛山、東莞的“拎包入住”,珠三角多個城市紛紛為人才提供從短期落腳到長期安居的全方位保障。
此前,廣東全省高質量發展大會提出以“粵聚英才、粵見未來”為主題,實施“百萬英才匯南粵行動計劃”,吸納100萬高校畢業生來粵就業創業,現在,深圳等城市的行動與高質量發展大會所提出的要求相呼應,共同展現出了廣東在人才戰略上的雄心。
自改革開放以來,勇為人先的廣東已被公認為發展高地。而今,種種攬才的大手筆表明,求賢若渴的廣東將人才視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第一資源,致力於通過吸引人才來提升科技創新能力、產業競爭力,打造人才高地,為經濟社會的持續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活力。
當下,全國各地都在不拘一格廣攬人才。比較一下不難發現,深圳乃至廣東延攬人才措施具有一些突出的亮點。
首先,政策覆蓋面廣,既包括高校應屆畢業生,也包括各類高層次人才和創新創業人才。其次,政策力度大,不僅提供住房保障,還涉及資金支持、項目扶持等多個方面。此外,政策還具有很強的靈活性和可操作性,能夠根據人才的實際情況進行個性化定製。這些亮點使得深圳乃至廣東的人才政策在國內外具有較高的競爭力。
未來要吸納更多人才來粵就業創業,仍有諸多方面需要注意與發力。
科學的評估不可或缺。一方面,通過大數據分析,精準把握人才需求,以便及時調整政策重點。另一方面,適時建立政策效果的跟蹤評估機制,以確保政策紅利惠及真正所需要的人。
人才服務體系還要進一步完善。要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鼓勵社會力量參與人才服務,這樣有利於讓人才政策的實施更具效率。
用超常規措施引才育才,讓年輕人在粵安居很重要,也要努力降低創業的門檻,使“小而好”的企業更容易脫穎而出。這個過程中,健全促進科技創新的多層次金融服務體系尤為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