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言
許多家長都有過類似的經歷:孩子總是喜歡把新奇的東西往嘴裡放,這是他們探索世界的一種方式。但也正因此,家長需要格外注意孩子的安全。
01
3歲女孩誤吞乾燥劑,奶奶的“兩個果斷”救下了她
張奶奶應兒子和兒媳的要求進城幫忙帶孫女。3歲的囡囡是個活潑好動的小女孩。
疼愛孫女的張奶奶,平時總是會買很多零食放在家裡,囡囡想吃就隨便拿。

一天,張奶奶正在收拾房間,突然聽到囡囡在客廳里大哭,趕忙跑過去查看情況。
她發現囡囡嘴角帶着白色粉末,而桌上的零食乾燥劑包裝已經被撕開,顯然囡囡誤吞了乾燥劑。
張奶奶冷靜下來後,立刻檢查乾燥劑的類型。她發現是生石灰乾燥劑,立即給囡囡餵了一定量的水,並迅速將孩子送往醫院。

醫生檢查後表示:“處理得很專業,這樣的應急反應很關鍵,減少了對孩子的傷害。”
張奶奶的應急反應得到了醫生的肯定,而囡囡也因為得到了及時處理而沒有受到嚴重傷害。
這次事件再次提醒我們:學習應急知識,隨時為可能發生的意外做好準備,是每一位家長的必修課。
02
孩子誤吞乾燥劑,家長應該如何處理?
孩子誤吞乾燥劑的情況並不罕見,家長需要根據乾燥劑的類型採取正確的應急措施。

生石灰乾燥劑
生石灰乾燥劑多為粉末狀,遇水會發生放熱反應。如果孩子誤吞,家長可以按照以下步驟處理:
喂水稀釋:給孩子喂水,可以按照10毫升/體重(公斤)的比例,總量不超過200毫升,以防孩子嘔吐。水能稀釋生石灰產生的熱量,降低對胃黏膜的刺激。
及時送醫:儘快將孩子送往醫院,由專業醫生進一步檢查和處理。
硅膠乾燥劑
硅膠乾燥劑多為圓形顆粒,無毒無味。如果孩子誤食,不必過於擔心:
觀察狀態:硅膠乾燥劑對人體無害,不會被消化,會隨排泄物排出體外。但家長要觀察孩子是否有嘔吐或不適現象。
保持鎮定:無需特殊處理,通常不會造成嚴重後果。
氯化鈣乾燥劑
氯化鈣乾燥劑多為塊狀,具有一定的刺激性,但毒性較低。
喂水緩解:讓孩子喝適量水稀釋刺激感,但要避免過量。
密切觀察:雖然氯化鈣傷害不大,但家長仍需留意孩子的情況,必要時就醫。
03
如何預防孩子誤吞危險物品?
誤吞乾燥劑只是孩子居家安全隱患之一,家長需要從日常生活中採取措施,為孩子營造安全的成長環境。

妥善存放危險物品
家裡的零食、藥品、清潔劑等物品都可能成為孩子誤吞的目標。家長應將這些物品放在孩子夠不到的高處,或者鎖在柜子里,避免孩子接觸。
使用安全裝置保護孩子
防觸電裝置:家裡的插座和排插應裝上防觸電保護裝置,避免孩子因好奇觸碰而觸電。
防護墊:傢具的尖銳角可以裝上防護墊,防止孩子跑動時磕碰受傷。
教育孩子辨識危險
從小教育孩子什麼東西不能碰、不能吃,比如告訴他們乾燥劑的危害性。
雖然孩子年紀小,但通過反覆強調和引導,能夠逐漸提高他們的安全意識。
04
家長如何提升應急處理能力?
作為孩子的第一道保護屏障,家長的應急能力至關重要。以下是幾條提升應急能力的建議:
學習急救知識
家長可以通過書籍、視頻或線下培訓課程學習急救知識,如心肺復蘇、異物卡喉處理等,為意外發生時做好準備。

定期更新知識儲備
意外傷害的處理方法隨着醫學的發展不斷更新,家長應定期學習新知識,避免因方法過時而延誤救治。
準備家庭急救箱
在家中常備急救箱,包括醫用酒精、紗布、消毒液、創可貼等,以備不時之需。同時,在顯眼的位置張貼應急電話,比如120急救電話。
果媽寄語
孩子的好奇心雖然可愛,但背後也隱藏着許多潛在的危險。家長不僅要在日常生活中為孩子創造一個安全的環境,還要學會應急處理知識,隨時應對突髮狀況。像張奶奶一樣,“兩個果斷”不僅是智慧的體現,更是對孩子生命的最大保護。
孩子的健康成長是家長最大的心愿,讓我們從現在起行動起來,共同守護孩子的安全。
©圖源網絡|侵刪
作者簡介:果媽,家庭教育指導師,專註分享育兒知識、親子教育經驗、婚姻家庭感悟,歡迎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