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為自己充電的最好方式

2025年01月16日20:40:40 育兒 7695

商業諮詢顧問劉潤談及一件事。

過去的一年裡,他跟許多創業者在聊天時,他們都會說同一句話:太累了。

這些人像是電池沒電了一樣,陷入了一種心力缺失的狀態。

因此,劉潤特地拜訪了上海交通大學研究生命科學的仇子龍教授,請教了一個問題:如何給自己充電?

仇子龍教授說了四個自我充電的方法:多巴胺充電法、內啡肽充電法、血清素充電法、催產素充電法。

2024年,不止創業者,每一個普通人都過得很疲憊。

因此,洞見君也希望這四種補充能量的方式,可以讓朋友們在新的一年裡能量滿滿。

01

多巴胺充電法

多巴胺被稱之為慾望激素。

當你打遊戲、刷視頻、看小說時,大腦皮層就會分泌多巴胺能帶來短暫愉悅。

很多人覺得多巴胺是廉價的毒藥。

它讓我們毫不費力地沉淪在一些垃圾快樂里,消磨了意志,也荒廢了時間。

因此,有人視多巴胺為洪水猛獸,抗拒着、遠離着。

但就像余華給現代的人的勸說:允許自己偶爾墮落下。

一味地以高標準要求自己,逼着自己往前沖,最後只會換來身心勞累。

人,不是機器。

允許自己虛度時光,讓緊繃的神經鬆弛,偷得半日浮生閑,我們才能真正去感受日子。

村上春樹一直被當作自律的榜樣。

但他卻有一個愛好:喜歡喝酒。

他曾說,結束一天的正確方式是:“從電冰箱取出冰塊,做了一大杯加冰威士忌,又放了少許蘇打。然後脫衣上床,靠在床背上一小口一小口地喝起來。”

他寫稿結束時,會開一瓶威士忌犒勞下自己;看書時也會開一瓶冰爽的啤酒,一邊看書一邊大口喝着酒。

那時候,他住的地方每月回收一次空瓶空罐,所以他每一個月才整理一次那些酒瓶。

一個月下來,紅酒、威士忌、伏特加的瓶子和啤酒罐積攢了很多,他兩手拎着也要跑兩趟。

監視扔垃圾規矩的婦人每次遇到他,都會說:喝得不少啊。

村上春樹把喝酒這事當作他人生中的“小確幸”。

他認為:沒有這種小確幸,人生不過像乾巴巴的沙漠。

人無癖,不可交;人無癖,不快樂。

很累很累的我們,偶爾躺平下,短暫沉淪下,內心的能量才不至於被耗竭。

你忙活了一整天工作後,在遊戲里痛痛快快地廝殺一把,這並不過分。

你風塵僕僕地出差大半個月,回來找幾個朋友打打牌放鬆下也未嘗不可。甚至,當你精疲力盡時,追下《霸道總裁愛上保姆》的無腦短劇也挺好的;當你難過時,放縱地吃一頓熱量大餐,這也很能治癒自己。

人這一輩子,要學會怎麼去追逐,更要學會怎麼去休息。

在新的一年裡,無論日子多忙,請容許自己有消磨的時間,那些再簡單的快樂都能給到前行的能量。

2025年,為自己充電的最好方式 - 天天要聞

02

內啡肽充電法

曹林教授曾在《奧森日記》一書中,記錄了自己通過運動療愈身心的全過程。

他在40多歲時,他對周遭一切都失去興趣,親情淡漠,對事業也毫無熱情,內心一片灰暗。

後來,在護士長的建議下,他開始跑步。

從來不運動的他,起初跑一個400米就氣喘吁吁,腿腳酸疼得不聽使喚,有好幾次都想放棄。

但是,他還是一直堅持下來,不斷地挑戰極限,從1000米到2000米。

那種完成目標後的愉悅感,讓他沉浸其中。

在不斷奔跑的過程中,他的精神不再低迷,內心不再愁苦,慢慢地把自己從抑鬱的深淵裡拉了出來。

回望那段經歷時他說:“原來對未來那種無望無助的情緒改變了,心裡的大石頭沒有了,變得平和清爽多了。”

這其實是“跑步者的愉悅感”,源自內啡肽的補償機制。

內啡肽,有着“愉快的荷爾蒙”的稱號,當你熬過痛苦時期,堅持完成任務後,就會收穫巨大的滿足感。

奮鬥之後的快樂,自律後的愉悅,都是內啡肽在起作用。

房琪有一年給自己定了一個目標:要寫完一本書。

如果要實現這個目標,她每天得抽出4小時寫作。

剛開始的時候,房琪總會忍不住看手機,打開裡面的遊戲和社交軟件。

有時,她也會想着跟朋友出去逛街吃飯。

但是這些她都忍住了,卸載了軟件,謝絕了拜訪,自己一個人一坐就好幾個小時,絞盡腦汁地斟酌句子。

這段時期,又痛苦又折磨人,但是一年後,房琪順利完成寫作計劃時,那種成就感、喜悅感難以言表。

痛並快樂着,這就是內啡肽的特質。

當我們培養一個習慣、追逐一個目標時,可能過程是痛苦的,但是堅持下來,那種內心自然而然產生的快樂是悠長的。

比如制定兩周看完一本好書的目標,每天看個二三十頁,等看完合上最後一頁的時候,你內心會充盈着知足感。

或者你想要鍛煉身體,可以先試試每天早上做個10個俯卧撐,堅持一個月後你會忍不住給自己豎起大拇指:我竟然堅持下來。

2025年,未必會比2024年容易。

但人生關關難,關關過。

你多克服一個困難,多完成一個目標,內心就多一分喜悅,生活就多一點姿彩。

2025年,為自己充電的最好方式 - 天天要聞

03

血清素充電法

英國綜合心理治療師喬納森·霍班在一次諮詢的時候發現,心理諮詢師的房間如果被布置得灰濛濛的,毫無生氣,來訪者在這種環境里總是很不自在,不願意接受治療。

他想:如果把封閉的空間變成戶外開放的樹林和公園,人們會不會更容易打開心扉呢?

之後,他創立了“散步療法”,把在自然中散步與心理治療結合起來,在針對焦慮、抑鬱、成癮、憤怒管理、壓力管理等方面的諮詢中都取得了明顯的效果。

喬納森說:“大自然是我心中的萬能之母,它引導我,容納我,培育我,從而幫助我度過人生的艱難時刻。”

大自然之所以能療愈身心,是因為我們與大自然互動時,會提高血清素釋放的水平。

血清素水平越高的人,抑鬱程度就越低。

當我們置身於大自然里,聞着花草的清香,聽着鳥兒的啼叫,心情自然就會變好。

每一縷吹拂在臉上的春風,每一束打在身上的陽光,每一口呼吸的新鮮空氣,都能滋養心靈。

作家畢淑敏在《旅行是一味草藥》中,談到一位女白領的故事。

這位女白領因為長期遭受抑鬱症折磨,整個人變得鬱鬱寡歡。

在畢淑敏的建議下,她出發去海南旅遊。

一個月之後她回來了,整個人變得神采奕奕。

見到畢淑敏,她就迫不及待地分享自己在海南遇到的颱風,狂風夾着暴雨,掀起驚濤駭浪。

在大自然的威力下,她第一次感受到了生命的珍貴。

隨後她又去了西北,西北荒涼的美和夜空閃爍的群星,讓她感受到了生命的美好。

雖然她整個人被曬得黝黑,但臉上的笑容卻比以往多了。

這個長期被抑鬱籠罩的女孩,在清脆的鳥鳴聲中,在清風明月中,治好了自己的抑鬱症。

有時,我們要學會給自己疲憊的身心放個假,走出格子間,走向自然,汲取天地間的能量。

作家毛姆說過:一個人能觀察落葉、鮮花,從細微處欣賞一切,生活就不能把他怎麼樣。

新的一年裡,請別再把自己悶在家裡。

鬱鬱寡歡時,可以去聽蟲鳴鳥叫,去看一朵花的綻放;迷茫無助時,可以在草原上奔跑,可以在海邊賞日出日落。

自然里的能量會沖刷你心中的鬱氣,讓你覺得一切皆是小事,生活可期待。

2025年,為自己充電的最好方式 - 天天要聞

04

催產素充電法

你知道小孩子為什麼會喜歡抱抱嗎?

因為孩子在獲得擁抱時,大腦會分泌大量的催產素,給他帶來幸福。

催產素又被稱為愛的激素,當我們感到與人鏈接時就會釋放出來,讓人感到持久的平靜和安全感。

人,是社會性動物。

在與家人的鏈接中,與朋友的交往中,我們會獲取源源不斷的能量。

外科醫生潘菲爾德,被譽為世界外科神經先驅。

剛參加工作那會,他有一個習慣,就是會在休息時間給母親寫信。

每寫完一封,他都感覺身心愉悅,心中的負能量會一掃而空。

日子很苦,我們要學會從親近的人得到慰藉,而不是獨自舔舐傷口。

你很累很痛苦時,不妨跟父母談談心,他們永遠是你的後盾;

你陷入迷惘時,可以跟朋友們聊聊天,也許他們的隻言片語可以為你解惑。

人與人之間的溫度,永遠是最好的止疼葯。

宋丹丹曾經歷過人生中最灰暗的時刻。

36歲的她婚姻破裂,情緒崩潰到一度想要自殺。

有天早晨,天已經大亮,她卻並沒有起床拉開窗帘,而是想着怎麼結束生命。

突然她接到多年好友倪萍打來的電話,倪萍問她在幹嗎?

宋丹丹躺在床上,流着淚說自己想死,倪萍接過話說:“你先別死了,先到我家來給我擦地吧。”

宋丹丹趕過去以後發現,倪萍並不是真的想讓她幫忙打掃衛生,而是做好了飯菜等她,請她吃飯,和姥姥一起安慰、鼓勵她。

那段時間,倪萍給了宋丹丹很多精神上的安慰,鼓勵她振作起來,重新開始生活。

回憶起這段往事,宋丹丹充滿感激地說道:“在我人生最困難、最坎坷的時候,她給我特別大的支持,陪伴我走出了最為黑暗的時光。”

人生,是關係的交響。

沒有人是一座孤島,每一個人會在舒服的關係里得到治癒、得到成長。

新的一年裡,別再孤軍奮戰了。

這世上,在乎你的人有很多,當你開口傾訴時,他們一定會理解你、包容你、守護你、成就你。

清華大學心理系彭凱平教授,在《活出心花怒放的人生》一書中,也介紹了這四種存在於我們大腦里的“快樂神經”:

多巴胺、內啡肽、血清素、催產素。

因此,彭凱平教授在書里一直強調一個觀點:幸福力是可以修鍊出來的。

2025年無論生活多麼不容易,請不要忘記給自己充電,主動去尋找能量、去補充能量。

點個贊吧 ,希望朋友們在新的一年裡,且行且從容,且行且幸福。

育兒分類資訊推薦

金庸為何讓黃蓉戰死,郭芙被俘?你看郭靖年輕時犯了何等罪過 - 天天要聞

金庸為何讓黃蓉戰死,郭芙被俘?你看郭靖年輕時犯了何等罪過

如果要讓你選出最喜歡的金庸小說是哪一部,你的答案會是什麼?儘管《天龍八部》《笑傲江湖》《鹿鼎記》這些金庸後期的作品更為成熟,但在多數金迷心中,最經典的一部應該是《射鵰英雄傳》,至於原因也很簡單,可以說金庸是借這部作品在武俠小說界站穩了腳跟,而這部作品的成功,離
三月初九吉祥日:勤懇持家三件事,春韭盈門好運來 - 天天要聞

三月初九吉祥日:勤懇持家三件事,春韭盈門好運來

農曆三月初九在民間傳統中是一個充滿吉祥寓意的日子。古人通過觀察自然規律和生活經驗,總結出“1要勤,2不倒,3要吃”的習俗,寄託了對美好生活的期盼。這些習俗看似簡單,卻蘊含著深刻的生活哲學,值得現代人細細品味並實踐。
《四季輪迴里的思念》 - 天天要聞

《四季輪迴里的思念》

晨曦微露,第一縷光悄然穿透薄霧,我又一次徘徊在熟悉的小徑。路邊的花草掛着晶瑩露珠,彷彿我心底欲滴的思念。每一步,都似踏在回憶之上。曾幾何時,也是在這樣的清晨,身旁有你溫暖相伴,如今卻只剩我形單影隻。我徘徊了一個又一個晨曦,期盼着轉角處能突然出現那熟悉的身影。
不喜歡出門,可以一整天在家裡的,多半是這3種人 - 天天要聞

不喜歡出門,可以一整天在家裡的,多半是這3種人

有些人忙碌起來,彷彿永不停歇的陀螺,可以一月甚至幾月都無暇休息;而有些人一旦閑下來,便彷彿與世隔絕,可以很長時間都不踏出家門一步。在你的生活中,是否也有這樣的人呢?他們一旦有了閑暇時光,便不喜歡出門,不願意參與社交活動,寧願一整天都待在家裡。其實,他們大多屬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