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一點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最近開始早起。
蓋因福州的秋天要來了,可以晨跑了。
是的,在北方又北方的茶友們即將面臨大雪的時候,我們,正在經歷無數次的入秋失敗。
而福州的天氣也正如同一位契而不舍的創業者,在不斷地嘗試入秋和不斷地入秋失敗中,砥礪前行。
早晨的風有點微冷,披上披肩,套着舒適的T恤裙,在樓下附近三公里的範圍內,遛了一次彎。
那些街景,是大學剛剛畢業時,拿着簡歷四處找工作時,最為熟悉的。
一家一家的寫字樓,上上下下無數次,只為了得到一次面試的機會。
無數次被拒絕的背後,是一個個看似統一卻又流於傳統的問題,你是學法律的,為什麼不去當律師?
這些公司不錄用村姑陳的理由,竟然是大學的專業。
她們覺得不對口。
金牛座的不服輸勁被徹底激發,最後我去做了銷售,穿着職業裝,每天的工作就是掃樓、陌拜、談單子。
在母上大人的眼中,那是一段暗無天日的日子。
她一個在體制內呆了一輩子的人,完全無法理解有人竟然放棄大好的機會不進體制內,而選擇去做朝不保夕的工作。
每天必過的賢南路拐角,有聚春園的一家檔口,我曾經無數次去買他家的外賣烤鴨架,和李麻花一起,當中午飯的葷菜。
肉已經被片下來做了烤鴨的主料,鴨架留下來沒用,扔掉又可惜,於是放到外賣的檔口來賣。
買一份米飯,一份青菜,配上烤鴨架,有葷有素,就是兩個剛入社會的大學生的豐盛午餐。
因為永遠在路上,希望在前方,所以根本不覺得這樣的日子苦。
快樂又打打鬧鬧地吃完,快速補個妝,再去掃樓,做陌拜。
後來因為特殊的機緣,去了雜誌社上班。
然,那段天天打了雞血一般早起做單的日子,已經深深地烙印在了村姑陳骨髓里,再也抹不去,擦不掉。
當時老吳曾經問過村姑陳,你為什麼這麼拼?
我笑,因為家裡沒生男孩啊,我要讓父母有安全感。
老吳媽媽生了四個兒子,他排第四,家裡的擔子永遠不會落到他的頭上,於是這傢伙浪蕩半生,至今悠閑度日,每天的工作就是從四書里思考自己從哪來,要往哪裡去。
無病呻吟。


《2》
老吳最近去了武夷山。
沒兩天,興奮地來八卦。
說,武夷山可怪了。現在一些正岩的茶農都說自己是半岩的,反倒是半岩和外山的拚命說自己是正岩的。
聽了不由一怔,接着又釋然。
這輕描淡寫的一句話,其實道盡了這一年武夷山的滄桑變化。
不能說是巨變,但確實是令人唏噓的。
曾幾何時,小部分正岩的茶農是很傲嬌的,傲嬌到,躺在家裡富貴就能從天而降。
武夷岩茶風生水起這十來年,大家不再熱衷於售賣茶青,不再拘泥於售賣毛茶,而是轉頭,向精製岩茶發起了進攻。
無論從前做沒做過精製岩茶,也無論這門技術自己學不學得來,學不學得會,一律,熱火朝天地幹起來了。
自己懂焙火的,自己建焙房自己焙,正岩茶青耐造,怎麼焙都不會太難喝,大不了便宜一點也能賣得掉。
學不會或者不想學的,一年幾萬塊錢,請一個師傅來家裡焙,也一樣能做成精製岩茶。
學而優則仕,賣精茶賣幾年之後,思量着可以做品牌了,於是註冊一個商標,開啟了招商加盟之路,在全國各地開張無數加盟店,過起了收取加盟費的富貴生活。
據某直播間的姐姐說,她最旺的時候,在全國有一千多家加盟店。
村姑陳悄悄算了一下,一家店按最低十萬塊錢計算,一千家店,年收入就是上億元。
好傢夥,一個小目標輕鬆到手。
難怪那些年,正岩的茶農們紛紛搶灘開店,創立品牌,開啟加盟。
沒事去天心村裡走一走,尋常的道路旁邊,一溜全是豪車,包括但不限於馬莎拉蒂.....
入夜的天心村就更熱鬧了,沿路的那一排房子外牆上,亮眼到幾近光污染的燈箱廣告牌,如龐然大物一般林立,連屋主的手機,也赫然在上。
亮堂堂的一串電話號碼,彰顯着渴切的銷售慾望與變現之心。
繁榮而富強。


《3》
那時候去村裡喝茶,除了相熟的幾戶人家,比如村花家,比如胡歌家,比如于和偉家,比如胡一刀家,其它的人戶,基本上不太招待客人。
瑩老師臉皮厚,帶我們去了某招商加盟大戶的家裡,硬生生把正在焙茶的品牌創立者拉出來喝茶。
彼時這位創立者已經在福州的各大寫字樓的電梯廣告,各小區的車閘廣告上,露臉多時,小有名氣。
我們在他家裡喝了好幾款肉桂,臨走的時候,覺得喝了半天,叨擾人家良久,不好意思,遂指了其中一款肉桂,買了一斤。
4500元。
拿回家發現怎麼泡都很澀。
李麻花說可能還沒退乾淨火,再退一退再喝。
一放半年,再泡,還是澀。
只能送給老李當了工作茶——拿個大保溫杯,扔幾片葉子進去的那種泡法,倒是不澀了。
後來我們一直疑惑,為何這麼貴的茶連澀味都去不掉,是工藝沒達標么。
瑩老師一言驚醒夢中人,現在這個牌子加盟正火着呢,茶都不夠加盟商們賣的,哪裡還會精心細作。
做做差不多就趕緊發到全國的店裡去了。
聽完真心替這個品牌感到危險重重,品質才是品牌屹立不倒的不二法門,誰都無法在品質上面偷工減料,否則,必將被反噬。
果真,時至今日,這個品牌的加盟商們雖然仍舊在開着店,但風光已經不如從前了。
至少,路牌燈箱電梯停車場的廣告,已經停掉不做了。
留下的加盟商們估計也是從前就加盟了的,多年下來積累了足夠的客源,不賣這個品牌的茶也有別的茶可賣。
若自己另創個品牌,也不夠響亮,不如仍舊頂着這個老牌子,蠻開着。
至少前幾年還是很有知名度的。


《4》
銷量不比從前的時候,打折是唯一的出路,這是一眾不懂銷售的人的基本思路。
當然他們也會這樣去執行。
但大家也是要保住品牌的,畢竟茶商可以轉頭去賣服裝,但茶農祖祖輩輩就守着這一畝三分地,改弦更張太過於傷筋動骨,不能輕易嘗試。
這便有了折衷的做法:換山場。
正岩茶自降為半岩茶,核心山場自降為非核心山場,這樣便可以合理地降價,合理地打折,合理地多賣一些茶出去,減輕倉庫的庫存壓力。
並且,因為自降了山場,還保住了正岩山場的價格,萬一不久之後價格回歸,這些茶自然還能回到正岩茶的價格體系內,重新成為萬眾矚目的核心岩茶。
能屈能伸,賺錢和面子,兩不耽誤。
果真是高招。
這種情況,其實也實惠了消費者。
畢竟,用半岩的錢就能買到正岩的茶,何樂而不為呢?
只是,也不能盲目樂觀,買茶的時候還需擦亮眼睛,不要貪便宜而輕易入手。
畢竟,也有可能那半岩茶,它真的就是半岩的,不是每個人都撐不住,也有實力強勁可以不靠降價熬過寒冬的人。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
誰是誰的獵物,還很難說。
原創不易,如果您覺得這篇文章對您有幫助,請幫忙點個贊。
小陳茶事村姑陳,專欄寫手,茶行業原創新媒體“小陳茶事”主筆,已出版白茶專著《白茶品鑒手記》,2016年-2020年已經累計撰寫超過4000多篇原創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