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多歲的70後,如果你只有一個孩子,要逼自己儘早完成3件事​

2024年11月18日22:53:06 育兒 1966

上周末,我參加了一次老同學聚會,大家坐在一起,互相問起生活和家庭。

酒過三巡,話題慢慢從工作聊到了未來的打算。

我們這一代人,70後,大多已經五十齣頭。雖然臉上掛着歲月的笑紋,但內心的焦慮卻在不經意間流露出來——未來的二三十年,我們應該怎麼規劃?

尤其是那些只有一個孩子的同學們,普遍感到一種深深的無力感。

大家都在想,如何讓自己不成為孩子的負擔?

如何在暮年依舊保持尊嚴與快樂?

五十多歲的70後,如果你只有一個孩子,要逼自己儘早完成3件事​ - 天天要聞

說真的,這場聚會讓我開始認真思考自己未來的生活。

朋友們的憂慮,不僅是他們的,也是我的。

說到底,我們這代人身上背負着太多期望和責任,這份責任有些來源於父母,有些來自於孩子,但更多的,是對自己的不安。

我們70後這一代,可以說經歷了從物質匱乏到經濟騰飛的巨大社會變遷。

從小被教育要艱苦奮鬥、吃苦耐勞,努力考大學,找穩定工作,娶妻生子,步入“標準的人生軌道”。

在80年代,我們趕上了獨生子女政策,絕大多數家庭只有一個孩子。

那時父母們的願望簡單而樸素,只希望孩子平安長大,有出息就更好了。

可是等到我們自己當了父母,才發現,獨生子女這條路看起來很美好,走起來卻是充滿挑戰。

有了孩子之後,我們的生活重心全部轉移到他們身上,不知不覺中,孩子的未來也成了我們最大的期望。

而今,我們的孩子大多已經大學畢業,走上了工作崗位,或是成家立業,但我們卻開始為自己的老年生活感到焦慮。

未來三十年,獨生子女家庭如何應對老齡化的問題,成為了擺在我們面前的現實課題。

我想給和我一樣的70後父母一些建議,尤其是那些只有一個孩子的家庭。請逼自己儘早完成以下三件事:

1. 趁早規劃個人養老,避免老年破產

老張是我多年的朋友,他和妻子都是普通的工薪階層,獨生女兒大學畢業後在大城市工作,收入穩定。

老張總覺得自己這些年攢下的錢就是給女兒的後盾,無論是買房還是成家立業,他都毫不猶豫地把積蓄拿出來支持。

然而去年,老張因為身體健康問題不得不提前退休,失去收入來源的他開始意識到,自己似乎低估了養老的成本。

獨生子女父母最大的風險之一就是“老年破產”。

年輕時把積蓄都用來支持孩子,等到自己年老時,卻發現沒有足夠的養老金來保障生活。

尤其是在獨生子女的家庭,孩子在面對父母的養老問題時往往心有餘而力不足。

因此,趁我們還有收入和精力,一定要為自己規劃好養老的資金安排。

這不僅僅是為了自己,也是為了不給孩子增添額外的負擔。做好財務獨立,才是對子女最大的支持。

2. 儘早放下控制欲,學會和孩子保持適當的距離

很多朋友都捨不得讓孩子吃苦,總覺得自己辛苦了一輩子,孩子就不應該再走自己走過的彎路。

於是,從孩子小到學習生活,大到職業選擇,父母們總是試圖給予最大的干涉和幫助。

曾經,我的一位同學的兒子因為高考失利,想要去學一門手藝,但這位同學硬是讓他重讀了一年,結果孩子壓力倍增,最後依然沒有考上理想的學校,甚至對學習徹底失去了興趣。

其實,我們越是緊緊抓住不放,越容易讓孩子感到窒息。

獨生子女在成長過程中,常常承受着來自父母過多的期待與關愛,這種壓力有時甚至成為他們難以自立的阻礙。

我們必須學會儘早放手,允許孩子經歷失敗與挫折,讓他們學會獨立生活。

這不僅是讓他們成為一個成熟的成年人,也是為我們自己老年生活的安心埋下伏筆。孩子獨立了,我們的心才能真正放下。

3. 儘早調整心態,放下對孩子的高期望

我們這代人對孩子的期望很高,總是希望他們能比自己過得好,能在社會中獲得成功和地位。

然而,這種期望往往成為了孩子和我們自己的一種沉重的負擔。

有位朋友的兒子畢業後進了一家普通公司做文員,他的父母卻對他的工作很不滿意,三天兩頭給他找“更好的機會”,還不停地催促他考公務員。

結果,兒子最終辭職在家,和父母的關係也變得緊張起來。

放下對孩子的高期望,學會欣賞他們的生活方式,或許才是我們最需要做的調整。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節奏和追求,我們不能用自己的標準去衡量他們的幸福。

調整心態,不僅僅是為了孩子的成長,也是為了讓自己能夠輕裝上陣,享受未來的生活。

學會放手,才能讓孩子真正成長,也才能讓自己在老年的生活中找到屬於自己的樂趣。

人生沒有後悔葯,我們能掌控的只有自己。

在未來的二三十年里,希望我們每一個70後父母都能為自己做好規劃,趁早完成該完成的事情,給孩子一片自由成長的天空,也給自己一個有尊嚴的晚年生活。

做好當下能做的事情,其他的就隨緣吧。

孩子有孩子的人生,我們也有我們的人生,學會為自己而活,才能在歲月的長河中,真正找到屬於自己的寧靜和快樂。

育兒分類資訊推薦

人啊,別虧待自己!(渡了無數人) - 天天要聞

人啊,別虧待自己!(渡了無數人)

你是不是經常可能得到別人的關注,你是不是經常去討好和迎合別人,你是不是總看別人的臉色生活,你是不是一直都忍氣吞聲,你是不是什麼都不敢為自己爭取等等。
中國的孩子最缺什麼? - 天天要聞

中國的孩子最缺什麼?

今天的中國孩子缺什麼,答案似乎就藏在熱得燙手的教育現實里:孩子們被知識和技能塞得滿滿當當,課表沒有縫隙,大腦沒有空隙。他們能把唐詩倒背如流,能把奧數題解得飛快,但當被問到“你想做什麼”“你的感受怎樣”時,眼中卻常浮起一片茫然。
你罵孩子,他不會停止愛你,卻會停止愛自己 - 天天要聞

你罵孩子,他不會停止愛你,卻會停止愛自己

今天咱們聊聊這事——家長罵孩子,幾乎是育兒里最扎心又最容易被忽略的一個話題。場景都太熟悉了,是不是?孩子寫作業磨蹭,"慢死了!你就不能麻利點?"考試考砸了,"看看人家小紅!再看看你!你長沒長腦子?"不小心打碎杯子,"整天毛手毛腳的!凈給人添
暑假孩子撒歡,牙齒“報警”怎麼辦?收好這份專業“急救包” - 天天要聞

暑假孩子撒歡,牙齒“報警”怎麼辦?收好這份專業“急救包”

暑假是孩子放飛自我的歡樂時光,卻也暗藏牙齒“驚魂”風險!遊樂場追逐、球類碰撞、摔個跟頭……瞬間可能上演“飛牙驚魂”,更別提深夜娃突然疼得打滾哭鬧!提前做好防護準備,中山大學附屬口腔醫院專家提供的這份“暑期護牙救命指南”請收好!驚魂時刻!牙齒遇襲怎麼辦?暑假=放飛季?小心牙齒上演“驚魂記”!孩子的牙齒...
孩子打鼾、口呼吸暗藏“毀容”風險!暑期成干預黃金期 - 天天要聞

孩子打鼾、口呼吸暗藏“毀容”風險!暑期成干預黃金期

“7歲男孩陽陽因長期打鼾未治療,腺樣體肥大堵塞90%氣道,最終發展為極重度睡眠呼吸障礙。”珠江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中心副主任醫師陳帥君教授近日接診的案例引發關注。專家提醒,我國12.5%的兒童患有睡眠呼吸障礙(OSA),長期口呼吸不僅會導致“腺樣體面容”等不可逆畸形,更會影響身高、智力發育。暑假來臨,3-6歲兒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