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很聰明的人,也會淪為“底層人”,這是我見過最好的答案

2024年04月07日15:32:26 育兒 5000

老子說:“九層之合,起於壘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在我們的印象中,一個聰明的人,是可以一步一步走向高處,抵達夢想的彼岸的。

但認真觀察一番,就會發現,很多聰明的人,在社會底層,乾著最苦最累的活,收入也很少。

分明是有一技之長的人,也讀了很多書,父母也打下了一定的基礎,但還是無能為力。

想一想,為什麼很聰明的人,也會淪為“底層人”?答案很現實,別不承認。

為什麼很聰明的人,也會淪為“底層人”,這是我見過最好的答案 - 天天要聞

01

有小聰明的人,聰明反被聰明誤。

北宋的蘇軾,年紀輕輕就中了進士,還被歐陽修點贊:“讀軾書,不覺汗出,快哉快哉!老夫當避路,放他出一頭地。”

當蘇軾奔赴前程的時候,王安石變法開始了。

蘇軾反對變法,一開始是主動躲遠點,眼不見為凈。後來是種種看不慣,寫下一些文章,對變法進行諷刺。

直到他捲入烏台詩案,入獄,被貶黃州,才頓悟:“人皆養子望聰明,我被聰明誤一生。”

因為人很聰明,但是聰明的層次不夠,人的定力不足,導致人有了戾氣,對於當下的情況,總是抱怨。

經濟與管理研究者呂建軍提出一個“半桶水理論”。

一個人學什麼,都是一知半解的,但是涉獵的面積很寬。天上的知道一半,地上的都知道。但是深入了解不夠,什麼都膚淺。

學問就像水一樣,裝在水桶里,只有一半。

半桶水挑起來,難免要晃蕩,並且很容易倒出去。

現實生活中的聰明人,很多就是小聰明,繞了一個圈,把自己繞進去了。有了發展的機遇,也抓住了,但是能力不夠,反而導致虧損。

比方說,說燒烤的理論,一套一套,也會燒烤幾樣東西,但是輪到自己開店了,發現技藝不精,顧客就不滿意了,投資也就失敗了。

般般都會,般般不精,這是成不了大器的。

為什麼很聰明的人,也會淪為“底層人”,這是我見過最好的答案 - 天天要聞

02

格局太小的人,走不了多遠。

莊子寫了一隻鯤鵬,要藉助風,飛到九萬里,超越雲層,然後向南飛,到南海去。

一隻小麻雀譏笑:“你飛那麼遠,有什麼用呢?看看我,一跳起來就飛了,飛幾丈就落下休息,在草叢都能盤旋,好極了。”

最後,麻雀一直在草叢,鯤鵬去了南海。

說起來,他們都是飛禽,都能到天空去,但是他們最終的層次不一樣。

回到現實,我們把目標定在高處,那就一輩子進取不止,聰明就有了用處;若只想過小日子,聰明就只能在小家庭里。

有句諺語說:“不怕千里遠,只怕隔層板。”

還沒有走幾步,就到了夢想的天花板,這就註定走不到千里之外了。

一些聰明的人,若是格局太小,那不管如何努力,也是在瞎折騰。不打破自己的格局,努力會讓自己難受,感覺毫無意義。

春秋時,孔子行萬里路,要找到自己的位置,也一直和弟子探討治理天下的方法。

有一天,他和弟子離開葉地,去蔡國。

一時半會找不到渡口,就派子路去詢問。子路遇到了隱者長沮。

長沮嘲諷孔子:“孔丘啊,他自己知道渡口在哪裡。”

子路還遇到了隱者桀弱。

桀弱說:“天下亂糟糟,你不如跟我一起躲起來吧。”

面對嘲諷,孔子不以為然,堅持主張:“士志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

一個有學問的人,卻堅持求自保,不求拯救蒼生,這還是不值得結交的。說話都會氣人,三觀不同。

事實證明,孔子變成了聖人,而那兩位隱者,消失在人們的視野。

求學是為了什麼?僅僅為了混一口飯,那改變不了人的層次。

為什麼很聰明的人,也會淪為“底層人”,這是我見過最好的答案 - 天天要聞

03

時運不濟的人,折騰也沒有什麼用。

俗話說:“好鋼用在刀刃上。”

有大聰明的人,也可能一直在低處,還被人碾壓。這就可能是時運不濟了。

你是好鋼材,但是沒有刀刃,也是浪費了。

也就是說,人沒有了平台,要做一番大事,也是困難的。

唐朝的柳宗元,在家道中落的情況下,一舉成名。也很快捲入“二王八司馬”事件,被貶到永州。

好不容易被重啟,又被貶到柳州。

再次有重啟的機會的時候,他已經病故了。

對於官場來說,柳宗元一直在底層。

北宋宰相呂蒙正,則說得更加明顯:“人有衝天之志,非運不能自通。注福注祿,命里已安排定。”

命運不給你機會,時代不賦予你平台,你的聰明,是要被埋沒的。

當然,也不排除你的智慧,和時代格格不入,有了平台,也無法大展宏圖。

比方說,傳統的泥瓦匠,不會用智能化的工具,就是到了工地,也是一籌莫展的。聰明,找不到歸處。

人生處處受阻,智慧不被人需要,人的層次就不能提升。畢竟,高層次的人,需要有平台和人群托舉。

為什麼很聰明的人,也會淪為“底層人”,這是我見過最好的答案 - 天天要聞

04

聰明真的沒有用嗎?莊子提出一個觀點:無用就是大用。

一棵歪歪扭扭的樹,木匠看了很嫌棄,畢竟做不成門窗,也不會變成好木板。

樹沒有妄自菲薄,而是繼續長大,有了一片綠蔭,變成人們納涼的好地方,樹,還被人稱為“神樹”。

蘇軾、柳宗元在職位上,不如意,但是在才學上,位高權重。

也就是說,從這個角度看,人是無用的,但是從另一個角度看,人是有用的。

那些低層次的人,能“無用之用”,也會變成高層次的人。

原來,低配的生活,也可以高貴地活。

真正聰明的人,身在低谷,也會抬頭看看天,享受星辰大海;生活窮困,也會精神飽滿,從不自怨自艾。

只要心有一座山,攀登不止,高度總是有的。

作者:布衣粗食。

關注我的文字,走進你的心靈。

文中配圖來源於網絡。

育兒分類資訊推薦

2025年上半年售14.6萬台,銷量下滑超22%,傳祺最新銷量出爐 - 天天要聞

2025年上半年售14.6萬台,銷量下滑超22%,傳祺最新銷量出爐

2025年6月份,廣汽傳祺的單月銷量又下滑了。廣汽集團最新數據顯示(下稱官方數據),2025年6月份,廣汽傳祺單月銷量為28832台。相比去年同期,銷量下滑了12.05%。事實上,從今年1月份開始,廣汽傳祺的單月銷量就開始同比下滑了。 傳祺E8官方數據顯示,2025年1月份,廣汽傳祺的單月銷量為18327台。相比去年同期,其銷量下滑...
別欺“生” 請為暑期工撐好保護傘 - 天天要聞

別欺“生” 請為暑期工撐好保護傘

暑假來臨,不少學生會選修“社會第一課”,湧入勞務市場尋找兼職。但部分企業卻趁機欺“生”,讓應聘者頻頻掉入求職陷阱。說多了都是淚。一些學生想用稚嫩的肩膀分擔家庭負擔,鍛煉提升自己,沒料想,錢沒賺到,卻先遭到了“社會毒打”。有的老闆把暑期工當免費工,借故剋扣工資;有的企業掛羊頭賣狗肉,說是招聘影院檢票員...
清徐縣徐溝鎮喜洋洋幼兒園舉辦幼兒籃球嘉年華活動 - 天天要聞

清徐縣徐溝鎮喜洋洋幼兒園舉辦幼兒籃球嘉年華活動

籃球操開場秀表演。  本報訊(見習記者 孫佳敏 通訊員 劉凱 文/攝)近日,清徐縣徐溝鎮喜洋洋幼兒園以“迎籃而上 追求卓越” 為主題,舉辦第四屆幼兒籃球嘉年華活動,通過豐富多樣的籃球活動推進體教融合,助力幼兒身體素質提升。
孩子優秀與否,家庭說了算 - 天天要聞

孩子優秀與否,家庭說了算

你有沒有發現:身邊那些自信大方、陽光樂觀、學習穩定的孩子,背後往往有一個溫暖有愛的家庭;而那些總是膽小內向、情緒不穩的孩子,家庭氛圍多半不怎麼理想。孩子是什麼樣子,家庭往往早已寫下答案。一切教育,從家庭開始孩子的一言一行,不是突然冒出來的,
老話“墳上泥土呈金色,後代子孫會進財”,啥意思,有道理嗎? - 天天要聞

老話“墳上泥土呈金色,後代子孫會進財”,啥意思,有道理嗎?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祖墳的風水與家族興衰常被賦予神秘聯繫,民間流傳的“墳上泥土呈金色,後代子孫會進財”便是典型例子。這句俗語表面指墳墓土壤顏色與財運的關聯,實則暗含古人自然觀察、五行學說與倫理觀念的多重交織。要探究其真實含義,需從民俗學、地理學及歷史背景等多維度
旺自己的最好方式,其實就三句話 - 天天要聞

旺自己的最好方式,其實就三句話

曾聽聞這樣一句話,擲地有聲:“你,是你的主宰。”你的情緒,宛如手中可調控的琴弦,能奏出或激昂或舒緩的旋律;你的生活,恰似一張等待繪製的畫卷,色彩與構圖皆由你決定;你的人生,更是一部自編自導自演的戲劇,劇情走向全憑你掌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