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變自卑,父母或許是“元兇”,你該反省了,別再繼續錯下去了

2024年01月07日21:05:09 育兒 1254

孩子的自信與自卑,對孩子的成長會產生完全不同的作用。

自信的孩子,生活中總是充滿積極因素,他能夠看到世界的美好,能夠體會生活的樂趣。

而自卑的孩子,看到的都是自己的缺點、不足,嚴重的心理壓力把自己壓得喘不過氣,非常不利於個人成長。

所以,每一位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成為一個自信的孩子,但是很耐人尋味的是,不少的家長的做法與思想完全是“相悖”的,甚至親手將一個健康的孩子變成自卑的孩子。

孩子變自卑,父母或許是“元兇”,你該反省了,別再繼續錯下去了 - 天天要聞

我親眼目睹了一個孩子變自卑的過程:原本的天驕之子,也因此而隕落

鑫鑫和我們家孩子是同學,因為都在同一個小區住,所以他們之間的關係也挺不錯,而我也因此對鑫鑫更為了解一些,他是個很活潑開朗的孩子,學習成績也很好。

不過,到了小學三年級的時候,我越發的發現我們家孩子和鑫鑫的來往少了,當時我也沒在意,但是有一次我碰到鑫鑫的時候,發現他明顯變了,變得內向寡言,變得敏感怯弱。

我以為鑫鑫是有什麼不開心的事,便像早先一樣開玩笑似的和他打招呼,但是他並不像以前那般熱情的回應,而是不咸不淡的回應了一聲,聲音小的可能他自己都聽不清。

對於這種情況,我雖說不是那麼在意,但是心中不免有一丁點的好奇。

孩子變自卑,父母或許是“元兇”,你該反省了,別再繼續錯下去了 - 天天要聞

回家之後,我就旁敲側擊的向孩子問起了鑫鑫的事,而孩子表示,鑫鑫和以前確實不一樣了,因為他的父母對他的愛變了。

原來,鑫鑫在上了3年級之後,成績出現了波動,這其實很正常,由於3年級的知識體系和課程結構都發生了變化,孩子一時間沒適應也是很常見的。

但是,鑫鑫的父母卻認為鑫鑫“墮怠”了,為了激起孩子的鬥志,開始了一些“語言攻勢”。

比如他的父母經常拿鑫鑫和我們家孩子比,因為我們家孩子的成績一直都很好,三年級也沒有出現波動。

孩子變自卑,父母或許是“元兇”,你該反省了,別再繼續錯下去了 - 天天要聞

比如他考試99分滿心歡喜回家告訴媽媽的時候,媽媽卻看不到99分的努力,卻只看到了1分的丟分,從而說鑫鑫“馬虎”、“這都不會”、“做的時候咋想的?”……

結果,父母的“激勵”讓孩子逐漸的產生了極大的無力感,覺得自己一無是處,覺得自己誰都不如,從而產生了極為嚴重的自卑心理,開始變得敏感、怯懦。

原本,鑫鑫是一個開朗活潑的孩子,也是個學習的好苗子,但卻因為父母的錯誤“激勵”,讓原本的“天之驕子”就此隕落。孩子自卑還是自信,關鍵在於家庭教育方式。

孩子變自卑,父母或許是“元兇”,你該反省了,別再繼續錯下去了 - 天天要聞

孩子變得越來越自卑,父母或許是“元兇”

你該反省了,別再繼續錯下去了

父母對於孩子的影響,幾乎是決定性的,孩子的優秀與否,都在於父母的教育是否正確。那些自卑的孩子,多是因為父母採用的教育方式不當導致的。

1)使用錯誤的激勵方式

很多家長在激勵孩子的時候,會使用“打擊”的方式,比如孩子考得很好,但是沒有滿分,父母就會採用打擊的方式,希望孩子下次考的更好。

但是,孩子在被打擊之後,卻會對自己產生質疑,認為自己的成績是“不堪”的,從而心情降到冰點,甚至對學習產生厭倦,自暴自棄。

孩子變自卑,父母或許是“元兇”,你該反省了,別再繼續錯下去了 - 天天要聞

2)對孩子的成就視而不見

孩子在做出成就的時候,有些家長往往視而不見,其原因主要是擔心孩子“驕傲”。

但實際上,當孩子的很多成就得不到肯定的時候,孩子就會認為自己能力很差,無論多麼努力都無法變得出色。

3)讓孩子永遠低於人下

“別人家的孩子”是不少人的童年陰影,但即便如此,還有很多家長喜歡拿自己的孩子和別人比。

並且,在對比的時候往往是挑出自己孩子的缺點和別人的優點比。

孩子變自卑,父母或許是“元兇”,你該反省了,別再繼續錯下去了 - 天天要聞

比如孩子成績不如張三、勤奮不如李四、機靈不如王五、禮貌不如趙六,從而讓孩子產生自己“一無是處”的錯覺。

但實際上,這只是家長為了“激勵”孩子,不讓孩子驕傲,所以,才用別人家孩子的優點來打擊自家孩子,以此達到激勵孩子的目的。

孩子變自卑,父母或許是“元兇”,你該反省了,別再繼續錯下去了 - 天天要聞

想培養陽光自信的孩子,父母請做好這幾點

“幸運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癒,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讓孩子自信起來吧!

自信的孩子,才會擁有幸福的童年,而童年的回憶,或將溫暖孩子一生。

所以,作為家長應該減少孩子的自卑,增加孩子的自信,這樣才能夠讓孩子健康成長。

①學會利用“翁格瑪麗效應

家長在平時,應該經常對孩子表達自己的期望結果,給孩子身上貼上積極的“標籤”,告訴孩子“你很棒”、“你很優秀”、“你很勇敢”,孩子在收到積極的信息之後,心理受到了暗示,便會向著家長所說的結果而努力。

孩子變自卑,父母或許是“元兇”,你該反省了,別再繼續錯下去了 - 天天要聞

②及時肯定孩子的成就

當孩子做出某些成就的時候,家長應該及時的去肯定孩子的成就,讓孩子感受到自己的實力。

這既是一種讓孩子實現正確自我認知的行為,也是一種讓孩子產生積極心態的行為,孩子將會變得更加積極自信,讓自身的潛力得到開發。

③給予孩子足夠的安全感

安全感是孩子健康成長的基礎,當孩子擁有足夠安全感的時候,才會“放心的去闖”,從而在面對困難的時候更容易產生“克服”的心理。

孩子變自卑,父母或許是“元兇”,你該反省了,別再繼續錯下去了 - 天天要聞

而不是“逃避”的心理,才會將注意力放在前進的道路上,從而變得更加自信,而不是整日的擔驚受怕、疑神疑鬼。

寫在最後

沒有哪個孩子生來就是自卑胚的,所以當家長準備責備孩子“不爭氣”的時候,回頭想一想孩子為什麼會變得自卑,到底是誰讓孩子變得如此自卑的,當你想清楚這一點的時候,相信你就知道該怎麼做了。

(本文圖片均來源於網絡,侵權立刪)

育兒分類資訊推薦

【科普營養】為什麼有人天生吃不胖?Nature子刊:關鍵在父母受孕季節!這個時節出生的人棕色脂肪更多,BMI更低,且內臟脂肪更少 - 天天要聞

【科普營養】為什麼有人天生吃不胖?Nature子刊:關鍵在父母受孕季節!這個時節出生的人棕色脂肪更多,BMI更低,且內臟脂肪更少

文章來源:梅斯醫學 撰文:木白已授權《臨床營養網》轉載有沒有這樣一種朋友,明明和你一起點了外賣、擼了串、吃了甜點,結果人家依舊腰細腿長、毫無贅肉;而你呢?只是多喝了兩口奶茶,體重秤就響起了警報。我們辛苦計算熱量、翻着食譜做低脂餐,他們卻能在火鍋前一通猛炫,依舊身形輕盈如燕。難道這是命運的不公?其實答...
親戚一個逗娃動作把孩子送重症監護!醫生:影響智力!父母崩潰 - 天天要聞

親戚一個逗娃動作把孩子送重症監護!醫生:影響智力!父母崩潰

文|菁媽很多無知的大人特別喜歡逗孩子!有時候會讓孩子羞愧難當比如讓孩子當面跳舞,孩子不願意就在旁邊說孩子小氣,出不了眾。有時候會在孩子心裡留下陰影比如孩子在老家的戶外洗澡,洗完澡沒穿衣服的時候,親戚就逗孩子,這個小雞雞能給我嗎?我用糖跟你換
兒子上班拿到第一個月工資,背着我悄悄回了老家,原因令我欣慰 - 天天要聞

兒子上班拿到第一個月工資,背着我悄悄回了老家,原因令我欣慰

文:王姐 素材:於悅悅(聲明:作者用第一人稱寫故事,故事來源於生活,高於生活,請理性閱讀!)我叫於悅悅,出生在一個書香門第家庭,是土生土長的城市人。我的父母都是老師,從小我就接受良好的教育,後來一路順利的考上大學,大學畢業後,留在了省城工作
親子家庭日 樂趣享習俗 - 天天要聞

親子家庭日 樂趣享習俗

5月24日,小女孩在展示製作好的手工龍舟。 當日,中鐵建工青島上合大廈項目部舉行“童心同行 粽享端午”親子家庭日活動,邀請職工家屬及子女一起包粽子、做龍舟,開展互動趣味遊戲,了解中華傳統習....
我以為是媽媽讓教官打我的,13歲女孩這句話,狠狠打了誰的臉? - 天天要聞

我以為是媽媽讓教官打我的,13歲女孩這句話,狠狠打了誰的臉?

"媽媽,我以為是你讓教官打我的"。當13歲女孩說出這句話,狠狠打了誰的臉?1湖南益陽強兵戶外拓展實踐基地發生體罰事件。王女士說,她13歲的女兒小龔,在封閉式訓練期間被教官毆打,但基地負責人卻說這是"輕微教育"。這場羅生門式的爭議,撕開了特殊教育行業長期存在的監管裂痕,更暴露出一個令人心驚的細節——當孩子哭着...
1個月內3起生命悲劇,“棍棒式教育”毀了多少孩子? - 天天要聞

1個月內3起生命悲劇,“棍棒式教育”毀了多少孩子?

“棍棒教育”再釀慘劇。近日,據媒體報道,浙江杭州年僅9歲的天才圍棋少年朱某某,在受到父親家暴後跳樓身亡。多名知情人士稱,曾目睹朱某某父親毆打孩子,“其父親任何負面情緒都會化作在孩子身上的施暴”。據了解,目前相關部門已經介入,事件正在進一步調查中。記者梳理公開信息發現,這樣的悲劇並非個例。僅今年5月,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