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圓法師:一心念佛,阿彌陀佛隨眾生心念念出現

2023年07月12日22:24:12 育兒 1719


宏圓法師:一心念佛,阿彌陀佛隨眾生心念念出現 - 天天要聞

《首楞嚴經》中大勢至菩薩對佛說:“我憶往昔恆河沙劫,有佛出世,名無量光,十二如來相繼一劫,其最後佛,名超日月光,彼佛教我念佛三昧,譬如有人,一專為,一人專忘,如是二人,若逢不逢,或見非見,二人相憶,二憶念深,如是乃至從生至生,同於形影,不相乖異,十方如來,憐念眾生,如母憶子,若子逃逝,雖憶何為,子若憶母,如母憶時,母子歷生,不相違遠,若眾生心,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去佛不遠,不假方便,自得心開。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無生忍,今於此界,攝念佛人,歸於凈土。佛問圓通,我無選擇,都攝六根,凈念相繼,得三摩地,斯為第一。”在這裡,大勢至菩薩陳述了超日月光佛教他專修持名念佛,由持名念佛契入念佛三昧,由念佛三昧契證自性圓通。展示了念佛法門圓收圓超一切法門,方便直捷,殊勝絕妙,並以兩個比喻詮釋眾生與佛感應的相狀與機理,開示我們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一句名號就能開佛知見。

《文殊所說般若經》中說:“佛言,法界一相,系緣法界,是名一行三昧。善男子善女人,欲入一行三昧,應處空閑,舍諸亂意,不取相貌,繫心一佛,專稱名字,隨佛方所,端身正向,能於一佛念念相續,即是念中能見過去、未來、現在諸佛。何以故。念一佛功德無量無邊,亦與無量諸佛功德無二,如是入一行三昧者,盡知恆沙諸佛法界,無差別相。”諸佛法界無差別相,十方如來同共一法身,同具大悲心,念一佛名與念無量諸佛功德無二。阿彌陀佛是法界藏身,含藏法界一切如來身,念阿彌陀佛一佛名號,就等同念十方法界一切佛名號,生到極樂世界就等於生到十方一切佛剎土。

以上二經都是說明念力不可思議,一念十念乃至一向專念,阿彌陀佛隨眾生心念念出現,眾生能一念念佛即得一心清凈,一心清凈即一身清凈,一身清凈即多身清凈,多身清凈即一世界清凈,一世界清凈即多世界清凈,如是乃至不可說不可說恆河沙數世界清凈,臨命終時,隨其念力見佛往生。是心是佛,是心作佛。

摘自宏圓法師《佛說無量壽經》講記

育兒分類資訊推薦

孩子被蚊子咬後“眼瞎”,醫生:蚊子每年害死70萬人,別大意 - 天天要聞

孩子被蚊子咬後“眼瞎”,醫生:蚊子每年害死70萬人,別大意

文|瑩媽01江蘇有一個女孩子在晚上睡覺的時候,不小心被蚊子咬了左邊的眼睛,結果眼睛嚴重過敏,壓根就睜不開了,左眼也算是瞎了,幸好右眼有一點點腫但沒完全瞎,還能看到一點點。媽媽哭笑不得,把視頻發到網上,萬萬沒有想到,同款的網友還真不少。
人,要懂得適可而止(太對了) - 天天要聞

人,要懂得適可而止(太對了)

人生似一場充滿未知與挑戰的奇妙旅程,每一步都面臨著抉擇,每一次選擇都影響着未來的走向。懂得何時該勇往直前、何時該急流勇退,是一種難能可貴的智慧;明白何時要全力以赴去爭取、何時應謙遜禮讓以退為進,是一種超凡脫俗的境界。適可而止,並非懦弱無能的表現,而是歷經世事打
親人去世,不掉眼淚的人,多半是這三種人,確實如此,不信不行 - 天天要聞

親人去世,不掉眼淚的人,多半是這三種人,確實如此,不信不行

人與人之間的緣分,就像一場漫長的旅行,有相聚的歡喜,也有離別的哀愁。小到日常的分別,大到生死的訣別,我們口中常說的“永遠相伴”,在無情的時光面前,也不過短短百年。當親人突然離世,為何有些人不會痛哭流涕?其實,沒有眼淚,並不意味着感情不深,那些不流淚的人,大多是
吳艷妮剛上大學時被孤立哭訴,媽媽反內耗式教育:不理就不理,媽媽當你朋友 - 天天要聞

吳艷妮剛上大學時被孤立哭訴,媽媽反內耗式教育:不理就不理,媽媽當你朋友

近日,吳艷妮媽媽熊艷的一段訪談,引髮網友熱議。訪談中媽媽表示:吳艷妮就像是榴蓮,人們對她的看法兩極分化,從小教育她要有接受不被別人喜歡的能力。熊艷在訪談中回憶,女兒吳艷妮剛去北京體育大學上學的時候被孤立,整個競技體校的女孩都不愛跟她玩,吃飯洗澡訓練都沒人陪,她就特別鬱悶。哭着給自己打電話。熊艷開導她...
三篇小學生作文,卻看得我落淚 - 天天要聞

三篇小學生作文,卻看得我落淚

第一篇叫《媽媽》。孩子說:“除了媽媽,你在所有人那裡都占內存,只有媽媽,連老師發群里的照片都捨不得刪掉。”“占內存”——這屬於像素時代的詞,被孩子拿來度量愛的深淺。我們精心清理緩存、追逐流暢,媽媽卻像一片永不告急的海洋,默默沉埋所有“我”的
真正的教育,不是“放手不管”,而是“逐漸引導孩子的主見” - 天天要聞

真正的教育,不是“放手不管”,而是“逐漸引導孩子的主見”

文|吳鉤隨筆很多家長會陷入兩個極端:一個是把孩子當提線木偶,事事包辦;一個是“過早放手”,什麼都讓孩子自己決定。可事實是——教育的真正目標,是讓孩子有主見、有方向、有判斷力,但不是讓他在沒有準備好的時候,獨自面對人生風浪。孩子不是你的人生附
鉛中毒不容忽視,孩子咬筆桿也有隱患嗎?兒科醫生提醒 - 天天要聞

鉛中毒不容忽視,孩子咬筆桿也有隱患嗎?兒科醫生提醒

近日,鉛中毒話題引發社會廣泛關注。作為自然存在的毒性重金屬元素,鉛已被世界衛生組織列為十大最應關注的有毒化學品之一。生活中哪些物品含鉛?鉛中毒距離我們有多遠?如何防範潛在的鉛暴露風險?潮新聞記者採訪了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兒童醫院急診科主任醫師吳秀靜。“爆米花、松花蛋等食品可能含有較高鉛含量,長期食用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