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嬰”詩人,殺妻後自盡

2023年03月30日20:24:11 育兒 9035
“巨嬰”詩人,殺妻後自盡 - 天天要聞

前幾天,一位在新西蘭搞IT的華人發帖稱,意外發現自己的上司,竟然是顧城的兒子。

只不過他完全不會中文,只知道自己的父母很久之前就去世了,父親是位詩人。

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顧城與北島、舒婷等人掀起了朦朧派詩潮,開一代風氣之先。

其詩如夢似幻、意象清新、充滿了童話般的色彩,空靈純凈,因此,被譽為當代的“唯靈浪漫主義”詩人。

“巨嬰”詩人,殺妻後自盡 - 天天要聞

顧城

“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尋找光明”。這首題名為《一代人》的小詩,表達了一代人在歷經漫漫“黑夜”後,對光明的強烈渴望與執着的追求,也鼓舞了無數在十年浩劫之中飽經身心的巨大摧殘和戕害的迷惘者和探索者。

但就是這個給很多人帶來奇思妙想和心靈慰藉的詩人,卻在30年前,先殺死了自己的妻子,然後自縊身亡。

“巨嬰”詩人,殺妻後自盡 - 天天要聞

1993年10月8日,顧鄉接到了弟弟顧城打來的電話,電話里顧城只說了一句:“我把謝燁給打了”,聲音低沉,充滿絕望。即刻意識到大事不好的顧鄉馬上撥通了當地急救中心的電話。

當救護人員到達現場後,發現顧城已經自縊於一棵大樹之下,其妻謝燁則倒卧在島上的一條小徑上,頭部有被斧頭砍傷的痕迹。

“巨嬰”詩人,殺妻後自盡 - 天天要聞

謝燁被拉到醫院經過數小時的急救後,仍不治而亡。

作為一個才氣斐然的女子,謝燁曾寫下過這樣的詩句:

當我離去的時候/我們相信你能微笑/能用愉快的眼睛,去看鴿子/能在那條小路上/跳舞,一邊想入非非地/設計着未來/我相信我是幸福的/甚至幸福得不能呼吸......

“巨嬰”詩人,殺妻後自盡 - 天天要聞

顧城的妻子謝燁

沒想到,當她真正地離去時,沒有他含情的注視,沒有鴿子飛過,她倒卧在那條小路上,痛苦得無法呼吸......

她更沒想到的也許是,那個令她萬劫不復的,是她曾經用整個青春與生命去愛的丈夫。

他最大的桂冠是詩人,但詩人成為兇手時,不啻於暴君。

顧城年少隨父親——著名詩人顧工一起下放至山東的一個農場,在那裡度過了動蕩亦寂寞的少年時光。

“巨嬰”詩人,殺妻後自盡 - 天天要聞

顧城全家福

那時,他的世界除了放豬,便是與山川、草木、星空對話。柳枝抽條,秋蟲呢喃,成為他孤獨天地中值得展顏一笑的快樂。

據說,他5歲開始寫詩,14歲便寫出了被認為是“朦朧詩”代表作之一的《生命幻想曲》。

“巨嬰”詩人,殺妻後自盡 - 天天要聞

少年顧城

1977年,21歲的顧城正式發表詩作,後與江河、北島、舒婷、楊煉合稱為五大朦朧派詩人。

那時,在中國詩壇,他名滿天下,被人稱作“童話詩人”,因此他的諸多行為皆帶有一種浪漫、奇幻的色彩,包括他對謝燁的一見鍾情。

“巨嬰”詩人,殺妻後自盡 - 天天要聞

1979年的夏天,顧城和謝燁同坐一列從上海開往北京的火車,兩人的座位恰巧挨着。

他看到有着一雙小鹿般清澈眼睛的謝燁,那個長發女孩,笑靨純真,纖巧秀頎,他羞赧至極,不敢看她。

在他後來對謝燁的描述中,說她的眼睛猶如“夢幻的魚群”,“鼻線和嘴角有着金屬的光澤”,而自己“好像在迴避一個空間,一片清涼的樹”。

在不久寫給謝燁的信中,他再度表達了對謝燁無法節制的喜歡:“我覺得你亮得耀眼,使我的目光無法停留。”

“巨嬰”詩人,殺妻後自盡 - 天天要聞

臨下車前,他將寫有自己地址的紙條塞給謝燁。後來,謝燁拿着這張紙條,挨家挨戶去尋找顧城。

在她輕輕地敲開他的門扇後,那張睡眼朦朧的臉滿是訝異與驚喜。

顧城回憶當初的重逢:“我看到四處全是金光,還帶着彩虹,我不敢想象她能來。”

謝燁卻說,我就想看看你是不是個騙子,你給我留的地址是不是真的。

“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巨嬰”詩人,殺妻後自盡 - 天天要聞

顧城與謝燁

一在上海,一在北京,天南與地北,但仍無法阻攔他們的愛情。自此,顧城開始給謝燁寫信,那些情書大多是一首首唯美的詩:

太陽落山的時候,

你的眼睛充滿了光明

像你的名字,像輝煌的天穹

我將默默注視你

讓一生都沐浴着光輝

但謝燁父母並不喜歡顧城,後來,顧城就去了上海,不管不顧地睡在謝家門口,接着吃住在謝家,直到謝燁的父母答應了兩人的交往。

她將他的偏執當做“執着”,將他的詩情當做深情。

1983年8月5日,他們終結連理。

“巨嬰”詩人,殺妻後自盡 - 天天要聞

四年後,顧城應邀出訪歐美,進行文化交流、講學活動。一年後赴新西蘭,被聘為奧克蘭大學亞語系研究員。

婚後,謝燁跟着顧城奔波輾轉,最後他們定居在了激流島。

1989年1月,顧城辭去奧克蘭大學的職務,專心在島上種菜、養雞、作畫、寫作。

“巨嬰”詩人,殺妻後自盡 - 天天要聞

顧城在激流島

兩年後,一個在國內曾無比崇拜顧城的女詩人李英也來到了激流島。

他們三人曾相遇在詩會上,在這場詩會上,顧城代表的朦朧詩派受到了猛烈地抨擊,而李英當時站了出來,力排眾議、無比堅定地支持顧城謝燁夫婦,三人自此結下了志同道合的情誼。

後來李英不顧一切投奔顧城,他們的愛情也漸成星火燎原之勢。

他稱她為英兒,並在她離開後為她寫了一本書,就叫《英兒》。

“巨嬰”詩人,殺妻後自盡 - 天天要聞

英兒

令人匪夷所思的是,三個人的世界竟然“和諧”相處。暫時的相安無事,不代表兩個女子的內心一直波平如鏡。

烏托邦的空中樓閣終抵不過現實的颶風,英兒也許慢慢發現,她一直痴迷着的“詩歌王子”顧城在現實中,不過是一個性格陰鬱,喜怒無常,沒有任何生活自理能力的“嬰兒”。

“巨嬰”詩人,殺妻後自盡 - 天天要聞

謝燁、顧城、英兒

更何況小島閉塞,他們的生活步履維艱,靠領救濟金生活。

此外,她和謝燁天天提心弔膽,提防顧城不知何時爆發的歇斯底里。粉紅色的綺夢漸漸消失,現實裸露出猙獰的牙齒,她於是和島上的一個教英語的老頭私奔了。

顧城得知英兒失蹤,幾近瘋狂。不久,謝燁也愛上了一個德國的留學生,留學生追求謝燁已久,謝燁在那個予她溫存和重新做回女人的男子身上,彷彿看到了掙脫黑暗的一道曙光。

“巨嬰”詩人,殺妻後自盡 - 天天要聞

顧城一直以為他們的三人城堡可以固若金湯,英兒是熱烈的情人,謝燁是賢淑的妻,紅玫瑰有紅玫瑰的奔放,讓他黯淡枯燥的生活雲蒸霞蔚;白玫瑰有白玫瑰的貞潔,讓他被妥帖照顧,歲月安好。

但最後,她們都紛紛“背叛”了他,消失的消失,準備遠走高飛的意欲遠走高飛,頃刻間,大廈崩塌,徒留一片廢墟。

他在寫給兒子的遺書中寫道:“木耳,我今天最後去看你,當馬給你騎,我們都開心。可是我哭了,因為我知道這是最後一次見你,別怪你爸爸,他愛你、你媽媽,他不能沒有這個家再活下去。”

顧城與兒子

在那場殺戮和自裁前,顧城到底想到了什麼呢?我們不得而知,但無疑,他的內心是崩潰的,是悲憤的,是惶恐的,是絕望的。

浪漫的想象與充沛的才情,賦予了他紛披如雲的玫瑰金一般的詩句,但孤僻與偏激的性情,以我為大的執念,沒有賦予他正確處理感情與人生危機的冷靜與智慧。

那一刻的舐犢情深,也無法將他帶離恐懼與被拋棄的無助的深淵。

於是,一場災難不可避免地發生。

也許,在那場悲劇發生前,詩人還以為是人人負他,殊不知,他才是那個真正的“始作俑者”。

“巨嬰”詩人,殺妻後自盡 - 天天要聞

顧城曾經說過:他的理想是建立一個人間天堂、人間的女兒國,而他就是這王國中唯一的男人。

“巨嬰”詩人,殺妻後自盡 - 天天要聞

當英兒到來後,他與之卿卿我我,甚至重演了當年與謝燁的纏綿悱惻。

顧城不無得意地認為,兩個女孩都愛他,她們相處得真跟姐妹一樣,彼此關照,互諒互讓。

但當想象破碎,掌控失控時,他們便陷入惶惶然的驚懼里。

當英兒棄顧城而去後,顧城痛苦至極,並開始寫《英兒》,在這本書里,他用充滿唯美的筆調細述他們在一起的點點滴滴,包括他倆的性愛過程與種種微妙的體驗。

顧城全部講述出來,一個字一個字,都是謝燁親手打出來的。

那一刻,他有沒有考慮到作為妻子謝燁的感受呢?一個女子即便再豁達大度,當她心愛的丈夫細膩入微,甚至充滿詩情畫意地裸裎他與另一個女子的情事時,那種顏面無存的羞辱,萬箭穿心之痛,足可以擊垮一個女子業已搖搖欲墜的信念城堡。

“巨嬰”詩人,殺妻後自盡 - 天天要聞

他也許不必去考慮妻子的感受,對於一個“巨嬰”來說,他雖然已經是成人,生理成熟,與常人無異,但他的心理還停留在“嬰兒期”,即還擱淺在嬰兒水準。

在他的邏輯里,他的感受才是至高無上的,才是最需要被照顧和呼應的。因此,當他的要求得不到無限滿足時,便以自己的方式去發泄甚至摧毀。

當謝燁生下兒子時,顧城不能容忍兒子與其爭奪對妻子的擁有,不能破壞他理想中的“女兒國”,於是讓謝燁將兒子送到當地的土著人家中寄養。

“巨嬰”詩人,殺妻後自盡 - 天天要聞

謝燁和兒子小木耳

一個連親生兒子都容不下的人,還能容下誰呢?

心中只有自己的人,便沒有其他任何人的容身之所。當他失去了對這一切的掌控時,他想留住的途徑,便交付給了玉石俱焚的毀滅。

“巨嬰”詩人,殺妻後自盡 - 天天要聞

有一次去參加朋友組織的聚會。幾個女賓坐在一起,在開席前,難免要聊些家長里短。

其中一個剛剛認識的美婦道:“我有兩個兒子。”

大家一臉艷羨:“你大兒子多大了?”

“我大兒子就是我老公啊。”

看着大家的錯愕表情,美婦解釋道:“我家那個相公啊,在家的時候,有婆婆寵着,後來成了家,我就接過這個接力棒啦,現在的他四體不勤五穀不分,家務活我也不需要他插手,笨手笨腳的。”

“巨嬰”詩人,殺妻後自盡 - 天天要聞

謝燁、顧城、舒婷

她說這番話的時候,真的像說起自己的兒子一般,一臉的寵溺。

面對這樣的“聖母”,這樣的不對等關係,當時真的為她捏了一把汗。

但轉念一想,看似欹斜的關係,也許是“周瑜打黃蓋,一個願打一個願挨”呢,畢竟每對夫妻都有自己的相處模式。

但兩年後,傳出她離婚的消息。她以為自己的“寶貝兒子”這樣被她嬌寵,一定不會辜負她,結果,他出軌後,竟然問她:“你一直都對我這麼好,我偶爾犯一次錯誤,你一定會原諒我的,對不對?”

她以母親般的無怨無悔對他,他便以“犯什麼錯誤媽媽都會原諒”的心態界定他們的關係。

中國古老的箴言中說,“一斗米養恩人,一石米養仇人”,太多的付出,帶來的不是感恩,卻是恩將仇報。

之於夫妻關係,聖母般的巨大奉獻,帶來的未必是“以我心,換你心”的善待,更可能是一場毫無顧忌的傷害。

“巨嬰”詩人,殺妻後自盡 - 天天要聞

謝燁與李英

在夫妻關係中,妻子的第一角色應是“妻子”,而不是母親或者其他角色代入。

當“母性”取代了“妻性”,當妻子將丈夫當兒子養時,那麼,他也只能將你視為“母親”。

“母親”這個角色,往往意味着巨大的付出與犧牲,代表着無限的包容和體諒。

所以,當女人慈悲為懷,以妻代母時,他便只能從你這裡予取予奪。他認為,他無論做了什麼,你都可以理解他,包容他。你該寬廣、悲憫、仁愛,一如母親。

角色的錯位,必然帶來行為的倒錯。

當年,謝燁一路追隨顧城到遠離祖國有萬里之遙的新西蘭激流島,這個人煙稀少的小島,幾乎還處在原始社會狀態,她放下所有的嬌貴,種地,養雞,洗衣做飯,任勞任怨。

“巨嬰”詩人,殺妻後自盡 - 天天要聞

● 激流島的生活

英兒來到激流島之後,與顧城衝破禁忌談起了戀愛,謝燁持有的是默許的態度。

包括英兒來新西蘭的簽證,都是謝燁幫助辦理的。

甚至當顧城讓她將兒子“小木耳”送人時,她痛苦萬分,孩子是娘身上割下的肉啊,她雖有萬般不舍,仍含淚送走了親生骨肉。

“巨嬰”詩人,殺妻後自盡 - 天天要聞

顧城一家三口與朋友

謝燁的“聖母”行為,讓他們之間本該正常的夫妻關係,變成了一場“供養”行為;讓一場本該其樂融融的天倫之樂,變成妻離子散的人間慘劇。

為了顧城,謝燁傾其所有,盡其所能,但直至後來,愛到山窮水盡,走投無路。她曾對朋友哭訴:“我愛顧城,愛得實在太累太累了!”

“聖母”通常對人與人關係的界限沒有清晰認知,出於本性的善良和軟弱,一味付出,遭受傷害還要一再隱忍與退讓,結果對方的魔性被激發,為所欲為,局面最終失控。

所以,任何畸形的關係,絕不是單邊行為,它一定是雙方合力的作用。

“巨嬰”詩人,殺妻後自盡 - 天天要聞

顧城作品

心理學上講,很多傷害,都是在你允許的情況下才能發生的。

讓花是花,讓葉是葉,讓我是我,讓你是你。不要越俎代庖,不要無限付出,不要慣壞了對方,傷到了自己。

但中國式家庭的習慣性付出,讓很多夫妻關係,親子關係失去了該有的責任與擔當,失去了原本的秩序與平衡,演變成了一場場人倫悲劇。

“巨嬰”詩人,殺妻後自盡 - 天天要聞

一個健康與良性的關係,一定懂得換位思考,互相理解與尊重,彼此體恤與扶持,知你若我,惜我若你。

不對稱,不對等,只能是弱者對強者的臣服,而不是可分享虹霓,亦共擔風雨的命運共同體。

“巨嬰”詩人,殺妻後自盡 - 天天要聞

顧城曾說,只有在你生命美麗的時候,世界才是美麗的。

但那失去的生命,本已無所附麗,又談何美麗呢?

27年前這樁轟動一時的悲劇事件,在引發了輿論的巨大關注同時,不久也被諸多對顧城緬懷的文章帶到歧路:對詩人不解有之,譴責有之,但更多的聲音卻是,替其申辯與惋惜,懷念與詩化。

“巨嬰”詩人,殺妻後自盡 - 天天要聞

逝者為大,若只因這個忌諱,便弱化凶者的弒妻行為,神化他的詩人角色,對無辜死去的謝燁是一種更大的殘忍。

謝燁的母親在女兒遭遇不測的多年後,面對記者仍止不住老淚縱橫:“詩人首先是人,其次才是詩人。我想不通,難道一個人很有才華,他就可以逃避別人對他殺人的指責嗎?孩子都是爹娘的心頭肉,顧家的孩子自殺了,大家都同情他,我們謝家的孩子被人殺了,看到的卻都是同情殺人者的文章,這是什麼道理呀!”

“巨嬰”詩人,殺妻後自盡 - 天天要聞

每一條生命都值得尊重和珍惜,當一個人舉起閃爍着寒光的斧頭的時候,他任何詩意或者堂皇的身份都已隱遁,而只剩下一個——屠夫。

一個人,無論是販夫走卒,還是達官顯貴;無論是居廟堂之高,還是處江湖之遠,最核心的角色是“人”,只有演繹好這個最簡單也是最複雜的身份,才能讓其他的角色大放異彩。文/薺麥青青

育兒分類資訊推薦

聽見河西的千年心跳——《燕雲十六聲》原聲樂輯 - 天天要聞

聽見河西的千年心跳——《燕雲十六聲》原聲樂輯

黃沙漫卷的玉門關外,駝鈴與羌笛穿越千年時空,在《燕雲十六聲》的河西篇章中交織成一曲蕩氣迴腸的江湖長歌。這片連接西域與中原的蒼茫土地,正以聲音為經緯,編織着比刀光劍影更深刻的江湖敘事——河西原聲樂輯已於網易雲音樂全線上線,邀你以耳為舟,共赴一場穿透時空的音律奇旅
這3個地方越捨得,越有福氣 (精闢) - 天天要聞

這3個地方越捨得,越有福氣 (精闢)

在生命的漫漫旅途中,有人如園丁般精心培育着生活的花朵,而有人卻不經意間播下了荊棘的種子。生活的模樣,歸根結底,不過是“選擇”二字的映照。你的時間傾注於何處,你的成就便綻放在哪裡。以下這三個地方,若能學會捨得,有舍方有得,花費的時間,才算真正賦予了意義!
金庸為何讓黃蓉戰死,郭芙被俘?你看郭靖年輕時犯了何等罪過 - 天天要聞

金庸為何讓黃蓉戰死,郭芙被俘?你看郭靖年輕時犯了何等罪過

如果要讓你選出最喜歡的金庸小說是哪一部,你的答案會是什麼?儘管《天龍八部》《笑傲江湖》《鹿鼎記》這些金庸後期的作品更為成熟,但在多數金迷心中,最經典的一部應該是《射鵰英雄傳》,至於原因也很簡單,可以說金庸是借這部作品在武俠小說界站穩了腳跟,而這部作品的成功,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