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的孩子在學校被同學欺負,你會怎麼做?
相信很多人都不希望這樣的事情發生,但真正遇到了,心疼是肯定的。
那麼到底該如何解決呢?南京的魯醫生用行動給出了答案。
有人說,他不該那麼衝動,小孩子的事情,就該讓小孩子自己解決。
剛開始,我也覺得他沒有控制好情緒,看了魯醫生兒子被打的視頻,我明白了他衝動的原因,誰的孩子誰心疼。
01.矛盾
魯醫生的兒子和文文住在同一個小區,也在一個幼兒園上學。
平時,雙方玩得比較好,孩子也會經常串門,有天,文文上幼兒園帶了一個充氣棒玩具,小魯也想玩,兩個孩子搶了起來。
過程中,文文用玩具刺痛了小魯,視頻中,看到小魯用手捂住了腦袋,他回家後,腦袋右後側有個明顯的傷痕。
老師通知了雙方家長,按理說,小孩子鬧矛盾,家長引導一下就能化解,只要文文家長帶孩子去跟小魯道個歉,估計兩個孩子就沒事了。
結果文文的父母去旅遊了,文文媽媽讓爺爺帶孩子去道歉,但爺爺並沒有去,魯醫生感覺不到對方的誠意,就帶着孩子去文文家。
他一開始情緒是平靜的,對文文說:“以後,不能打人,知道嗎?打人,別人會疼,更不能拿東西打人。”
這句話,本該是文文家長來教育,但家長缺位,魯醫生只能幫教育。
文文在聽的過程中,沒有任何反應,他的態度,也激怒了魯醫生,他等了一會,突然情緒失控,一巴掌扇了過去,事後,他很快平靜下來,歉意地說:“對不起,我沒忍住。”
文文的爺爺不願意了,他拿起一個板凳砸了過去,魯醫生下意識躲了一下,隨後又順手推了爺爺一下,爺爺倒地,後來拍片時發現骨折。
值得關注的是,魯醫生妻子一直情緒平靜,她看到文文的爺爺倒地,趕緊將他扶起來,看到爺爺要去廚房拿東西,她也第一時間勸解。
然後,她扶文文的爺爺坐下,並且安撫爺爺的情緒,在送文文爺爺去醫院前,又主動幫他穿上外套。
是她的平靜,阻止了事件的進一步擴展,魯醫生被抓後,她又跑到文文家下跪道歉,求他們放過魯醫生。
真的很心酸,原本占理的一方,因為一時衝動動了手,變成被動的一方。
這也成為很多人討論的話題。
有人說:“如果文文家長能第一時間道歉,就不會有後面的事情發生,孩子在學校被欺負,對方家長又沒有態度,換作是我,我也生氣。”
也有人說:“魯醫生可惜了,他就不應該衝動,讓老師來解決問題就好,你是一個大人,動手打孩子就是不對。”
還有人說:“文文媽媽不誠實,她在網上發布不完全的視頻,導致輿論一邊倒的支持,其實看完全視頻,如果爺爺不先拿板凳砸人,魯醫生就不會推他。”
是的,事件的反轉也跟信息有關,一開始我們都覺得魯醫生太魯莽,了解原委後反而同情他,他如果能控制住不推爺爺,事情可能就是完全不同的結果。
02.問題
之所以要說這件事,是因為跟很多家庭都息息相關。
我孩子小時候就很內向,他也不喜歡跟我們說什麼,上幼兒園時,經常看到他臉上和胳膊上有小小的傷疤,問他到底怎麼回事,他也不肯說。
跑去跟老師溝通,老師表示,孩子打打鬧鬧很正常,有時候摔倒或碰到什麼東西,就有可能傷了皮膚,只要沒什麼問題,就不要太在意。
聽了老師的話,我也就不多想了,以為幼兒園就是這樣。
直到有天中午,接到老師電話,說趕緊去醫院,孩子摔傷了。
我嚇了一跳,跑去骨科醫院一看,孩子坐在板凳上一直哭,已經拍過片了,右胳膊骨折,老師解釋說,孩子們睡午覺,她當時出去了一下,結果兩個孩子在打鬧時,把我孩子從床鋪推下去了。
講真,看到孩子受傷,我真有把對方孩子打一頓的衝動。
但老師在一旁道歉,讓我慢慢恢復平靜,老師說,會讓對方家長帶孩子來道歉,我等了好幾天,也沒等來對方道歉。
孩子身體好轉,我帶他去學校填資料,剛好看到對方家長接孩子,對方家長跟沒事人一樣,只是笑着問了一下孩子的情況,得知胳膊好多了,還笑着說:“以後不要調皮了,知道嗎?”
我的脾氣一下子就上來了,對他毫不客氣地說:“這位家長,你要清楚,是你孩子主動推的,教育孩子要守規矩,難道不是你家長的責任嗎?”
旁邊的老師趕緊勸,對方家長趁人不備悄悄溜走了,我依然心緒難平,雖然幼兒園主動承擔了責任,但難免以後還會有類似的事情發生,我果斷給孩子轉學了,換了一個環境,孩子身上再也沒有出現過傷痕。
通過自己的經歷,我總結了幾點經驗。
1、孩子上學,一定要了解學校和同學們。
有的家長覺得,給孩子選學校,只要離家近就可以。
這樣的想法太簡單,你如果不了解校風和同學們,就永遠不知道孩子會面對什麼。
我們不能說孩子不好,而是有的家長真的拎不清,在他們看來,只要自己孩子不吃虧,做什麼都行。
就算他的孩子欺負了別人,他也會以孩子小為借口,更別提承擔責任了,他會覺得,只要在學校發生的事情,都跟自己無關。
你想,這樣家長教育出來的孩子,能懂得和平共處嗎?
2、孩子身上有傷,千萬不要忽視。
我就犯過這個錯誤,看到孩子身上的傷痕,以為是自己孩子調皮。
有時候,孩子不知道如何表達事件,又擔心被父母批評,就會含糊其辭。
再加上孩子比較單純,只要傷疤不痛,就不會在意,該玩還是玩,讓家長忽視問題。
你真的不能放鬆,一定要弄明白事情原因,這樣才能避免類似的事情發生。
3、遇到事情不要只批評孩子,而要全面了解情況。
有的家長比較正直,總是教育自己孩子要聽話。
遇到問題,不管青紅皂白先批評自己的孩子,可能就無法了解真相,孩子害怕你,受傷了也不敢跟你說。
建議家長在接孩子的時候,要多一點耐心跟孩子溝通,了解他在學校發生的事情,你的傾聽,也能給孩子安全感。
寫在後面:
身為父母,真的不希望孩子受傷。
了解事情真相後,真的很心疼魯醫生,他原本可以有更好的解決方法,培養一個醫生不容易,如果這件事沒有處理好,他的職業生涯可能就毀了。
而且,文文家長沒有及時道歉,也給自己造成了困擾。
很多人質疑文文媽媽,明明沒道歉,為何說道歉了?把魯醫生打孩子的視頻發出來,卻把爺爺搬椅子砸人的視頻隱藏,到底是何居心?
據知情人介紹,文文家已經把房子掛出來了,想搬家換一個環境,可這樣的房子誰敢買呢?
2個孩子之間的矛盾,鬧到雙方家庭都受影響,真的是巴掌之下,沒有贏家。
我們同情魯醫生,是因為我們大多數人的孩子都很善良,就算被欺負了,也不敢回來說,而打人孩子的家長,可以理直氣壯去旅遊,跟沒事人一樣。
遇到類似的事情,說不生氣是假的,但建議大家千萬不要衝動,你要學會找責任主體,既然是在學校發生的事情,那麼學校和老師就難逃責任,你督促他們解決問題,比你直接找對方效果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