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媽進化論:“中國式父母”為什麼不能好好說話?

2022年11月03日02:12:19 育兒 1681

爸媽進化論:“中國式父母”為什麼不能好好說話? - 天天要聞

央視網《人物》欄目曾經發起過一次關於“不好好說話”的一個實錄活動。

徵集“家人對你說過哪些讓你受傷的話”, 然後一個晚上,就收到將近600多份,總字數超過十萬字的反饋內容,其火爆程度令人咋舌。


爸媽進化論:“中國式父母”為什麼不能好好說話? - 天天要聞

中國式家長常見的口頭禪:

“你怎麼這麼蠢呢?你是豬嗎”

“我這是為你好!”

“除了吃飯,你還會幹什麼呀?做什麼都不行,吃飯最行!”

“你左腦是麵粉,右腦是水,你一做作業就開始成漿糊嗎?”

“你是草包嗎?一點就燃?”

“都幾點了,還不睡!” “你動作快點!磨蹭啥?”

“你是要氣死我,是吧?”

“你看看別人家小孩都會了,你怎麼還不會?怎麼這麼笨!”

“你是小孩子,你懂什麼?”

“老子就是老子,什麼時候輪到老子來道歉了?”

等等


很多時候,明明有些話可以很溫和地講述,父母卻總是習慣,以反問的語調,命令的語調,嘲諷的口氣,打壓的口吻來表達。

明明是關心孩子的身體健康,學習成績,但是,說出來卻總是一些責備的言語。

不好好說話,或者是正話反說,再或者習慣性地用貶損的,或者否定的,或者一些挖苦的言論去表達,好像已經成了許多中國家庭的一個日常的一個頑疾。

我們來看看有些參加活動的部分網友的留言

有網友評論說,“人們永遠在用“刀子嘴豆腐心”這個詞兒,去掩飾一些口舌之惡,導致這個詞,常常令人產生一種生理的不適之感”。

還有網友留言說,“不好好說話,其實就是一種語言暴力,往往它來自自於最親的人,傷害最深的也就是自己的身邊人。”

還有網友留言說,“自己老媽近幾年老怪自己有心裡話不和她講,不像別人家母女很多話聊,然後我告訴她說,以前自己想說什麼,就會馬上被你懟回去,不管做什麼事情都被你否定?然後總是說別人家誰誰誰誰誰比我厲害多了?你看你又一無是處等等?“所以,我不想難受,我也就不想和你聊天。


爸媽進化論:“中國式父母”為什麼不能好好說話? - 天天要聞


爸媽進化論:“中國式父母”為什麼不能好好說話? - 天天要聞

所以大人為什麼不能夠好好講話呢?

[微風] 其一:父母只把孩子當成孩子,沒有覺得孩子也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所以並不認為自己言論,會對孩子造成傷害。

知名心理學家楊瑾老師有一本書叫蹲下來和孩子說話

書中講說,每個人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有自由的一個思想,我們要理解孩子,必須站在孩子的角度。

我們要想了解孩子,應該蹲下身子,拉近和孩子的距離。如果總是站着面對孩子,那麼,父母與孩子的距離就不僅是身高上的差距,更是一代人與一代人之間的距離,是一顆心與一顆心之間的距離。蹲下來與孩子交流,對孩子來說是一種極大的關心與理解,是孩子能夠接受的一種愛護;蹲下來與孩子交流,孩子離我們的距離就會縮短;蹲下來與孩子交流,是父母關心孩子內心世界的體現;蹲下來與孩子交流,營造出來的是一種民主、和諧的氣氛。只有蹲下來,父母才能平視孩子,才能獲得和孩子真正交流的機會,才能真正明白孩子心中所想,以及他們真正行為的動機。


爸媽進化論:“中國式父母”為什麼不能好好說話? - 天天要聞

我們經常也會在新聞報道看到,尊貴像威廉王子,就曾經被多次拍到,他蹲下來跟自己的兒子講話的一個畫面。

最近也有網友發布一個視頻,大致講述,他因為老想不通,為什麼自己家小孩,每次逛商場都喜歡讓他抱抱。於是他就在自己小孩的身上裝了一個攝像機,錄製了他帶小孩逛商場的一段視頻。

從視頻內容可以看到,小孩子視野里見到的,無一列外,都是那些貨物架,手推車,輪子,或者是來往大人大腳丫子腳,大腿。根本就看貨架上的水果,五顏六色的零食,所以他就老想自己的爸爸抱

所以我們可以看到,因為角度的不同,孩子能看見的並不一定就是我們眼中看到的世界。

瑞士教育家菲斯泰洛奇曾經說過,家長們蹲下來和孩子說話,不但可以拉近和孩子的一個物理距離,更能夠拉近與孩子的一個心理距離

父母應該放下一種權威的架子,用尊重獨立個體的一種姿態,去和孩子溝通,就像對待朋友一樣。這種姿態不僅能讓孩子感受到被尊重和認可的,也會讓孩子有更多的自信心。

所以蹲下來,保證與孩子的一個平等態度,會最大程度地與孩子達到一種共情,這樣孩子才能夠聽得懂,明白自己的行為有哪些不對的地方,才會更加積極的努力的去改正。

​[微風]其二:我們總是不注意說話的語氣,語調

在熱門綜藝《爸爸去哪兒?》,有一個很火的一個畫面。

其中陳小春的兒子Jasper, 他性格就是軟綿綿,溫吞吞的的性格,常常被網友稱呼為小綿羊,討人喜愛。而他爸爸陳小春則很急躁,說話會自動特別大聲。

在一次活動中,因為老是動作慢悠悠的,爸爸陳小春又是個急性子,所以有時候,說話語氣就給人很兇,或者很暴躁。

他當時看到兒子慢吞吞的,就大吼了一句 ,"嘿,Hurry up!"

這不僅僅嚇壞了小小春,還嚇壞了屏幕外的觀眾。大家都以為爸爸要爆發了。

但是小小春卻用奶聲奶氣的語氣問,“what's wrong with you ?”, 陳小春沒聽清,這小傢伙又拿起大喇叭說了一句,“can you stop angry now?”。 這一舉動,不知道萌化了多少觀眾。

所以,作為家長,在同小孩溝通的時候,一定要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和孩子說話切記大吼大叫。


爸媽進化論:“中國式父母”為什麼不能好好說話? - 天天要聞

55387定律:

是由美國心理學家和傳播學家艾伯特梅拉比安提出的,最早是被用於職場培訓,後來才應用到家庭教育當中。該定律是一條人際溝通定律。

該定律認為,在人際溝通當中,實際有效的是55%是指一個人說話的態度、肢體語言、面部表情和動作等;38%是指說話的語氣、口吻;7%就是說話的內容,即55%+38%+7%=100%。

所以,有時候我們在表達什麼東西的時候,語言之外的這些態度,表情,儀錶,語氣,口吻等等,比內容本身更能幫助傳遞信息。

兒童心理學家也曾提出一個觀點,就是說孩子是情緒的一個俘虜

就是說孩子特別擅長捕捉情緒,如果發現父母說話是特別不耐煩,特別喜歡指責,抱怨等等負面情緒,他們就會將這些情緒收為己有,然後帶着這些情緒和父母進行對抗。

​[微風]其三:我們總是輪番使用多種暴力溝通方式,而不自知!

中國式家長,逃不過以下幾種溝通方式:

第一種-就是通過貶低打壓

比如,“你看你學習,學習不行,態度,態度不行,做什麼你都不行!”

這種表達,會給人的暗示就是你不行,你不對,你做什麼都不可以?長期在打壓下生長的孩子會陷入一種強烈的自我否定,整個性格都會變得悲觀消極。

第二種-就是通過威脅恐嚇

比如,“你再打遊戲,老子把你電腦砸了!!”,威脅恐嚇,看似能鎮壓,但是暴力必將引起更大的暴力。有些小孩會學以致用,用同樣的威脅手段對抗父母,比如“你在逼我,我就去死,跳樓,離家出走等等”。

第三種-就是站在身份制高點,愛的制高點,做錯了也死不悔改

比如,“我雖然做得不對,但我也是你爹!” “我這麼做都是為你着想,你不知好歹!” “我是你老子!”

這種言論,總讓人孩子更反抗父母,更想逃離父母的掌控!

第四種-就是將客觀評論和主觀評論混為一談。

“你把杯子打破了!” 是客觀事實。

“你怎麼又打破杯子了,這麼點小事都做不好?”,這就是主觀評價,主觀評價帶有強烈個人情緒。

常常在溝通中,把評價和事實混為一談,就會讓孩子十分的受傷。

作為父母,你又是否給孩子一個解釋的機會。或許,他只是為了給你倒一杯水,不小心手忙腳亂,碰掉了杯子呢?




爸媽進化論:“中國式父母”為什麼不能好好說話? - 天天要聞

暴力溝通給孩子會帶來哪些影響?

​[微風]瀑布心理效應:

指的是信息發出者心理平靜,但傳出的信息被接受後卻引起了對方極不平靜的心理,從而導致接受者的態度和行為,發生了變化。恰如瀑布,上面平靜,下面卻水勢洶湧、濺花騰霧。

簡而言之就是,說者無心,聽者有意。

因為小孩子的心理狀態相對比較脆弱,還處於成長行程階段。

所以,如果家長在與孩子溝通的過程中,習慣性出現一些不好的字眼兒,就會給孩子造成一些不可磨滅的創傷。很多家長無所察覺,繼續這楊一些無心之失,然後這種心理創傷就會不斷地加劇,直到影響孩子的一個學習,性格,生活,人生等多方面。

這樣做的後果,對於孩子的發展,無非是往兩個方向發展

第一種孩子,如果他的心裡相對比較脆弱,或者比較軟弱的話,他就會被家長控制,然後成為一個所謂的“聽話的小孩子“,規規矩矩。

他們會把內心的傷痛埋藏得很深。但是這些東西並不會隨着他們成年而消失,而是不斷地強化。成年之後,或許因為一些特定的事情,就會觸發它,使其爆發,然後就開始產生各種心理問題。

第二種小孩,他的個性會比較強悍,會有反叛的行為。他們會不甘心,對於家長的各種指責,挖苦,控制,就會有各種叛逆行為。他會用自己的方式和家長對抗,嚴重的話會產生一些衝突,甚至上升肢體暴力行為等等,與周圍其它人相處,待人接物都會習慣性採用暴力行為!




爸媽進化論:“中國式父母”為什麼不能好好說話? - 天天要聞

做成長型父母,好好說法

​​[心]學會蹲下來和孩子說話,把孩子當成獨立的個體!

蹲下來和孩子說話,首先得從心理上,動作上,言語上,你都得蹲下來,你才能了解孩子想什麼,才能解決問題。

​​​[心]要允許孩子犯錯,接受孩子的不完美

成長就是一個不斷 “試錯” 的過程。

以前看過一個作家說,“我打破了咖啡杯,被父母責罵。他們的責罵並,沒有讓我下次不再打破杯子,只是讓我更懼怕杯子!

朱永新說“孩子的心靈像稚嫩的幼芽,很容易受到傷害。如果說錯一句話,做錯一件事,就受到父母嚴厲批評,以後再也不敢說,再也不敢做,這些都會阻礙孩子的成長”

允許犯錯,才會讓孩子心理有一個安全網,不會做事總是膽小怕事,做錯了,也敢於承認,並且積極改正!

​[心]父母也會有不完美,學會主動承認錯誤

我們都是第一次當別人的父母,不可能盡善盡美,做錯了,要勇於承認,我想孩子總是對父母特別寬容的,會更愛自己的爸爸媽媽!

在剛才陳小春和他兒子小小春那一段畫面中,陳小春聽清楚了Jasper 那句“can you stop angry now?”, 愣了兩秒,最後對兒子說了一句 “sorry, sorry!”.

陳小春在隨後的接受採訪中,也說“我從來沒有想過他會跟我有那個對答,那一剎那,我相信我這一輩子都不會忘記那個對話!”。

陳小春,作為一個父親的身份,並沒有說我是你老子,老子不可能向兒子低頭,而是認識到自己語氣確實不對,主動承認錯誤。這讓他的粉絲又從“父親”這個身份,愛更加愛這個山雞哥

​[心]不給孩子貼負面標籤,多用正向積極言語,鼓勵孩子

父母和孩子說的每一句話,都是具有神奇魔法棒!會幫助他在未來應對各種荊棘!

你跟孩子說什麼,就決定了他往哪個方向發展,成為什麼樣的人。


爸媽進化論:“中國式父母”為什麼不能好好說話? - 天天要聞

央視出過一個紀錄片《鏡子》

裡面有一句話是這樣講的,每個孩子生下來都是一張白紙,父母就是作畫的人,白紙變成什麼樣,關鍵在於父母。


電影《奇蹟男孩,奧吉就是一個天生的面部畸形的小男孩兒。他經常在學校裡面遭受到同學的一個嘲笑霸凌。但是他的媽媽伊莎貝爾,卻一直是他最堅強的一個後盾。她媽媽總會用最溫暖,最強有力的語言和行動,不停地告訴他:


爸媽進化論:“中國式父母”為什麼不能好好說話? - 天天要聞


爸媽進化論:“中國式父母”為什麼不能好好說話? - 天天要聞


爸媽進化論:“中國式父母”為什麼不能好好說話? - 天天要聞

Because I'm your mom, it counts the most because I know you the most.

正因為我是你媽媽說話才最算數,因為我最了解你。

You are born different, and you are not destined to be drowned in the crowd.

你天生與眾不同,註定不會被淹沒在人群中。

Look at me.We all have marks on our face. I have this wrinkle here from your first surgery.I have these wrinkles here from your last surgery. This is the map that shows us where we’ve going.And this is the map that shows us where we’ve been.And it’s never ever ugly.

看着我,每個人的臉上都有印記。你第一次手術時,我長了這條皺紋,最後一次手術時,我長了這些皺紋。這張地圖會為我們指引方向。而這張地圖標記着我們去過的地方,它絕對不是醜陋的。

You're different by nature. You don't have to hide.

你天生與眾不同,不必躲躲藏藏。

這種正向積極的引導,積極的鼓勵和言論,讓這個小朋友慢慢地能夠接受自己,並且有正面的獨立的觀點。

他會認為 “我知道我不是一個普通的十歲小孩,我動過27次手術,這樣我才能呼吸,看見東西,不靠助聽器聽見聲音,不過這一切都讓我看起來不普通。”、

並且能夠以一種幽默,寬容,甚至理解的態度來對待周遭的世界,最後收穫了很多同齡的朋友。我相信,即使成年後的他,也是一個讓人溫暖的青年!!

經典電影《阿甘正傳》里那個溫暖的媽媽又何嘗不是一個讓人敬佩的母親


爸媽進化論:“中國式父母”為什麼不能好好說話? - 天天要聞


爸媽進化論:“中國式父母”為什麼不能好好說話? - 天天要聞


對於生來智商偏低,且身體有缺陷的阿甘,阿甘媽媽一直都對他說

“你和其他人是一樣的,你和其他人沒有區別。

阿甘媽媽知道阿甘在成長中會遇到異樣眼光、特殊待遇,為了保護阿甘,媽媽不斷告訴阿甘,他是正常的,跟其他人一樣,別人也沒有比他強。因為阿甘媽媽一直以來的積極暗示,阿甘從沒覺得自己是個異類。

當別人質疑他傻時,他總是理直氣壯地說:

“媽媽說,做傻事的才是傻瓜。”

所以

那些被溫柔對待長大的小孩,不論是小孩未來成就如何?其身上總會帶有一種,令人無法抗衡的陽光自信,以及渾然天成的一種自尊自愛,誰會不喜歡呢?



END

育兒分類資訊推薦

嬰兒需要穿襪子嗎?醫生說出“保姆級”答案,新手爸媽速藏 - 天天要聞

嬰兒需要穿襪子嗎?醫生說出“保姆級”答案,新手爸媽速藏

大家好~我是小余前兩天,小區里一位媽媽,因為穿襪子的問題跟婆婆產生了分歧。婆媳育兒,難免是會產生不同觀念,畢竟老一輩人和現代化觀念差距是很大的。據媽媽所述:大夏天,在家裡還一直忙着給寶寶穿襪子,她穿我就脫,還說我一點不會照顧孩子。那麼話又說
嬰兒頭髮“稀疏”和“茂密”,區別也很大,早知道越好 - 天天要聞

嬰兒頭髮“稀疏”和“茂密”,區別也很大,早知道越好

大家好~我是小余寶寶出生的時候,頭髮多少暗示着什麼呢?對於寶寶的頭髮,其實也是許多媽媽在熱議的一個問題,前兩天也看到了幾位媽媽在討論寶寶頭髮的問題。有的寶寶,出生的時候頭髮就很茂密,甚至比我們大人的頭髮都要茂密,還很長。有的寶寶,出生的時候
2個寶寶,一個媽媽帶一個奶奶帶,一歲後,有5個明顯差距 - 天天要聞

2個寶寶,一個媽媽帶一個奶奶帶,一歲後,有5個明顯差距

大家好~我是小余寶寶跟奶奶長大和媽媽長大,到底有什麼差距?有很多的家庭,迫於生活的壓力,不得已把寶寶放在家裡給老人照看,跟着奶奶一起長大。作為爸媽,也都希望有能力把寶寶留在自己的身邊,但是迫於生活的壓力,可能無法留在身邊。
老一輩人帶娃,有4個錯誤需警惕,容易坑害了寶寶 - 天天要聞

老一輩人帶娃,有4個錯誤需警惕,容易坑害了寶寶

大家好~我是小余老一輩人帶娃,也要注意好的習慣,一些錯誤還是要提前預知的,如果老人帶娃,也要普及錯誤。寶寶的脆弱是超出我們認知的,如果沒有被我們所重視,一些錯誤也可能會給寶寶帶來傷害。一個錯誤,也可能會坑害了寶寶。
二胎最佳“年齡差”不是1歲,也不是10歲,這個數更合適 - 天天要聞

二胎最佳“年齡差”不是1歲,也不是10歲,這個數更合適

大家好~我是小余在備孕二胎的時候,許多媽媽都產生了一些焦慮。畢竟再生就是兩個孩子,對人力、家庭收入、家庭現況都會給媽媽帶來一些焦慮。在生活中,身邊也有很多二胎的家庭,有的寶寶相差1-2歲,也有孩子相差數十歲的。那麼孩子不同的年齡差,自然影響
孩子在家一被凶就“裝死”?別大意,在外面很容易被欺負 - 天天要聞

孩子在家一被凶就“裝死”?別大意,在外面很容易被欺負

前幾天,一位媽媽在後台給我留言,短短一行字,看得我心裡一緊。她說:“多米媽,我家娃4歲,一凶她,她就悶着不說話,眼睛看着地,站着一動不動。你說這孩子是不是天生性格太悶了?還是脾氣太犟了?”隔着屏幕,我都能感受到那位媽媽的無奈和焦慮。是不是覺
重磅!“惠閩寶2025”正式開售! - 天天要聞

重磅!“惠閩寶2025”正式開售!

一份安心守護,如約歸來由政府指導,14家保司聯合承保的福建省定製型商業醫療保險“惠閩寶2025”正式上線啦!點亮城市,共啟八閩保障新篇章7月8日,“惠閩寶2025”發布儀式在福建廣電演播廳隆重舉行。福建省醫療保障局、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福建監管局、中共福建省委金融委員會辦公室、福建省農業農村廳、福建省民政廳、福...
2025年上半年售14.6萬台,銷量下滑超22%,傳祺最新銷量出爐 - 天天要聞

2025年上半年售14.6萬台,銷量下滑超22%,傳祺最新銷量出爐

2025年6月份,廣汽傳祺的單月銷量又下滑了。廣汽集團最新數據顯示(下稱官方數據),2025年6月份,廣汽傳祺單月銷量為28832台。相比去年同期,銷量下滑了12.05%。事實上,從今年1月份開始,廣汽傳祺的單月銷量就開始同比下滑了。 傳祺E8官方數據顯示,2025年1月份,廣汽傳祺的單月銷量為18327台。相比去年同期,其銷量下滑...
別欺“生” 請為暑期工撐好保護傘 - 天天要聞

別欺“生” 請為暑期工撐好保護傘

暑假來臨,不少學生會選修“社會第一課”,湧入勞務市場尋找兼職。但部分企業卻趁機欺“生”,讓應聘者頻頻掉入求職陷阱。說多了都是淚。一些學生想用稚嫩的肩膀分擔家庭負擔,鍛煉提升自己,沒料想,錢沒賺到,卻先遭到了“社會毒打”。有的老闆把暑期工當免費工,借故剋扣工資;有的企業掛羊頭賣狗肉,說是招聘影院檢票員...
清徐縣徐溝鎮喜洋洋幼兒園舉辦幼兒籃球嘉年華活動 - 天天要聞

清徐縣徐溝鎮喜洋洋幼兒園舉辦幼兒籃球嘉年華活動

籃球操開場秀表演。  本報訊(見習記者 孫佳敏 通訊員 劉凱 文/攝)近日,清徐縣徐溝鎮喜洋洋幼兒園以“迎籃而上 追求卓越” 為主題,舉辦第四屆幼兒籃球嘉年華活動,通過豐富多樣的籃球活動推進體教融合,助力幼兒身體素質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