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vjuan2020"是一個普通的抖音賬號,賬號的中文名字叫做“勵志無腿媽媽呂娟”。從2020年5月11日發布第一個作品以來,目前這個賬號總共發布了237個作品,擁有的粉絲數為36.2萬,獲贊231.1萬。
這個賬號的簡介只有一句話:“當我在為自己沒有新鞋子而哭泣時,卻發現有人竟沒有雙腿。”
在抖音里,這樣的賬號成千上萬,單從粉絲數和賬號活躍度來看,並不能引起人們的特別注意。但只要你打開這個賬號,絕對會感動——因為賬號的主人呂娟,是一位雙腿從大腿根部截肢的重度殘疾女性。
"lvjuan2020"的IP顯示,這個賬號的主人生活在黑龍江省依安縣。依安縣是黑龍江齊齊哈爾市的一個下轄縣,也是一個農業大縣,被譽為"中國紫花油豆角之鄉"、"丹頂鶴項下明珠"、"美麗的綠色食品名城"。所以這個賬號的內容,也多以反映東北農村的生活和東北農村特產為主。
雖然現在生活在大東北,但呂娟卻是一位地地道道的南方姑娘,東北只是她的婆家。
一、
1988年,呂娟出生在湖北一個普通農民家庭。在她4歲時,父母離異,從此呂娟跟着爸爸生活,成了一個單親家庭的兒童。
父母離婚後,呂娟的爸爸把全部的愛都給了這個女兒,因此呂娟雖然失去了母愛,但她的童年仍然充滿了歡笑。
遺憾的是,這種快樂的生活並沒有持續太久。
2002年,正在上中學的呂娟,有一天走在放學回家的路上,突然一輛失控的汽車直直的朝她撞了過來。還沒等她反應過來,她便被撞得飛了出去。
失控的汽車將呂娟撞飛後並沒有停下,又繼續向前行駛,衝著呂娟的雙腿壓了過去。呂娟甚至還沒有感覺到害怕,便暈了過去。
也不知道過了多久,呂娟醒了。她艱難地抬起頭,看到兩眼通紅的爸爸就站在自己身邊。
“爸爸......”呂娟突然想起了昏迷前的那一刻,想起了那輛飛馳的汽車,想坐起來撲進爸爸的懷裡。但她突然發現,自己的下半身好像空了一樣,怎麼也使不上勁,更沒辦法坐起來。
呂娟下意識地伸手朝自己的雙腿摸去,這一摸卻摸了個空。她一把拽掉蓋在身上的毛毯,發現自己的下腹之下一片空白,兩隻腿已經不翼而飛。
由於剛才的動作太猛,此刻的呂娟突然感到下半身傳來了一陣撕心裂肺的疼痛。她驚恐地朝四周打量,發現自己正躺在醫院的病床上,而自己的兩條腿卻不見了。
呂娟這一下可嚇得不輕,她驚恐地瞪大了雙眼,從嗓子里發出了一聲尖叫。父親連忙俯下身子,將女兒的頭攬進懷裡,輕輕地對呂娟說:“娟子,沒事,爸爸在呢,有爸爸在,你什麼也不要怕......”
呂娟像一頭髮了瘋的母獅一般,想用力推開父親——可失去了雙腿的她,手上根本使不上一絲力氣。在又驚又嚇中,呂娟又昏了過去。
原來呂娟被那輛汽車撞倒後,汽車又從她的雙腿上壓了過去,這才停了下來。司機見撞了人,連忙撥打了“120”急救電話,很快,昏迷中的呂娟被救護車拉進了醫院。
二、
呂娟的爸爸得到女兒被撞的消息後,馬上趕到醫院。但醫生卻告訴他,呂娟因為失血過多,必須馬上手術,不然就有生命危險。醫生還告訴爸爸,按目前的情況看,呂娟的兩樣腿可能是保不住了,要想救她,只能是截肢。
呂娟的爸爸哪裡肯相信這殘酷的現實,他跪下來求醫生:“我女兒只有14歲啊!她的人生才剛剛開始,醫生我求求你們,請你們一定要保住她的一雙腿啊,沒有了腿,她以後可怎麼生活啊!”
但任憑爸爸怎麼哀求,還是沒有保住呂娟的兩條腿。在聽醫生說再不手術,女兒的生命會有危險後,呂娟的爸爸只好含淚用顫抖的雙手,在手術通知書上籤下了自己的名字。
手術進行得還算順利,呂娟的命算是保住了,但從此刻起,她不再是從前那個活潑可愛的女孩了,還是一位高位截肢的殘疾人,終身都將要與輪椅相伴。
那段時間對呂娟來說,無疑是她人生中最黑暗的一段時光。當她的同學們來看望她時,看着同學們一個個都在地上走路,而自己卻只能躺在床上,她的情緒崩潰了。
她把同學們送來的水果和心愿卡統統扔到了地上,用老師送來的蛋糕狠狠地朝老師砸去,用全身的力氣衝著老師和同學們大喊:“你們走,你們都給我走!我不要讓你們看我的笑話,我也不想看到你們!”
看到女兒如此痛苦,父親只能默默流淚。為了防止呂娟想不開尋短見,父親請來了家裡所有的親戚,大家輪流值班,看住呂娟,防止她做傻事。
躺在床上的呂娟卻並不領情,每天她都會沒事找事地沖親戚們發火——多年以後在回憶起當時的情況時,呂娟承認自己就是想趕走伺候自己的人,然後找機會結束自己的生命。
在這段黑暗的時光里,父親沒日沒夜地陪伴在呂娟的身邊,用全部的父愛,溫暖呂娟那顆冰冷絕望的心。
都說時間是最好的葯,日子一天天過去,呂娟的身體在慢慢恢復,她的情緒也在慢慢地穩定。畢竟她曾是那麼熱愛生活,熱愛這個世界,在冷靜下來之後,她在親人和老師、同學們的鼓勵下,又漸漸有了活下去的信心。
三、
兩年多之後,呂娟的身體終於恢復了。她可以坐着輪椅,一個人來到院子里,觀看天邊美麗的晚霞了。在出事之前,呂娟最喜歡站在自家的平房頂上看日落,她的理想就是有朝一日能成為一名畫家,用手中的畫筆,畫出這最美的圖畫。
由於兩年多沒有上學,呂娟已經放棄了重新回學校上學的期望了。她現在要面對的,是今後怎樣養活自己的問題。畢竟父親不可能陪自己一輩子,雖然自己殘疾了,但還是應該掌握一些自食其力的本領。
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呂娟發現手機漸漸成為人們生活的必須品。但在當時的市場上,各種型號的手機五花八門,質量也是千差萬別,很多人新買的手機沒過多久便出了故障,所以手機維修成了一個熱鬧的職業。最關鍵的是,這個手藝是自己這個殘疾人可以操作的!
找到了方向後,呂娟的想法得到了父親的大力支持。2004年底,呂娟決定去省會武漢,學習手機維修技術。
動身前,父親很不放心,提出要陪呂娟一起去,但呂娟卻說:“爸爸,你能陪我一時,能陪我一世嗎?我能行的,爸爸你放心吧!”
就這樣,呂娟一個人來到了武漢。經過半年多的學習,2005年夏,呂娟回到了家鄉,開了一家手機維修店。
呂娟很珍惜這份工作,雖然這個店的生意不算太好,但收入足夠維持她的生活,她已經十分滿足了。
守店的生活里,呂娟有了很多空閑時間。閑來無事的時候,呂娟也和同齡的女孩一樣,喜歡追一些愛情劇。看到電視里那些青春女孩的愛情,呂娟也很羨慕,也期待自己能遇上一位愛自己的白馬王子。
但每當看到自己的身體時,她又打消了這種想法:誰會愛上她這樣一個重度殘疾的女孩呢?
在上網時,呂娟也認識了一些有着和她差不多經歷的殘疾人。她還建了一個QQ群,大家在群里分享生活中的點點滴滴。雖然大家都不曾謀面,但透過網絡,這群不幸的人們相互鼓勵,仍然能感受到人間的溫情和溫暖。
四、
有一天,一個網名“東北小何”的網友,提出了入群申請。作為群主的呂娟見此人的備註里註明是一位因小兒麻痹症導致左腿殘疾的殘疾人,便按下了“同意”鍵。
“東北小何”真名叫何守奎,是黑龍江依安縣雙陽鎮的一名殘疾青年。
也許是東北人天性樂觀,何守奎入群不久,便成了群里的活躍分子。他每天都會和大家講述自己的生活,並時不時講些笑話,經常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呂娟的工作並不忙,所以在線時間很多,與何守奎聊天的機會也最多。得知呂娟的情況後,何守奎對呂娟的樂觀獨立精神讚不絕口,甚至好幾次說要來湖北看看呂娟。
少女的心總是敏感的。雖然何守奎從來沒說過喜歡呂娟,但呂娟仍然感受到了來自這位東北小伙的愛意。
對於何守奎的這份愛,呂娟一開始並不敢接受。自從那次車禍之後,呂娟便把自己的心躲進了一個看不見的蛋殼之中,她不敢相信,像自己這樣的殘疾姑娘,有朝一日也會得到愛神的青睞。
面對呂娟的拒絕,何守奎並沒有放棄。他每天都會給呂娟打去幾個電話,在電話里不但關心呂娟的一切,還經常唱東北二人轉給呂娟聽。漸漸地,呂娟那顆冰凍的心,也漸漸融化了。
2010年,何守奎拄着一幅拐杖,手捧一束從自家院子里摘下來的野花,突然出現在了呂娟的面前。雖然他手中的花只是很平常的野花,但呂娟還是小心地接了過來——因為這束野花經歷了千山萬水,仍然開得很旺盛。花都有如此堅強的生命力,自己為什麼要對愛情失去信心呢?
五、
2010年國慶,呂娟披上潔白的婚紗,成了何守奎的新娘。
結婚之後,呂娟發現何守奎是一個特別熱愛生活的男人。他不抽煙不喝酒,但愛好文藝,會拉二胡,會彈吉他,還燒得一手好菜。雖然掙錢不是特別多,但每個月的工資一發下來,必定是第一時間上交到自己手上。
細心的呂娟還發現,何守奎特別喜歡小孩,每次鄰居家的小孩來玩,他總是拿出各種好吃的給孩子們吃,看孩子們吃得開心,何守奎的眼睛裡有一種說不出來的東西在閃爍——她知道,丈夫很喜歡小孩,更想要一個自己的孩子。
懷孕對於呂娟來說,是她從來也不敢想的事情。因為在結婚前進行婚檢的時候,醫生就告訴過呂娟:由於身體殘疾,她很難受孕,除非做試管嬰兒,才有可能當上媽媽。即使她同意做試管嬰兒,她的身體也決定了成功率很低。
呂娟對丈夫說了自己的想法,只不過她沒說丈夫想要孩子,而是說自己想當媽媽,想享受從一個女孩變成母親的感覺。
何守奎並沒有同意呂娟的想法。對於他來說,沒有什麼比呂娟的健康更重要的了,他不想妻子去冒險。但呂娟卻異常堅決,她告訴丈夫:就算這條路充滿了艱辛,她都不會放棄。何守奎見妻子如此堅決,只得點頭同意。
呂娟的想法,連醫生也不支持。因為高位截癱的患者基礎血壓要比正常人低,懷孕期間,孕婦的血壓會突然增高,這種血壓上的波動本身就帶有一定的風險。加上高截癱患者運動量少,血液循環慢,懷孕時隨着肚子里胎兒的長大,腹部的血管會受到壓迫,很容易引起血液栓塞。
雖然醫生不建議,但呂娟還是堅持走了下去。2015年,她終於通過試管嬰兒技術,成功誕下了一對雙胞胎男孩。
孩子的出生,給這個特殊的家庭帶來了無限的歡樂。呂娟和何守奎將兩個孩子視為掌上明珠,真是含在嘴裡怕化了,放在頭上怕曬了。
命運彷彿要和這對夫妻作對,孩子兩歲的時候,出現了發育問題,需要一筆龐大的治療費,才能治癒。
面對天文數字一般的醫療費,呂娟並沒有放棄。在當地婦聯的幫助下,她給央視《向幸福出發》欄目發了一封信,希望通過央視這個平台,得到社會的幫助。
在她向社會求助的時候,網上也傳出了一些不和諧的聲音,甚至有人說她不負責,養不起孩子還要生。
面對這些流言蜚語,呂娟奮起還擊:“難道我們殘疾人就沒有生孩子的權利嗎?”
在社會各界的幫助下,呂娟很快湊齊了孩子的治療費用。兩個孩子經過治療,很快便痊癒了。
六、
遠嫁黑龍江之後,呂娟這個外地媳婦也贏得了左鄰右舍的肯定。鄰居李萬義逢人便說:“老何家這個兒媳婦雖然有殘疾,但對公公婆婆特別孝順,家裡的活兒啥都干,真的挺不容易的!”
嫁到何家後,婆婆劉淑俠和呂娟也特別投緣。劉淑俠總說:“小娟雖然行動不方便,可家裡的活總是搶着干,她總怕我們老兩口沒錢花,總是給我錢。一日三餐換着樣做,有這樣的兒媳婦,心裡特別敞亮!”
自從有了孩子後,呂娟要照顧孩子,而且現在修手機的人也很少,因此一家人的生活負擔都落在了何守奎的肩上。
見丈夫每天起早摸黑地工作,有時還要做些兼職,呂娟是看在眼裡,疼在心上。當孩子身體康復後,呂娟就一直在尋找掙錢的機會,她也要用自己的雙手,分擔丈夫肩膀上的重擔。
近幾年,隨着短視頻的興起,很多人通過拍攝反映日常生活的短視頻,得到了一定的收益。
自從發現短視頻這個新生事物後,呂娟也產生了用手機記錄自己的日常家庭生活,再將這些生活發到網上去,取得一些收入,貼補家庭開支的想法。她把這個想法告訴丈夫後,得到了全家人的支持。
2020年5月11日,呂娟在短視頻平台上發布了自己的第一個作品。在視頻中,婆婆在鍋里烙餅,戴着一幅眼鏡,穿着一件粉色上衣的呂娟,坐在一個用竹子特製的竹筐里,用斧子幫婆婆劈柴,然後手裡拄着兩個木塊,把一盆豆芽從案板上拿到鍋里炒了起來。
畢竟是第一次發布視頻作品,這個視頻的質量和內容都很一般,但發出去後,卻獲得了82條留言和2145個贊。不少網友在評論中說:“你好堅強啊,讓那些健康之人汗顏!”、“好一個感人的女性,你樂觀漂亮又美麗!”
網友的這些評論,給了第一次發布作品的呂娟極大的鼓勵。當天,她又換上一件喜慶的紅衣服,坐在門口的水泥地上,還在自己的身下畫了兩條腿,腿邊分別寫上了“走向夢想,堅強做腳”八個大字。這條視頻發布後,點擊突破了十萬。
七、
從那以後,呂娟一頭撲在了短視頻創作之中,她把生活中發生的點點滴滴,以及孩子們的趣事、一家人的日常瑣事都拍成了視頻。
這種接地氣的真實生活,使她很快收穫了大量粉絲,網友們為她身殘志堅的事迹所感動,紛紛和她互動聊天,並建議她把東北農村的土特產擺進櫥窗,方便大家購買。
從那以後,家裡的黏玉米、笨雞蛋,婆婆製作的東北大醬,村裡人種的各種瓜果,紛紛出現在呂娟的直播間。靠着誠信,呂娟直播間的人氣也是越來越高。
直播取得一定的成績後,許多商家慕名找到呂娟,尋求合作。當地政府也出面為呂娟提供了處直播場所,並積極為呂娟聯繫當地的相關的企業進行合作,呂娟的幹勁更足了。
如今談起妻子呂娟,何守奎感覺特別驕傲:“我們夫妻雖然都是殘疾人,但是我們幹什麼都不比別人差,我媳婦每天直播帶貨,不但自家的農產品都賣完了,就連村裡的產品都銷售一空,讓鄉里鄉親都賺着錢了,這日子越來越有盼頭。”
呂娟的最近一條視頻作品,是2022年10月8日下午16點半發布的。在視頻中,她一邊給兒子收拾屋子,一邊笑着抱怨:“家裡兩個男孩太皮了,當媽媽的就得跟着在後面收拾個不停。
收拾完屋子,馬上又要為他們準備晚飯了,每天就是各種忙。不過我雖然只有半截身子,但媽媽的責任,我一個都不能拉下!”
呂娟說這些的時候,兩個六七歲大、穿着綠色衛衣的男孩,就在她的身邊跑來跑去。而呂娟看着這兩個孩子的眼睛裡,露出了一種只有母親的眼裡才有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