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升級父母后,都自動化身為“曬娃狂魔”,孩子吃喝拉撒睡的普通成長節奏,在爸媽心目中都是值得記錄的畫面。有的爸媽不僅愛拍,還特別愛曬,直接把孩子的生活照分享到個人社交平台上,希望跟親朋好友分享孩子的動態。
按理說,個人平台曬娃無可厚非,但架不住有些家長的低情商表現,有幾種曬娃方式很容易讓其他人產生隔閡,從而影響自己以及孩子的社交圈。各位爸媽們不要大意,對照自查一下,盡量改正哦!
第一種:過度包裝孩子,高調炫富拉開了圈子的距離感
我遛娃認識的一位寶媽玲玲,幾乎每天都會在朋友圈裡分享孩子的生活日常。
一開始,玲玲純粹是曬娃,把朋友圈當作日記本,記錄孩子的成長日常。但時間一長,伴隨着朋友圈裡的獲贊數越來越多,玲玲的虛榮心也開始膨脹。漸漸地,她曬娃就有了“精心取景”的角度,曬出來的孩子,穿名牌衣褲,用高檔電子產品、文具用品,時不時還要插播帶娃出行的各種奢侈花費。
這種過度包裝的曬娃方式,很快就顯露出了弊端。因為玲玲發現圈子裡的寶媽們,好像減少了跟自己的互動,相約一起遛娃的時候,對方要麼愛理不理,要麼就是找理由拒絕。
玲玲不明白問題出在哪裡,私下裡打聽後才發現,原來是自己“高調曬娃”惹出的禍。好幾個原本私交不錯的家長,認為玲玲家庭條件富裕,彼此生活存在差距,所謂“物以類聚、人以群分”,於是大家選擇了眼不見為凈,直接屏蔽了玲玲的朋友圈。因為心理隔閡產生,玲玲被排擠出了原本的寶媽圈子。
第二種:不斷抱怨,負能量體讓人避之不及
鄰居小樂是一位全職媽媽,老公常年在外地工作,家裡老的、小的都需要她照顧。時間一長,小樂就有了怨言,不管大事、小事,都忍不住在朋友圈裡吐槽一下,比如孩子家庭作業沒做完,自己輔導孩子作業太辛苦,偶爾還要批評老公是甩手掌柜等。
一開始,大家好心地安慰小樂,但小樂的負面情緒好似沒完沒了,最多的一天,她會接二連三發上數十條動態,通篇都是抱怨孩子不爭氣、公婆不幫忙、老公不給力,妥妥就成了朋友圈的負能量傳播體。
很多人都下意識地屏蔽小樂,對此小樂還不解地問過我,為什麼我現在發什麼都沒人看?
我真是不好意思告訴她,朋友圈雖然是個人社交平台,喜怒哀樂的心情值由自己決定,但讀者也有閱讀的選擇權,誰願意每天被負能量包圍呢?控制不了你抱怨,還不能控制自己不看嗎?
寶媽們帶娃辛苦,這點大家都是很理解的,但別過度抱怨,否則只會遭到大家的反感。
第三種:不斷為孩子成長拉票,功利心太重易遭排擠
這年頭,凡是涉及到孩子相關的PK賽,寶爸寶媽們都是竭盡所能拉票,一次兩次到是無可厚非,但有人卻因此成了“拉票專業戶”。
我認識一位寶媽巧巧,經常性就在朋友圈裡為孩子拉票,有正式、非正式參加某種活動的,也有商家舉辦湊人氣的。不管是大賽、小賽,只要是孩子參與,巧巧都要鼓動身邊人為孩子拉票,那架勢是不爭第一不罷休。
最初,衝著面子,朋友們還要幫巧巧助力,但挨不住巧巧拉票的頻率太高,每次助力費事又費時,所以很多人乾脆私下裡直接屏蔽了巧巧。但巧巧好像沒意識到這個問題,瞧着朋友圈裡沒動靜,就乾脆群發大夥拉票,對此很多人煩不勝煩,最終只能拉黑巧巧,圖個情景少事。
其實為孩子拉票的事,寶媽們不能太較真,大張旗鼓透支自己的人脈資源,為孩子拉票參選幾個非正式活動實在沒必要,給他人增加麻煩的同時,也讓自己欠下了人情債,這又何必呢?
有娃後,大部分家庭的重心都圍繞孩子,曬孩子的行為當然是免不了。我家有娃初成長,家長們難掩喜悅與激動的心情,發發圈跟親朋好友分享是人之常情,但曬娃也要講究方式方法,上述幾種曬娃方式,並不能引起別人的情感共鳴,只會給自己招黑,何必傻傻地自娛自樂呢?
朋友們,您們都有過曬娃時刻嗎?您最反感的曬娃方式是哪種?評論區一起聊聊!#頭條創作挑戰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