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着自己玩具回家了
我查了資料,問了醫生,說會產生這種情緒是正常的。我很疑惑,為什麼有這樣的情緒還正常呢?
出現這樣的情緒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影響:
可能是孩子做的事情跟我們的要求相差甚遠,所以會產生討厭孩子的心理。
有一句話叫做恨鐵不成鋼,但面對小孩子有些事情他又做不到,甚至說了又不懂,又覺得無可奈何,所以就會對小孩子有一種討厭的心理。
可能是因為孩子給自己帶來了太多的負累讓自己過於疲憊,所以會討厭孩子。
跟着電視里一起跳舞
我們的大腦其實是追求安逸遠離痛苦的,所以當孩子來到這個世界以後,給我們帶來了不是歡樂而是痛苦,勞累和麻煩,那麼出於身體的本能以及大腦的反應,第一時間我們就會對孩子產生厭惡的心理。
跟孩子沒有建立起情感的互動,所以會討厭自己的孩子。
母親需要和孩子之間建立一些互動,才會有更多的情感依賴,如果在平常的生活當中跟孩子之間互動比較缺乏,連溝通的次數都比較少,自然就不會有情感依賴,也會對孩子產生一定的陌生感,對於孩子的一些不如意行為,就會產生討厭心理。
這三條,其中兩條我都有,孩子一出生就被她奶奶帶着,挨着我睡的時間屈指可數,之前我在外地,現在才開始帶她,兩三個月的時間,這是其一。
其二就是,和她爺爺奶奶住一起,他們太過於溺愛她了,又喜歡給她亂吃東西,說了也不聽,讓我產生了“這個孩子不是我生的,而是他們生的”錯覺。
所以家長出現了討厭自己的孩子的情緒,其實是一個比較正常的現象,偶爾出現這種心理也是比較正常的,因為一個人不可能每時每刻都有好心情去面對自己的孩子。
並且孩子有時候也會出現頑皮的現象,會讓家長很崩潰,每個人的情緒都有失控的時候,所以出現討厭自己的孩子是一個非常正常的情況。所以並不需要對持有特別多的擔憂。
如果我們出現了這種情況,可以給自己適當的放鬆緩解一下,或者選擇把孩子送給自己的長輩去照看幾天,因為在自己比較煩躁的時候,可能會影響家庭的和睦關係。將孩子給送走可以讓家長獲得一個非常大的緩解,這樣的話對於改善自己的心情還是很有幫助的。
寫在最後,對孩子不要有過多的期望,要讓孩子順其自然地成長,只要沒有違反一些原則性的東西,沒有違反法律法規,那麼無需過多的限制孩子。有句話說得好,期待越高可能失望就越大,所以不要對孩子抱有太大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