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孩子的家長肯定都有體會,你永遠不知道自己不盯緊的那幾秒鐘,你家裡的“馬騮仔”會做出怎樣超乎想象的事情。
比如:把頭卡在欄杆中間?用自己心愛的口紅“作畫”?把小丸子當成仙丹吞下去?
而最近廣州一個4歲的娃跟着媽媽去了一趟水果店,結果把人家的香蕉,大卸八塊,這可把媽媽給氣壞了,之後媽媽的一個舉動讓全網怒贊。
男孩割壞店內香蕉,這位媽媽的做法,網友有話說
故事中的小男孩只有四歲,這個年紀的孩子好奇心非常強,破壞力爆棚。
家住廣州的,李女士在店裡買水果,在挑選水果的空檔,一轉頭髮現,4歲的兒子正用桌上的小刀,將店主擺出來的一串香蕉劃爛了。
好幾根香蕉斷成幾節,十分可惜,看影響了正常售賣,她立即引導孩子給老闆道歉,緊接着就買下了全部割壞的香蕉,並且還購買了一些其他水果,也算是表達歉意。
這個事情曝光以後,很多網友覺得這個媽媽小題大做,不就是幾根香蕉嗎?孩子可能只是覺得好玩,沒必要讓孩子當眾出糗,即使想教育孩子,完全可以等回家後慢慢教育,這樣當眾教育孩子,會讓孩子非常丟臉。
當然這只是小部分網友的觀點,大部分的網友覺得這個家長的教育觀非常棒,值得別的家長,如果所有的家長都和這個家長一樣,那就會少很多熊孩子。
孩子小的時候,就像一株小樹,只要從小讓小樹向上生長,長大以後就會變成一棵參天大樹,家長的引導是非常重要的。
教育“熊孩子”,這三點至關重要
教育熊孩子要以疏導、繞道為主
不要告訴孩子不許玩不許碰,你自己把該鎖起來的鎖起來,該扣好蓋子的扣好蓋子,餓了、渴了、累了、困了、悶了,孩子就容易發脾氣。
你要探索孩子的生活規律,採取適當的措施,比如給孩子餵奶,睡覺,帶他去別的地方玩,以免他陷入可能導致壞情緒的陷阱,這麼小的寶寶注意力移動很快,你要好好利用。
比如你帶孩子進餐椅吃飯,孩子不肯進去,你也不用堅持,拿些胡蘿蔔丁,麥圈什麼的哄他,等他開心心情好的時候,把他抱到餐椅上,孩子打滾的時候,不應該是觀眾,沒有觀眾,演員就沒意思。
當你太累、太困、太餓的時候,你會像孩子一樣容易發脾氣,就像對待孩子一樣,善待自己,給自己充足的電,才會期望自己進入“壞情緒區”。
教育熊孩子要經常提醒禮貌待人
對孩子的母親有極其強烈的感情,如果有什麼事情改變了他眼中的母親,他會對這個事情表現出特彆強烈的仇恨。
也許他討厭他媽媽戴一些首飾,也許她不喜歡換髮型,或者她臉上有一種特別的表情告訴他,她不喜歡他,他可能特別討厭這種表情,毫無疑問,成年人應該永遠配合四歲孩子的快速和善變,孩子喜歡向外擴張,有時候連自己都受不了。
所以,他還是喜歡和尊重那些有限的規範,只是並不總是把它們記在心裡。你得經常提醒他。
父母應該暗自多多留心孩子的行為
一旦發現好的行為習慣,及時表揚,現在的孩子都早熟,與孩子交流時,要真誠地表現出足夠的尊重,永遠不要認為他是個孩子,行為可以童真,談吐一定要生活化,和周圍人說話用什麼語氣都可以和孩子說話。
這樣他就能感受到你的尊重,把他當大人看待,也容易促使孩子形成自覺獨立的人格,也就是好孩子中的“小大人”,當孩子模仿大人的行為時,不要嚇唬或阻止,也可以把它當作家庭中最善良的大人來對待和評價,這樣更有利於孩子的心理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