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不少家長都有這樣的經歷,帶娃出去的時候,不能讓他們看到玩具,一旦看到之後,孩子就一定會嚷嚷着要買,如果家長不同意,他們就開始哭鬧不止;但如果給娃買的話,其實家裡的玩具真的已經很多了。
面對這種情況,有些家長就會直接拒絕,但是這樣做的話,一方面會讓孩子傷心,另一方面也可能造成孩子哭鬧不止、無法收場的局面。
家長到底如何做更好呢?注意了,聰明的家長會這樣做:
1.制定買玩具的規則
家長可以給孩子買玩具,但是一定要把握一定的“度”,不然孩子就會永遠不知滿足,會一直要求家長給他們買玩具。
如何把握這個“度”呢?具體來說,家長可以和孩子制定買玩具的規則,比如每個月只能買2種玩具,或是每個月只能買多少錢以內的玩具,超過這個額度之後,就不可以買了,而且一旦制定好以後,不管孩子或是家長都要嚴格遵守。
這樣孩子以後買玩具的時候,就會多思考、多想想,會更謹慎,而不是不管不顧,什麼玩具都要擁有。
2.適當滿足孩子
孩子喜歡玩具是正常的,回想一下我們小時候,其實也想要各種各樣的玩具,所以家長應該做到理解孩子的心情,可以適當滿足他們的願望。
比如是孩子特別喜歡的玩具,那麼家長可以考慮為孩子買下它;但如果不是孩子特別喜歡的,家長就可以適度拒絕。
這樣既能一定程度上滿足孩子,同時又能避免“一味地拒絕,讓娃傷心”的情況。
3.列下願望清單
有些孩子的玩具其實已經很多了,但是孩子還是想要買玩具,出現這種情況的時候,家長不妨引導孩子列下願望清單。
然後等到孩子以後生日或是什麼特殊的節日時,家長再選擇送給他們。
此外,家長還需要引導孩子選出願望清單中最想擁有的一件玩具,而不是無節制的,所有的玩具都想要。
這樣做的話,可以避免孩子買很多沒必要的玩具,還可以讓家長省下錢,可謂一舉兩得。
4.培養孩子正確的消費觀
消費觀的培養是非常重要的,而且應該從小培養。
當孩子想要玩具的時候,其實就是家長幫助孩子培養正確消費觀的好時機,所以家長要把握住這個機會。
比如面對超預算的玩具時,家長要如實告訴孩子:“寶貝,這個玩具確實太貴了,媽媽真的負擔不起。”
要讓孩子明白玩具的價值,這樣才能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消費觀。
5.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消費習慣
其實有時候家長並不是不讓孩子買玩具,只是擔心孩子會養成“見啥要啥”的壞習慣。
所以,為了避免孩子養成這種不好的習慣,在出門之前,家長就可以和孩子先約定好,比如:“寶貝,今天我們就出去玩哦,不買玩具哦~”或是“寶貝,我們今天出去只能買一件玩具,多了就不可以買咯!”
這樣做可以幫助孩子逐漸養成良好的消費習慣。
END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