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還那麼小,別老管着他”
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始終堅持一個觀念——管教孩子要趁早,晚了就真的管不住了。
1
越小的孩子
可塑性越強
有人說,孩子生下來是一張白紙,全看家人怎麼在這張紙上描畫。
如果起筆穩,布局合理,順着起點延展繪畫,那這張畫會越來越美好,孩子就會發展成優秀的模樣。
但是,如果畫錯了,就要把這些糟糕的地方先處理掉,才能重新描畫,這個過程是很難的。
所以,作為父母在孩子還小的時候,就需要投入很多精力。
越小的孩子,可塑性就越強,你給他埋下良好的教育,那他長大後會越出色。
所以,我們要趁早抓住孩子這一階段的可塑性,着重培養孩子。
正所謂,三歲看大,七歲看老。
在孩子進入小學之前是品性塑造的黃金階段,我們要重點培養孩子的品性。
在孩子一歲以前是安全感形成的重要階段,父母要讓孩子感受到自己是安全的。
在孩子一到三歲這個階段,孩子從什麼都不會到慢慢學會走路、說話、會異想天開等。
處於這個階段的孩子,學東西很快,所以父母要注重對孩子的陪伴,給他正確的引導,為他立一下簡單的規則。
切記,不可以認為孩子小就處處嬌慣、縱容他的錯誤行為。
父母這樣只會讓孩子變得唯我獨尊,長大後沒有一點規矩。
三到六歲這個階段,孩子要上幼兒園了,對周圍的事物產生了求知慾,父母要給孩子創造一個自由發揮天性的機會。
父母要注重培養孩子獨立地認識事物的能力和思考能力,培養孩子的興趣和愛好。
另外,父母要教孩子主動跟其他小朋友接觸,主動跟他們進行溝通交流。
孩子越小,可塑性越強,父母要多加管束,才能讓孩子懂規矩,懂禮貌,會與人溝通。
2
早不管孩子
晚了管不住
曾經聽一位親戚跟我訴苦說,我兒子已經上初中了,還是那麼貪玩任性,一跟他提學習就不耐煩。
作為母親的她,真的為兒子操碎了心,有一次她跟兒子因成績的事情鬧矛盾。
她兒子竟然因此離家出走,她找了很久才找到。
後來她就更加不敢管教兒子了,所以他才會變得越來越叛逆。
親戚後悔地說:“都怪我,小時候沒有好好管教他,讓他胡作非為,所以現在才變得如此叛逆。”
其實,生活中確實有很多像我親戚這種父母。
在孩子小的時候,總是溺愛他,明知道他犯了錯誤,還是要縱容他。
殊不知,自己無底線的護犢,最後會讓孩子變得越來越放肆,越來越目中無人。
去年,有一股新聞讓我非常震驚。
有4名不到17歲的少年聯合殺害了自己16歲的同學,之後他們分別判處了有期徒刑和無期徒刑。
聽完宣判後,4名少年竟然當庭相視而笑,慶幸自己逃過了死刑。
令人驚訝的是,他們的作案動機簡單到單純,只因為——沒錢去網吧!
當4名少年的父母看到被害人的照片的時候,他們痛哭流涕,有一位父親說:
“你們不知道啊,這孩子我不是不管,我打過他,也罵過他,可是我管了他不聽啊!”
為什麼孩子會不聽父母的管教呢?
原因很簡單,那就是父母沒有儘早對孩子進行正確教育。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教授李玫瑾說:“6歲之前性格養成,如果有些問題沒解決,後邊家長就管不了了。”
所以,家長千萬別再拿“樹大自然直”這種話來安慰自己了。
別以為孩子那麼小,就不要管他,孩子長大了就自然會懂事。
12歲之前,你沒有好好管教他,等到14歲再去嚴管,那根本就沒有用處。
孩子的問題,往往是成人造成的,孩子叛逆和父母的教育方式有關。
3
孩子要嚴管
才能有未來
“嚴管”是愛,“放縱”就是害。
在教育子女的問題上希望大家都能做一個“狠心”的人,不要總是因為心疼孩子而不斷放縱他。
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
在這個世界上需要遵守規矩的事情有很多,但是不少孩子卻不管這些,因為這些孩子被父母寵得肆無忌憚了。
有些父母總是對孩子無視規矩,不守紀律的行為一笑了之,最終造成這些孩子非常散漫,難以管教。
因此,父母在管教孩子的過程中,務必要培養他的規矩意識,不要讓他無視規則。
父母要讓孩子明白,只有他們尊重規則,規則才會尊重他們,才會保護他們。
《戰爭與和平》中有句話:沒人和你說不的時候,你是長不大的。
生活中,不少父母對孩子的“熊”行為視而不見,甚至認為這是很正常的。
去年七月,上海迪士尼樂園凡迭戈劇院門口發生一起女子被毆事件。
事情的起因是一名女子在遊玩,沒想到被一名8歲的孩子摸了屁股。
她氣憤地說了那個男孩兩句,他母親看到便跑過來對女子發飆說,“你長那麼丑,我兒子摸一下又怎麼了”
隨後她不僅用語言攻擊這位女子,還與同行者對她進行毆打。
稍微講點道理的父母都不會在看到孩子犯錯之後還繼續袒護他,很顯然這位母親並不是一名合格的母親。
平時她一定沒有教會孩子什麼叫規矩,什麼叫尊重,什麼叫教養,因為就連她本人也沒有做到這一點。
很認同一句話,孩子就是家長的複製品,複製品有問題,從原件上找原因!
孩子的一切問題,其實都是父母的問題。在教育孩子的過程當中,其實父母是最需要成長的。
作為父母,你必須清楚管教孩子要趁早,別讓你的不管不教,毀掉孩子的未來。
作為家長還有什麼好的意見,評論區一起討論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