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家公,恕我冒昧,有句話我還是不吐不快:只有你們家人團聚很重要嗎?我們也是除了過節以外,沒有別的機會可以聚在一起好好看看三個孩子。最近年輕人不都是這樣嗎?既然你們的女兒可以回娘家,那也應該讓我們的女兒回來才對吧!”
金智英對公公講述的一段話,讓家庭聚會氣氛頓時冰到零點。
丈夫鄭代賢知道妻子再次“穿越”了,趕緊拉起妻子逃似的離開父母的家。
讀過大學,畢業後正常工作過,是什麼讓金智英變成這樣呢?
《82年生的金智英》亞洲近10年來少見的現象級暢銷書,在韓國,每50人就擁有一本,有讀者說,這不是小說,而是我們每一位女性的人生報告書。
本書女主人公金智英,1982年生,父親是公務員,母親是家庭主婦,上有一個姐姐,下有一個弟弟。全書圍繞金智英幼年成長、求學工作、結婚生子幾個階段講述了她平淡無奇卻又引人深思的人生故事。
書中揭示了很多現實問題:如傳統的重男輕女思想、職場女性的生存困境、因生兒育女回歸家庭而造成社會及自我,對自我價值感的懷疑等,讀來不禁讓人覺得真實的金智英就在我們身邊,亦或我們自己就是那個金智英。
01
婚後的金智英,第一次去為公公過生日。所有夫家的親戚都來了,大家七嘴八舌,質疑金智英怎麼還沒有懷孕。
她們猜測金智英年紀太大,身形太瘦,或者看她手腳冰冷,一定是血液循環不良,不然就是看她下巴上長了顆痘子,推測一定是子宮不好……
七大姑,八大姨的輪番上陣,讓金智英無法招架。
其實金智英是因為剛剛結婚不久,目前的工作已經忙得團團轉,經常要加班,所以暫時沒有考慮迎接孩子的到來。
那一刻,金智英內心飆出無數句抗議的話來:自己根本就不需要補品,並且什麼時候生孩子是自己和丈夫兩個人決定的事情,並不是要和你們這些初次見面的親戚們商量。
但她沒有辯解,只是好脾氣地一遍遍對眾人說:“沒有啦,沒有關係”的場面話。
是不是像極了平常中的每一個你我。
圖片來源網絡,侵刪
明明不是心裡想要說的,卻要委屈自己違心說周全別人的話,內心卻暗自不快。
生完孩子的金智英,因為長期抱孩子,加上打掃衛生、做飯、洗衣,不停地勞作,讓她的手腕積勞成損。
診所的老醫生聽聞金智英的陳述,笑笑說以前的年代要拿木棍敲打衣服,要用柴火燒水消毒衣服,還要蹲在地上用布擦地,現在有洗衣機、吸塵器,不明白現在的女性有什麼好辛苦的。
在老醫生眼裡,做家事的女人應該很輕鬆。不用出來賺錢,整天待在家裡而已。
金智英憤憤地想:衣服不會自己跑進洗衣機,洗完之後也不會自己走到衣架上掛起來,吸塵器也不會自己帶着吸頭到處拖呀。
在老醫生低頭寫病歷的那刻,她再次在心裡怒慫:現在的醫生到底有什麼好辛苦的?以前還要拿着紙本報告書去找主管簽字,現在的上班族到底有什麼好辛苦的?以前還要用手插秧,用鐮刀收割水稻,現在的農夫到底有什麼好辛苦的……
如果按照老醫生的說法,因為智能化,一切變得簡單,那醫生的工作聽起來確實比以前簡化很多。
但是如果細問老醫生,他一定會羅列出一籮筐他工作的難處和艱辛。
但金智英只是在心裡想,敢怒不敢言。
圖片來源網絡,侵刪
一味地隱忍順從,不敢表達自己真實的想法,不能做真實的自己,讓金智英越來越不開心。
這也是導致她抑鬱的原因。
“羅大倫說:我們這一生,所有憋屈的情緒,都會被身體如實記錄下來,日積月累,最終在某個時刻爆發。”
沒有表達出來,並不代表不存在。
02
成長在健全的家庭,讀過大學,是什麼讓金智英一味地隱忍壓抑自己,忍氣吞聲呢?
首先是金智英的家庭成長經歷。姐弟三人,從小,姐妹倆的待遇就和弟弟截然不同。比如,金智英和姐姐,因為偷吃一勺弟弟的奶粉,而被奶奶狠狠地擊拍後背,力道之大可以讓奶粉從鼻腔噴出來。
因為奶奶認為只有身為男孩的弟弟才有資格吃貴重的奶粉,而姐妹倆顯然不夠資格。
家裡但凡有好吃的東西,總是弟弟優先,如果有兩把傘,幼小的弟弟單獨撐一把,金智英和姐姐撐一把,棉被弟弟一人蓋一床,金智英和姐姐合蓋一床,零食弟弟一人一份,金智英永遠和姐姐合吃一份。
在這個家庭中,除了父親,弟弟是至高無上的象徵。
重男輕女的思想讓金智英從一剛開始就受到了不公正對待。
圖片來源網絡,侵刪
久而久之,她也形成了弟弟是重要的,自己的想法是不重要的思想。
其次是求學環境的經歷。學校規定女生只能穿皮鞋,而男生可以穿皮鞋、運動鞋、足球鞋、慢跑鞋,女生只能穿規定的襯衫和裙子,男生可以隨意穿棉質圓領衫。
對此老師的解釋是因為男生喜歡運動,一直要動個不停。
體育課並非只有男生才上,女生同樣需要上體育課,但學校不會考慮到女生的境遇。
男生可以,女生不可以,到底還是因為男尊女卑的思想主使。
再則,金智英的職場環境經歷。金智英入職的公司,有好的長期的項目,優先安排男同事,就算金智英和一些有資質的女前輩去申請也無濟於事。
對於一些難搞定的客戶,則會交給金智英和其她女同事。並且男同事的薪水普遍高於女同事。
原因是不能把長期留在公司的男同事逼得太緊,讓他們做苦差事。
公司認為女同事將來是必要結婚生子,會影響工作,甚至離開職場,而男同事才是公司發展的主力軍,他們可以為公司長久地服務,所以好處自然要給到他們。
不論是家庭環境,還是學校環境,或是職場環境,金智英時代的韓國社會都存在重男輕女的價值觀。
事事以男士優先,導致了大部分女性的逆來順受,不敢爭取自己的權益,為自己發聲。
圖片來源網絡,侵刪
“紀伯倫說:大殿的角石,並不高於那最低的基石。”
它們的材料都是石頭,只不過用在了不同的地方。
男人和女人也只是性別的差異,他們是平等的個體。
03
縱使大環境如此,也總有個別女性敢於面對不公平,勇於表達自己的想法,做自己想做的事,努力爭取自己的權益。
比如書中金智英的母親吳美淑女士,雖然丈夫是公務員,有着固定的薪水,但仍然難以應付一家六口人的開銷。於是她在家裡接零活:剪線頭、組裝紙箱、卷密封條,來改善家用。
因為別人的一句誇讚心靈手巧,受到啟發去學習理髮,為小區老幼理髮,且生意不錯。投資理財,購房,讓全家有了更大的一套房子。
因為看到新建醫院周圍的商機,買下沿街店鋪,開粥品店,並生意火爆,賺到了從前不曾賺到過的錢。
面對丈夫的吹噓,她更是理直氣壯地聲稱,家裡的功勞,自己佔七分,丈夫佔三分。
她是有這份底氣的,因為她陳述的是事實。
圖片來源網絡,侵刪
當年的她因為供奉兩個哥哥,一個弟弟上學,上完小學的她便輟學了,和姐姐開始賺錢補貼家用,僅管如此,她還是憑着努力,自修完成了高中學業。
吳美淑,並沒有向社會現實低頭,她靠自己去爭取可能的新生活,並且改變了自己的生活。
這一切都是她主動向命運爭取來的。
一味隱忍帶來的只有自暴自棄,敢於發聲,敢於為自己爭取才是破除禁錮的唯一道路。
書中敢於為自己發聲的還有那個向老師抗議,為什麼女生不能和男生一樣,穿運動鞋和圓領棉襯衫的女生。因為提議受到了體罰,最後老師卻逐漸放寬了標準。
還有金智英的組長,在職場上她和男性一樣打拚,甚至付出更多。她鼓勵金智英不用為大家泡咖啡、收拾餐盤,把自己的本職工作做出色就可以。
她為同事爭取育嬰假,為休假一年回來的女同事送上鮮花。
她努力為公司的每一個女性爭取應有的權益。
雖然社會環境造成女性和男性之間種種的不平等,但是總有一些女性勇敢地與之抗衡,最後也或多或少的改變並縮小了性別上的差遇對待。
也正是由於這些勇敢女士的爭取,才得以換來男女越來越平等的今天。
圖片來源網絡,侵刪
路遙說:“生活不能等待別人來安排,要自己去爭取與奮鬥! ”
爭取過,努力過,一切都會有該有的結果。
04
最後,謹以此書開篇的一句話作為結尾:
“由衷期盼世上每一個女兒,都可以懷抱更遠大、更無限的夢想。”
雖然外在的條件有所束縛,但我們可以自己爭取。
雞蛋被外力打碎,那是生命的結束;如果雞蛋被內力打破,那是生命的開始。
敲碎外殼的力量從來都在我們自己手裡。
希望每一個金智英們,都能勇敢做自己,成為自己,活出自己。
認命,還是改命,都在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