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上學之後,在學習的過程當中不可避免地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但是,對於一部分學生來講,他們確實不知道在遇到問題的時候怎麼去面對問題和高效地解決問題。
有的孩子不知道該向誰求助。有的孩子可能向身邊的人請教過,但是沒有得到有效的幫助。有的孩子更慘,不僅沒有得到實質性的幫助,可能還會因此受到了一些負面評價,導致他們以後再遇到困難的時候不願意主動尋求幫助。
作為家長,幫助孩子正確地認識自己在學習當中遇到的困難,並學會高效地解決問題是非常有必要的。
舉例來說,一個上了初中的孩子在做英語的時候遇到了難題,這個時候他非常需要得到幫助,但是他的爸爸和媽媽連英文字母都不認識,那麼,很顯然孩子向自己的爸爸媽媽進行請教並不是一個明智的決定。父母子應該怎麼做才能夠幫助孩子養成高效地解決自己在生活和學習當中遇到的困難的能力呢?
第一,家長應該引導孩子養成一個好的習慣,讓他們定期梳理自己在學習過程當中遇到的疑難問題,並且進行歸類。可以讓孩子準備一個專門的本子來記錄他們遇到的問題,這個本子可以放在手邊,方便他們隨手記錄。他們可以在上面記錄下來自己在哪些學科、哪個問題、哪些知識點方面遇到了問題,以方便他們清晰地看到自己的困難點。
第二,幫孩子梳理一下身邊可以利用的資源有哪些。通常來說,一個學生在遇到問題的時候可以選擇的求助對象有自己身邊的同學、自己的老師、家長等。當然,上網進行搜索也算是一種資源。然後需要家長引導孩子進行分析,在遇到不同的學科和不同的問題的時候,向哪些資源尋求幫助比較合適。這樣的話,就會讓他們非常清楚地知道遇到問題的時候是可以得到幫助的,並且可以向不同的對象進行求助,以確保他們的問題得到及時有效的解決。
第三,家長要鼓勵自己的孩子跟身邊的同學經常交流問題。首先,因為孩子和自己的同學相處時間比較多,他們交流起來非常的方便,基本上可以隨時進行交流,遇到問題可以得到及時的解決。不管是孩子向別的同學請教問題,還是幫別的同學解決問題,在這個過程當中,他們都可以加強對知識點的理解,並且對彼此之間友誼的建立非常有幫助。而且,在班裡邊也可以帶動學習的氛圍,樹立學習的榜樣。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不能讓他們因為討論問題影響課堂紀律或者藉此機會經常一些和學習無關的悄悄話。另外還需要注意,他們討論的時候注意彼此間的態度和語氣也是非常重要的。
第四,當孩子遇到了困難和身邊的同學進行討論之後沒有得出什麼結果,這個時候家長可以鼓勵自己的孩子在合適的時間向老師進行請教。一定要選好時間,盡量在課間、課後或者是自習的時候向老師進行提問,也可以讓孩子把自己遇到的難題分類整理出來,集中起來找一個合適的時間向老師逐一進行請教。如果孩子的問題老師也解決不了,家長要積極地幫孩子想辦法,可以尋求一些社會資源,或者是通過網絡等各種各樣的方式幫孩子找到解決問的方法。
總之,要讓孩子明白,在學習中遇到問題不用擔心,要積極想辦法進行解決。一旦養成了這樣的習慣,他們在遇到困難的時候就不會再覺得迷茫和無助,而是會積極地去面對和解決問題,這樣對他們的學習乃至一生的發展都是有幫助的。
本文由“郭利方心理工作室”原創,歡迎關注、點贊、評論,文章謝絕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