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老說孩子不聽話,那麼請問父母您又給孩子做過什麼

2021年09月26日19:34:07 育兒 1507

如今在這個信息爆炸的年代,孩子的管理已經成為很多父母的一個心病,很多家長都在抱怨這個抱怨那個,說孩子越來越不聽話太難管理了,那我們家長又為孩子做了什麼呢?


最近,我常想當年和孩子是怎麼一起成長的?事過33年有餘,今天我把它寫在紙上,不知道對現在的家長有沒有用。


我常想孩子的天性是什麼?吃喝拉撒是天性嗎?不是,應該是他的本能。那麼吃好喝好玩好可算得上是天性了吧!


經常聽人說,不要抹殺了孩子的天性,那麼怎麼做才能算沒有抹殺孩子的天性,我的這種些做法不知道守住了幾份孩子的天性?


父母老說孩子不聽話,那麼請問父母您又給孩子做過什麼 - 天天要聞

我先來說說吃好喝好,吃喝是與生俱來的。肚子餓了要吃,口渴了要喝,見人家吃他想吃,見外面有得吃也想吃,沒吃過喝過的他也想吃想喝。

那怎麼樣才能吃好喝好呢?作為我們家長怎麼辦?


這個在二周歲之前我們都可以控制和管理,過了二周歲之後我們就慢慢的很難做到了,那麼我認為,對這些吃喝在某種程度上還是可以加以引導的。


我們可以和孩子成為朋友,從這個方面做也是最容易建立親子關係的,可以和他約法三章,先自己覺得什麼東西好,你可以先買給孩子吃,讓他嘗一嘗,然後孩子若想吃其他的東西,也沒問題,你可以讓他自己在超市裡挑,不要怕,讓他挑,規定先不要超過二樣,他是吃不了多少了。


以前經常聽老人這麼說,孩子他哪裡是肚子餓,他是眼睛餓!

還真是這樣,我記得我們家兒子從會自己吃飯到15歲之前,家裡飯都沒有怎麼正經吃過,外面的東西他什麼都想吃,只要他沒吃過的,他看見了都想嘗一下,那麼我們都會把他帶到超市裡轉,讓他自己點一樣兩樣吃了再說。當然我們家的冰棒和冰淇淋當時是絕對不許吃的,也不允許進家門。


每每這個時候他其實真正的吃不了多少,點個一樣兩樣他就很高興很滿足了,畢竟是孩子,很容易滿足的,很快他也不會繼續往下要了,甚至都忘了還要不要吃了。


“有奶便是娘”這句話其實是很有道理的,物質是建立親子關係的前提和基礎,這種時候用這種方法是很好建立親子關係的,關係好了,自然在以後其他的事情上就很好溝通了。


父母老說孩子不聽話,那麼請問父母您又給孩子做過什麼 - 天天要聞

再來說說玩,我把玩歸納為玩三個方面:一孩子喜歡做有趣的遊戲,二對於新生事物的好奇,三對成人或者動物的一些動作模仿。


一,做遊戲,我記得兒子在一歲多點這個階段,我們就教他數數,但我們教他數數,不是說只掰着手指數,我們是用成人的方法用手勢來教孩子對數字1-10的認識,其中包括我們教他對鐘錶的認識,也就是在這個時候我們家兒子就會認時間了。不知不覺我們發現兒子的心算術很好。


人的本性就是以玩樂為主,那麼孩子小他懂什麼呢?就知道餓了要吃,困了要睡,要尿尿了尿尿,別忘了他可是在慢慢成長,他也要長大呀。


孩子慢慢長大,他會看人表情,他也學會看臉色了,他的思維也慢慢形成。大人的喜怒哀樂是很容易影響到孩子的,所以我們在孩子還是嬰幼兒的時候,就要持樂觀的面孔,要控制自己的情緒,對孩子所有的生活內容都要以“寓教於樂”的方式對待,耐心和他一起玩。


這個是後來總結的,因為現在想起來,發現當時對兒子的這個教育我們做的不是很徹底,每每想起還是後悔不已,所以我想勸現在的年輕父母們要吸取我這個教訓。


父母老說孩子不聽話,那麼請問父母您又給孩子做過什麼 - 天天要聞

二,對新生事物的好奇,記得兒子小的時候對什麼事物都很好奇,不管什麼東西他都要問個為什麼?那麼這個時候我們就要和孩子一起成長,孩子問什麼我們知道的一定要給予回答,如果是不懂的我們一定要自己先學習,然後給予孩子正確的引導和回復。


我們不要隨意的拒絕孩子的好奇心,不要隨口就說”你怎麼什麼都要刨根問底““不要什麼都問”“小孩子哪有那麼多為什麼”“我現在沒時間搭理你”等等,用這些話來搪塞他。


這些都是與好奇心相悖的,容易抹殺孩子的天性,阻止孩子的創造性。所有的科學家、大師都有一顆好奇的心,都是喜歡刨根問底的,都是從不斷地問為什麼而成功的。


求知慾強的人都有一顆好奇的心。


牛頓如果沒有好奇心,他就不會發現萬能引力定律,畫家、建築師如果沒有好奇心他哪來的神來之筆。其他專業領域的科學家都是如此……


足夠的敏感、好奇、創根問底恰恰是科學和藝術發展及創造的關鍵性動力和源泉。


父母老說孩子不聽話,那麼請問父母您又給孩子做過什麼 - 天天要聞

三,愛模仿,我也把它歸於玩的這一範疇里,當大人拿着書看的時候,孩子他也會像模作像樣的拿起書來跟着看。


記得兒子小的時候上幼兒園,我們在幼兒園的路上,我把念唐詩作為和他玩遊戲的方式和他玩,看他聽幾遍能記住,每當我念兩遍三遍他便記住了,很快他就會反饋給你,念給你聽。當然他是不會懂得裡面的意思的,純粹屬於模仿。


記得兒子在三歲的時候騎童車,我帶他在路上騎童車的時候,我怎麼教他,甚至很粗魯的把他的腳往車踏上按,他就不動腳,後來我把他放在操場上和人家小孩子一起玩,等你打個轉他就會騎了。


父母老說孩子不聽話,那麼請問父母您又給孩子做過什麼 - 天天要聞

想想兒子當年,我也做過很多有愧於他的事,也跟着一起瘋狂過。


剛上小學二年級的時候曾把兒子的書包從四樓扔到過一樓。

也在兒子小的時候,陪他一起看動畫片,一起看體育之窗。


在他上高中的時候幫他看足球賽事,看足球賽事的時候,可不是說我出兩隻眼睛看看就完事,而是帶著兒子給的任務幫他看。

當賽事在他晚自習的時候,他交代我給他看足球賽事時,要記住是誰進的球,在球賽開賽的什麼時間進的球,要記清楚是什麼方位用什麼方式進的球……這些都要一一用筆記在紙上。


上面說了這麼多只是想告訴我們家長,要想孩子聽我們的話,那麼我們家長首先要自我反省,看自己是否能和孩子站在一起,是否跟着孩子的興趣走,不要老是和孩子憋着,互相憋着較着勁,使關係會越來越僵。

當然,隨孩子的興,前提是在家長的引導下,家長要把握大方向,隨着孩子的性而一起成長。


用一句老古話結尾吧,要想孩子聽話順着孩子的毛摸,你肯定有大收穫!


好了,羅嗦了半天不知道家長們是否喜歡,是否對您有用,如果有用請關注

網絡圖片 侵刪

育兒分類資訊推薦

張大千共幾次游黃山?國家一級書畫鑒定師齊白石書畫院院長齊良芷弟子湯發周說,共有三次 - 天天要聞

張大千共幾次游黃山?國家一級書畫鑒定師齊白石書畫院院長齊良芷弟子湯發周說,共有三次

齊白石傳人、齊良芷弟子、齊白石書畫院院長、國家註冊一級書畫鑒定師-湯發周先生說黃山位於安徽省南部,風景秀麗,以奇松、怪石、雲海、溫泉著名,有玉屏樓、西海門、始信峰、天都峰等名勝。張大千本着“搜盡奇峰打草稿”的宗旨,曾在九年間三次登臨黃山絕頂。
DAMIANI矚目攜手VENINI於2025米蘭設計周傾獻獨家特展 - 天天要聞

DAMIANI矚目攜手VENINI於2025米蘭設計周傾獻獨家特展

2025年4月——以意大利手工製作而載譽全球的高級珠寶品牌DAMIANI玳美雅,將於米蘭設計周期間(4月8日至4月13日),在其全新揭幕的精品店內獨家呈獻“致敬MENDINI:VENINI大師典藏展”(MENDINI for VENINI)。展品皆甄選自威尼斯
聽見河西的千年心跳——《燕雲十六聲》原聲樂輯 - 天天要聞

聽見河西的千年心跳——《燕雲十六聲》原聲樂輯

黃沙漫卷的玉門關外,駝鈴與羌笛穿越千年時空,在《燕雲十六聲》的河西篇章中交織成一曲蕩氣迴腸的江湖長歌。這片連接西域與中原的蒼茫土地,正以聲音為經緯,編織着比刀光劍影更深刻的江湖敘事——河西原聲樂輯已於網易雲音樂全線上線,邀你以耳為舟,共赴一場穿透時空的音律奇旅
這3個地方越捨得,越有福氣 (精闢) - 天天要聞

這3個地方越捨得,越有福氣 (精闢)

在生命的漫漫旅途中,有人如園丁般精心培育着生活的花朵,而有人卻不經意間播下了荊棘的種子。生活的模樣,歸根結底,不過是“選擇”二字的映照。你的時間傾注於何處,你的成就便綻放在哪裡。以下這三個地方,若能學會捨得,有舍方有得,花費的時間,才算真正賦予了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