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9歲女孩因沒按時完成作業,從15樓跳下!她的最後一句話,令人淚目…

2021年07月27日21:27:02 育兒 1689
西安9歲女孩因沒按時完成作業,從15樓跳下!她的最後一句話,令人淚目… - 天天要聞

作者 | 錢志亮

來源 | 錢志亮工作室(ID:qzlgzs)

西安9歲女孩因沒按時完成作業,從15樓跳下!她的最後一句話,令人淚目… - 天天要聞

每個孩子都無比渴望得到父母的欣賞,有的孩子甚至一生都在努力討父母的歡心,希望獲得父母的認可與鼓勵。

看過一部老電影《靈異第六感》,片中最感動的一幕,是那個能看到鬼魂的小男孩,告訴自己的媽媽,他能看見過世的外婆:

“你曾經到外婆的墓地去,問了她一個問題,她說答案是每一天,你問了她什麼?”

媽媽說出了她一直想要問的問題:“我……有沒有令她驕傲?

男孩說:“外婆讓我告訴你,她有看到你跳舞,她說你小時候跟她吵過一次架,你以為她不想看你跳舞。

她去看了,她躲在後面,你沒看到她,她說你像個天使……”

母親聽聞,泣不成聲。

西安9歲女孩因沒按時完成作業,從15樓跳下!她的最後一句話,令人淚目… - 天天要聞

孩子需要鼓勵,就像植物需要水。

父母對的孩子欣賞和鼓勵,往往是孩子成長的動力。

戴爾·卡耐基在《人性的弱點》一書里寫道:

人生來就喜歡被人鼓勵,用這樣的方式對待孩子,可以讓孩子在輕鬆愉悅的氛圍中成長,獲得自信,從而變得更優秀。

不斷被認可鼓勵的孩子,才有可能朝着好的方向成長,內心充滿自信和勇氣。

教育孩子,不能太吝嗇你的鼓勵。

01 “我知道這很難,但這只是暫時的”

去年,西安一名9歲女孩,因為無法按時完成作業,從15樓決然跳下。

她在遺書中寫道:

“媽媽,對不起,這是我的決定。”

“為什麼我幹什麼都不行?”

西安9歲女孩因沒按時完成作業,從15樓跳下!她的最後一句話,令人淚目… - 天天要聞

壓垮這個孩子的不是作業,而是她的沮喪和無力沒有被大人看見和理解過。

加上家庭、學校中受到了太多的否定和打擊,她的內心早已經沒有能量。

沒有能量和希望的孩子是最容易崩潰的。

鼓勵孩子,如果只是一個勁地讓他努力,不去談孩子內心經歷感受,很難有效果。

網絡上有句很流行的話是:人們只在乎你飛得高不高,沒人在乎你飛得累不累。

孩子疲憊的時候也渴望被理解。

理解孩子,不是對孩子無限包容,而是承認孩子的負面感情如憤怒、傷心、失望的合理性。

所以鼓勵一個孩子的第一步是看見孩子,接納他們的感受,看見他的害怕,看見他的掙扎。

告訴孩子:“我知道你很難過,我們一起想辦法”

那種被認可和接納的感覺,才會真正推動孩子做出積極的改變。

02 “你很努力,你在......做得很好”

在西方的影視作品裡,很多父母都會經常對自家孩子說:“我為你感到驕傲”。

所以在這些孩子身上,最常見的氣質就是自信。

在中國的家庭,父母最擅長的就是對孩子的任何事情嗤之以鼻,教育的過程中,最容易向孩子傳遞的信息就是:“你不行”

他們會時常感慨別人家孩子怎麼那麼優秀,自家孩子做什麼都做不好。

父母要學着為自己那個平凡的孩子感到驕傲。

即使你的孩子,成績不好,有些調皮,但是換個角度看,能看到孩子的另一面,比如他很善良,很體貼,很勤勞......

西安9歲女孩因沒按時完成作業,從15樓跳下!她的最後一句話,令人淚目… - 天天要聞

每個孩子都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要看見孩子的長處、做得好的細節以及付出的努力。

比如今天孩子做作業遇到很多難題,寫得很慢,錯得也多,你可以說:

“沒關係,今天的作業你寫得很投入,而且寫很工整!”

讓孩子認識到過程和細節是很重要的,這樣的下次他會注重過程,通過努力改變最後的結果,養成成長型心態。

03 “你可以失敗,但我們可以再來一次”

在河南某地一平衡車比賽現場,一名2歲左右的女孩因跑了倒數被媽媽訓斥:

“你有什麼臉好哭啊?全程在那遛彎!”

西安9歲女孩因沒按時完成作業,從15樓跳下!她的最後一句話,令人淚目… - 天天要聞

然後不停地用手敲打女孩頭上戴着的頭盔。

小女孩瑟瑟發抖地站在那裡,開始不停哭泣。

“最後一個彎道還讓人給超了,你想什麼呢!啊?你想什麼呢!”

女孩帶着哭腔地回答:“我下次好好跑。”

看着孩子楚楚可憐的樣子,十分心疼。

為人父母,我們有時候比孩子更害怕面對失敗。

看不見孩子進步,看不見孩子的努力,只看結果,再用某一次結果全盤否定和打擊孩子。

事實上,那個倒數的孩子比大人更難過,他們最需要的是父母的擁抱與安慰,支持與鼓勵。

如果大人不能平常心看待失敗與成功,那麼孩子就會越來越緊張,也慢慢沒有辦法面對失敗。

希望孩子成功是所有家長的心聲,但是教會孩子如何正面挫折和失敗,更是教育路上逃不掉的一門課。

04 “不管怎樣,我永遠愛你”

繪本《大衛不可以》中,大衛每天都很調皮,媽媽對他說得最多的一句話就是:不可以

有一天他打破了媽媽心愛的花瓶,他很害怕,可憐兮兮地縮在了牆角,顏色里充滿了愧疚。

媽媽發現了,這一次,她把他摟在懷裡,告訴他:“大衛乖,我愛你”。

這一句“我愛你”,是全書最溫暖的一句話。

其實我們的孩子就像大衛一樣,會闖禍,會經歷各種挫折,出各種狀況。

我們可以批評,可以教育,但是千萬別忘記告訴他:“我不喜歡你這個行為,但是我永遠愛你。”

愛是教育的前提,也是改變孩子最大的一股力量。

當一個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能感受到:無論我怎樣表現,爸媽都會愛我,孩子的內心才會充滿安全感,這是增強自我價值感的關鍵。

有父母的愛在後面支撐,孩子在外面不管遇到了什麼,都無所畏懼。

西安9歲女孩因沒按時完成作業,從15樓跳下!她的最後一句話,令人淚目… - 天天要聞

今日互動話題

爸爸媽媽說過哪些話最令你感動?

歡迎寫留言告訴麥咭哦~

西安9歲女孩因沒按時完成作業,從15樓跳下!她的最後一句話,令人淚目… - 天天要聞西安9歲女孩因沒按時完成作業,從15樓跳下!她的最後一句話,令人淚目… - 天天要聞

來源:錢志亮工作室(ID: qzlgzs),致力於為家長提供專業、實用的育兒知識和理念。

本文圖片來源於圖蟲創意

西安9歲女孩因沒按時完成作業,從15樓跳下!她的最後一句話,令人淚目… - 天天要聞

育兒分類資訊推薦

楊絳:喜歡把家裡打掃得很乾凈的人,表面整潔,實則暴露了人生真相…… - 天天要聞

楊絳:喜歡把家裡打掃得很乾凈的人,表面整潔,實則暴露了人生真相……

人生跌入低谷時,楊絳被安排清掃公廁。面對常人避之不及的污垢與異味,她沒有怨懟敷衍,而是親手縫製拖把,帶着肥皂與洗衣粉,蹲身擦拭每一塊瓷磚,細緻到為空間通風除味。不多時,曾經污穢的角落竟變得窗明几淨。更令人動容的是,她在此處掏出書本靜靜品讀,說“廁所就是我的書房
當一群父親看見孩子眼中的光芒,新的“事業”開始了 - 天天要聞

當一群父親看見孩子眼中的光芒,新的“事業”開始了

每年6月的第三個星期天是“父親節”,一個專為感恩父親而設立的節日。在人生的第五個父親節到來之際,我已是遠近聞名的“好爸爸”。三個月前,我作為發起人之一的“爸爸陪親子公益行動”正式啟航,每周末邀請社區內3—6歲兒童在家長陪同下,一起來聽故事、
7點出發|女子自曝“孕期擺爛不上班,老公是副處”,官方通報來了! - 天天要聞

7點出發|女子自曝“孕期擺爛不上班,老公是副處”,官方通報來了!

·7月9日,國家發展改革委介紹“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成就。其中提到,我國5年經濟增量預計將超過35萬億元。(此前報道>>多個“第一”!這場發布會信息量很大) ·日前,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進一步加大穩就業政策支持力度的通知》,從7個方面提出政策舉措,着力穩就業、穩企業、穩市場、穩預期,推動經濟高質量發...
楊少華生命最後階段:吃肉喝酒,抽華子,四小時前還在給兒子帶貨 - 天天要聞

楊少華生命最後階段:吃肉喝酒,抽華子,四小時前還在給兒子帶貨

太突然了!蔡瀾老先生才走不到兩周,楊少華老先生也離開了人世。這位相聲界的老前輩雖然早已離開舞台,卻並沒有消失在公眾視野。他生命中的最後階段,一直是在子孫和粉絲的陪伴下度過的。甚至在他去世消息傳來的四個小時前,他還在視頻中給兒子帶貨。戎馬半生楊少華並不是一開始就是“老藝術家”的。他剛入行那會兒,甚至是...
孩子被蚊子咬後“眼瞎”,醫生:蚊子每年害死70萬人,別大意 - 天天要聞

孩子被蚊子咬後“眼瞎”,醫生:蚊子每年害死70萬人,別大意

文|瑩媽01江蘇有一個女孩子在晚上睡覺的時候,不小心被蚊子咬了左邊的眼睛,結果眼睛嚴重過敏,壓根就睜不開了,左眼也算是瞎了,幸好右眼有一點點腫但沒完全瞎,還能看到一點點。媽媽哭笑不得,把視頻發到網上,萬萬沒有想到,同款的網友還真不少。
人,要懂得適可而止(太對了) - 天天要聞

人,要懂得適可而止(太對了)

人生似一場充滿未知與挑戰的奇妙旅程,每一步都面臨著抉擇,每一次選擇都影響着未來的走向。懂得何時該勇往直前、何時該急流勇退,是一種難能可貴的智慧;明白何時要全力以赴去爭取、何時應謙遜禮讓以退為進,是一種超凡脫俗的境界。適可而止,並非懦弱無能的表現,而是歷經世事打
親人去世,不掉眼淚的人,多半是這三種人,確實如此,不信不行 - 天天要聞

親人去世,不掉眼淚的人,多半是這三種人,確實如此,不信不行

人與人之間的緣分,就像一場漫長的旅行,有相聚的歡喜,也有離別的哀愁。小到日常的分別,大到生死的訣別,我們口中常說的“永遠相伴”,在無情的時光面前,也不過短短百年。當親人突然離世,為何有些人不會痛哭流涕?其實,沒有眼淚,並不意味着感情不深,那些不流淚的人,大多是
吳艷妮剛上大學時被孤立哭訴,媽媽反內耗式教育:不理就不理,媽媽當你朋友 - 天天要聞

吳艷妮剛上大學時被孤立哭訴,媽媽反內耗式教育:不理就不理,媽媽當你朋友

近日,吳艷妮媽媽熊艷的一段訪談,引髮網友熱議。訪談中媽媽表示:吳艷妮就像是榴蓮,人們對她的看法兩極分化,從小教育她要有接受不被別人喜歡的能力。熊艷在訪談中回憶,女兒吳艷妮剛去北京體育大學上學的時候被孤立,整個競技體校的女孩都不愛跟她玩,吃飯洗澡訓練都沒人陪,她就特別鬱悶。哭着給自己打電話。熊艷開導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