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可愛的寶寶降臨人間時,作為父母的我們總是想着把最好的都給他。
我們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除了物質上的滿足,我想更重要的還是要在精神層面上的滿足。
培養孩子的自信
這一點很重要。
有時候我們應該糾正一下自己的想法和見解,孩子不是我們的附屬品,我們不能一味地以為他還小,什麼事情都做不好,也不要以為他還小,他就必須所有事情都必須聽父母的,他們雖然小,但是也有自己獨立的思想和行動能力。
我們應該試着慢慢發現孩子的優點,不斷地鼓勵和欣賞他,從簡單的遊戲中慢慢幫助孩子建立自信,孩子有自信,在以後他成長的道路上,在面對困難時,才不至於一下就被打敗了,在建立自信的同時也是給孩子面對困難勇氣和處理事情的能力!
父母要給孩子樹立一個好榜樣
孩子的健康成長離不開父母的陪伴,有研究表明,父母陪同長大的孩子更自信,性格也更開朗。
就像是我媽常跟我說的凡事都是“一半做給一半看,一半做給一代瞧。”父母永遠都是孩子的第一任榜樣。
我們不能忽視孩子的模仿能力,孩子其實最初就是從模仿中學習東西,他的模仿其實是在為以後他學習做事,學習新技能,以及為照顧自己做準備的。
當然,我們不但要給孩子做好榜樣,更要在做榜樣的同時,教會孩子更多的生活技能,比如洗衣,做飯,打掃衛生……讓他明白愛是相互的,更要讓他知道如何尊重別人。也要讓他明白在提升自己的同時,如何去幫助那些有需要的人。我們生活的社會,離不開與人合作,也要讓孩子學會如何與別人相處。
雖然我們做父母的和做孩子的都做不到十全十美,也有可能偶爾孩子會是別人口中的熊孩子,但至少要慢慢讓孩子知道在什麼場合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做熊孩子可以,但只能是一陣子,不能是一輩子。
真誠相待,相互溝通
在與孩子相處和溝通的時候一定要與他真誠相待,當然夫妻之間和家人之間的相處和溝通也一樣。往往很多矛盾的來源就是因為不溝通,不坦誠。
在與孩子相處的過程中,我們不但要隨時觀察孩子的一舉一動,更要在孩子傷心難過的時候,鼓勵孩子敞開心扉,與我們溝通交流,當然在孩子與我們交流的時候,我們必須要認真的傾聽,並向他提出有可行性的建議和意見,幫助他解決問題。
在相互溝通的同時,作為父母要學會給孩子一個肯定,肯定他成長路上的變化,肯定他每一次取得的進步。當然也要用合適的方式指出孩子的不足,培養孩子正確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是需要父母不斷努力的。
值得注意的是,我們作為父母,在與孩子溝通交流的時候,特別是自己心情不好的時候,說話一定要三思,有時候自己不經意的氣話或是刻薄的話,可能做父母的當時覺得沒什麼,但作為孩子卻還不會分辨,當孩子真的聽進去了,甚至有可能傷害到孩子的自尊心,久而久之,或許孩子就慢慢的不願意和你溝通,也不願意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意願了,慢慢的可能會造成孩子凡事都是一意孤行的壞毛病。
生活就是生活,不是電視劇,像我們看的很多電視劇裡面的男女主角,明明就是一個簡單的小事情,多溝通一下就能完美解決的事情,偏偏要經歷四、五十集才溝通化解矛盾,累不累嘛,大半輩子都過去了。
總結
生活總不會是一帆風順的,我們也不能保護孩子一輩子,總有一天,孩子會離開我們,獨自生活。
我們不但要教給他更多的為人處世之道,更要讓他在我們的陪伴下,越來越好,先不說能不能為國家做什麼大貢獻,至少我們不能讓孩子以後給國家拖後腿或者是給國家抹黑,不是嗎?
感謝閱讀,個人想法與您分享,如果您覺得有用,麻煩給個贊再分享出去,如果還能給我點個關注的話,那還真是萬分感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