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英伟达到摩尔线程:他如何用15年经验逆袭中国芯?

2020年,美国一张芯片禁令使得中国科技圈进入到了寒冷的时节。谁都未曾想到,在这场危机当中挺身而出的,竟然是一位曾经在英伟达工作了15年的“硅谷的老战士”——张建中。他携带着团队回到国内创立了摩尔线程,通过行动阐释了什么叫作“用神奇去战胜神奇”。

一 生态战从“借船出海”到“造船远航”

英伟达的CUDA生态犹如芯片界的“操作系统”,全球的开发者早就已经习惯在这片土地上进行耕耘。张建中对这一点十分了解,选择了一条“曲线救国”的道路。摩尔线程的MUSA架构既能够兼容CUDA生态,又能够通过开源工具链一步一步地构建自主的标准。这就仿佛是在别人的铁轨上行驶着自己的火车,既保留了兼容性,又在悄悄地铺设新的轨道。

2023年发布的夸娥智算集群,在千卡规模下,线性加速比达到了92%,这说明国产GPU已经具备了与国际巨头竞争的实力。更为重要的是,摩尔线程将音频理解大模型MooER进行了开源,这一“技术共享”的举措直接打破了外界对国产芯片“各自为政”的固有印象。

二 人才暗战:硅谷经验遇上中国速度

张建中并非孤军奋战。

跟随他回国的工程师团队中,有人参与过AMD显卡架构设计,有人精通ARM芯片指令集。

这支“多国部队”把硅谷的经验跟中国市场给结合到一起,于是就搞出了新的名堂:MTTS80显卡既可以很流畅地运行《英雄联盟》,还能对金融行业的实时风控进行计算——这种“游戏和生产力都能做好”的操作连老东家英伟达都直说它厉害。

更绝的是,与浦发银行金融机构的合作^7。通过使用国产GPU搭建的万卡智算集群,一方面规避了美国的制裁风险,另一方面也将金融数据安全牢牢地掌控在自己手中。这一举措“用市场换技术”,堪称国产替代的经典教科书案例。

三 逆袭逻辑:制裁反而成了最佳推手

美国禁令本想让中国AI“断粮”却意外催生了国产GPU的黄金时代。英伟达被反垄断调查后,其在中国数据中心业务收入占比从19%暴跌至个位数,而摩尔线程的夸娥集群已落地北京支持千亿参数大模型训练。

戏剧性地,英伟达的阉割版芯片H20被禁止销售,这反而使得国产替代少了那种“像温水煮青蛙一般,不知不觉地陷入不良状况”的风险。就如网友所调侃的那样:“感激美方帮我们戒除了‘依赖洋芯片’这个毛病。”

四 未来之战:没有终点的马拉松

这场较量远未结束。摩尔线程尽管实现了CUDA代码3天的迁移,但是要在开发者生态上真正做到分庭抗礼,仍然需要一些时间。好在开源社区已经有5000多名开发者参与到生态建设中,这种“群众路线”恰恰是打破技术霸权的关键所在。

当张建中把英伟达的工牌换成国产GPU的名片时,他也许想起了黄仁勋的名言:“要么成为捕猎者,要么成为被捕猎者。”如今捕猎者正在成为新的规则制定者。这场逆袭的背后,不仅仅是芯片性能的较量,更是一场关于技术尊严的觉醒行动。